【财经分析】破净股估值修复在即,银行、建筑板块潜力凸显,投资机遇显现
【财经分析】破净股有望迎估值修复 银行、建筑等板块或更受益
一、破净股市场分析
近期,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市场流动性收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导致部分行业和企业业绩不及预期。然而,随着市场逐步回暖,破净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
1. 破净股数量增加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10月,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已达到近300只,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银行、建筑、化工、钢铁等板块的破净股数量较多。
2. 破净股原因分析
(1)市场流动性收紧:近年来,央行多次进行逆回购操作,市场流动性逐渐收紧,导致部分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2)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行业和企业业绩不及预期。
(3)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随着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对高估值股票的担忧增加,导致部分破净股股价持续下跌。
二、破净股估值修复机会
1. 市场流动性改善:随着央行货币政策逐步宽松,市场流动性有望得到改善,有利于破净股估值修复。
2. 业绩改善:部分破净股所在行业和企业有望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回暖等因素下,实现业绩改善,从而推动股价
相关内容:
业内认为,目前A股长期破净公司主要集中在银行、地产、钢铁、建筑、交运等传统行业,随着市值管理新规落地,预计上述行业短期有一定估值修复空间。破净股估值能否迎来持续修复,长期看仍取决于公司真实价值。
A股超400家上市公司破净
根据《指引》,长期破净公司,是指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的上市公司;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并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进行专项说明。
“正常情况下每股净资产是股票价格的下限,市净率跌破‘1’表示可以超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的资产,同时也是代表上市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市值管理政策指引的实施,长期破净公司受政策驱动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在市值管理指引发布后,破净股出现一波拉涨。但截至11月19日收盘,A股合计仍有415家上市公司破净,银行、房地产、建筑材料、交通运输、钢铁等传统行业是破净股的集中地。
从破净股市值来看,近八成市值低于200亿元,市值过千亿元的仅30家。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袁野认为,破净的行业主要集中于金融地产以及周期行业,除了银行业市值整体偏高外,其余行业的市值均普遍偏低。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该行业中存在较多业绩不佳的标的尚未出清。
更利好银行、建筑等大盘蓝筹股
《指引》对中证A500、沪深300、科创板50、科创板100、创业板指、创业板200、北证50等主要指数成分股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作出专门要求,主要指数成分股中破净居多的是银行、建筑等行业。由此,同属主要指数成分股和长期破净公司之列的银行、建筑板块上市公司估值修复被市场给予更多期望。
进入四季度以来,多地新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11月15日,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由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地级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大规模地方化债政策的出台将大幅缓解城投风险,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尤其利好长期稳定分红的红利类资产和破净率较高的大盘蓝筹股,包括银行、地产、建筑等行业。
东莞证券指出,银行板块处于全面破净状态,当前该板块整体市净率仅为0.6,无一例外全部低于1,其中招商银行的市净率最高,但也仅为0.95。市值管理新规出台,有望为这一长期被低估的板块带来估值重塑的契机。
中信建投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兼建筑首席分析师竺劲表示,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借助人民银行政策工具积极提升公司价值,中国能建、中国建筑之前均已披露股东增持计划。市值管理指引的出台将引导这类公司通过增持回购、资本运作、分红等方式提升自身价值,估值向1倍市净率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二级市场开启一轮“破净行情”,不少投资者在押注破净公司会迎来持续修复。实际上,破净股估值长期能否迎来修复,取决于公司的真实价值。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投资关系委员会委员陈晓航认为,破净股能不能估值修复,要深入去分析破净的原因。破净原因总体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是客观因素,是由宏观环境或行业问题所引发;内因是企业本身的问题,主要是业绩不佳、资产质量较差、流动性欠佳、公司治理结构有缺陷、信披透明度欠佳、涉及重大违法违规等。破净是市场的选择,市场会发生错误定价,但不会长期错误定价,所以投资者需要判断公司破净原因,未来能否得到改善,不可盲目买入。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