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再掀跌势,揭秘“债市怎么又跌了?”的背后原因
债市下跌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利率上升":当市场预期央行可能加息或维持利率在较高水平时,投资者会卖出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2. "经济增长预期":如果市场预期经济增长加快,那么投资者可能会从债券市场撤资,转而投资于股票或其他增长潜力更大的资产。
3.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可能会侵蚀债券的实际回报,因此投资者可能会出售债券,寻求其他保值资产。
4. "政策变动":政府或央行的政策变动,如财政刺激措施或货币政策调整,都可能影响债市。
5. "市场情绪":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债市波动。
6. "经济数据":如GDP增长率、就业数据等经济数据的好转或恶化,都可能影响债市。
7. "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不足时,买卖双方都可能面临较大的交易成本,这可能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数据来分析。如果您对债市有具体的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分析,请提供更多信息。
相关内容:
今天蛋总发了一篇文章《提前减了点仓》,很多朋友来问:
债市是不是又要大调整了?

实际上,我跟投的短债投顾“心安守护”也在近期的调仓中减仓了久期较高的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减仓了嘉实汇达中短债、博时安悦短债、中欧中短债,使用国泰利享中短债、博时信用优选、中欧短债替代了原有持仓,调仓后,整体久期更短,现在组合里面久期相对高一点的就剩下大成景悦中短债和中银中短债了。
嘉实汇达显然是久期相对长的中短债,替换成了理财替代型的国泰利享,这部分仓位的久期彻底降下来了;博时信用优选和博时安悦短债久期其实差不多(估计都在半年内甚至更短),但博时信用优选的回撤更低,收益更高,问题就在于各平台都未能上线销售服务费较低的E份额,也算是一个遗憾;中欧中短债从名字上看就比中欧短债的久期长,也是做了一个降久期的操作。
这一次调仓可谓是非常及时,在债市平稳涨了一段时间后,果断开始防御,大家也能看到近期虽然长债跌了不少,但组合波动却很低。毕竟咱们这还是一个纯短债组合。
比较亮眼的是永赢鑫盛,今天竟然还逆势涨了2BP。
今年保持较长久期的性价比不高,这是很多机构年初以来的共识。
下跌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股债跷跷板,比如供给冲击,但今年又很难真正看空债市,毕竟现在的经济很难说已经大幅复苏,看A股的传统消费板块,你就知道情况。
总体保持一个短平快的持仓,兼有一些能做做波动交易的基金经理,就不错了。
今年10Y一度上行到1.71%,但很快就下来了。1.7%的10Y有没有性价比?我觉得是有的,但再超调下也是正常的。30Y一直阴跌,创了4月初以来新低,也开始有人看了。
长债可能就是一个窄幅震荡的格局,现在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阶段,除非你交易能力极强,否则放回购可能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民工认为短久期的债券相对于长久期的债券的性价比更高,因为长债现在提供的风险补偿不够,不值得大仓位押注。吭哧吭哧承受几倍的回撤,最后年底收益没多几个BP,何必呢?

咱就做个老实人,整点短债,长期看比货币啊货期理财的强一丢丢不就行了。

最后聊下股市。这几天提示小票风险的越来越多,中证2000成分股的成交占比越来越高,中小市值的股东减持也毫不客气,但小票还是创了新高。网友说,基差大的原因是市场好了,今年市场中性策略进来了好多钱,建仓把基差搞起来的。
这说明什么问题?人人都提示风险,风险一般不会来,当大家都认为没有风险之后,风险一般会突袭而至。
结合我看到最近某中小盘成长策略基金又去银行路演推介,我就知道不日风险将会再度累积,想起23年11月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提示风险,但大家还是接着奏乐接着舞了俩月。
受益的还有北证50相关的基金,北证50指数最近净流入很多,近20个指数基金产品几乎都被买限购了,不过各家都没意识到创业板中盘200这个指数其实大有可为,就弹性而言,全市场宽基里面属于靠前水平。
这个指数我提过很多次,去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里面,创业板中盘200成分股也纳入应当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对象,某种程度上这是估值中枢稳定的一个基础,但是没人注意……当然额外说一句这个品种适合定投而且一定要止盈,因为波动太大了。

美股有七姐妹,我们有中小市值,都是很好的贝塔。
周四我打野账户减仓了一点创业板,因为前两天跌的时候我也在加,现在涨了我卖一点,很合理对吧?

大家最近在聊A500指数,主要是说这个指数为什么没做起来。我这里也和沪深300做了个对比,基本上这俩产品加减仓都是完全同步的,目前看A500指数略微跑输沪深300,不过弹性略大吧。
今天就聊到这里。节前就别折腾了吧!
编辑:宇杰
(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