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8种费用不得收取!网络平台抽成新规即将实施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8种费用在网络平台运营中是不允许收取的:
1. "不合理的预付费费用":平台不得收取用户不合理的预付费费用,如强制用户一次性支付高额费用等。
2. "不合理的服务费":平台不得收取用户不合理的服务费,如超出市场水平的佣金、手续费等。
3. "不合理的会员费":平台不得收取用户不合理的会员费,如强制用户成为会员才能享受某些服务。
4. "不合理的押金":平台不得收取用户不合理的押金,如超出实际需要金额的押金。
5. "不合理的配送费":平台不得收取用户不合理的配送费,如超出实际配送成本的费用。
6. "不合理的退款费用":平台不得收取用户不合理的退款费用,如用户在合理期限内申请退款时,平台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7. "不合理的增值服务费":平台不得收取用户不合理的增值服务费,如超出实际增值服务价值的费用。
8. "不合理的广告费":平台不得收取用户不合理的广告费,如超出广告实际价值的费用。
此外,针对网络平台抽成的新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调整方向:
1. "设定最高抽成比例":政府可能对网络平台的抽成比例设定上限,以防止过度抽成。
2. "明确抽成范围":规定哪些服务可以抽成,哪些服务
相关内容:
为啥要出台这玩意儿?数据说话!全国9亿多网购大军,每单平均23%的钱都贡献给了平台的各种收费。
之前某头部直播平台的"六重收费体系"曝光,商家利润直接被压榨到不足5%,简直离谱!监管部门也看不下去了,直接喊话:"要破除平台和商家的'黑箱博弈',让收费规则透明化!"
这份指南里,最狠的当属八大收费禁区。
小编去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溜达了一圈,商户老张指着手机里的店铺后台吐槽:"'技术服务费叠加佣金',这不就是重复收费嘛!"他开了三个网店,每月要交基础佣金5%、流量加权佣金3%、数据服务包年费2万,妥妥的"俄罗斯套娃式收费",简直是行业潜规则!还有更奇葩的,去年双十一,某生鲜平台突然要商家额外支付3%的"爆单处理费",逼得二十多家供应商集体罢工!这种野蛮操作,以后没门儿了!
最绝的是,平台改收费规则要保留三年历史版本!这相当于给平台装了个"行车记录仪",以后想偷偷摸摸改收费,门儿都没有!某跨境电商大佬透露,有些平台一年能改47次收费规则,每次微调0.5%就能赚几个亿!现在三年留痕,就像装了个"时间望远镜",任何猫腻都逃不过监管的法眼!
新规一出,平台也开始慌了。
某平台合规部负责人跟小编说,他们正忙着改造收费系统,要在七月底前完成18项收费模块的透明化改造,光存储历史数据就要增加3000台服务器!这阵痛,也反映了行业的巨变。
想想看,某外卖平台去年37%的营收来自商家服务费,某直播平台46%的利润来自流量推广费,新规带来的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技术调整,而是要动他们的蛋糕!
中小商家们的心情就复杂了。
义乌小商品城的李女士算了一笔账:"取消强制促销收费,我双十一能多赚15万,但平台会不会换个法子'薅羊毛'?"这担心不无道理,据说有些平台已经把"营销推广费"改名叫"资源优化费"了。
不过监管部门也留了一手,要求平台把法律法规转化为内部制度,想"换马甲"?没那么容易!
说到底,这次收费透明化革命,就是要重构平台经济的价值分配逻辑。
十年前,某电商巨头喊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平台和商家的扣点比例只有3%。
现在呢?动不动就20%以上,简直是大型打脸现场!新规里的"让利服务"条款,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某平台试点"流水过百万返3%佣金",商户复购率直接提升了27%,证明公平的分配机制才能激活市场!
当然,监管也要讲究平衡。
如果收费空间被过度压缩,会不会影响平台的创新?深圳湾创业广场的某AI初创公司CEO就说了:"我们交的数据服务费,其实是为了买云计算和算法支持,这种合理收费应该保护。
"新规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禁止的是不合理收费,而不是否定平台的服务价值。
小编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某农产品上行平台把收费明细做成了"玉米地里的明白账",每个收费项都对应着具体的冷库租赁、冷链运输等服务。
这种"服务价值可视化",意外带动了农户复购率提升41%!这说明,规范收费不是要削弱平台,而是引导他们修炼"内功"。
新规即将落地,小编想起一句话:商业制度,能让街边小贩和豪门巨贾共享市场阳光。
希望以后,商家不用再为复杂的收费熬夜,消费者也能明明白白消费。
中国平台经济,正在从"资本驱动"向"规则驱动"转型,这或许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