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心这十个理财骗局,一不留神损失超百万!
理财骗局层出不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财骗局,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造成重大损失:
1. "高收益理财骗局":承诺高额回报,通常涉及虚假的金融产品或投资计划。
2. "“P2P”理财骗局":以P2P平台为幌子,非法集资,资金去向不明。
3. "虚拟货币投资骗局":以虚拟货币为名,承诺高额回报,实则诈骗。
4. "“内幕交易”骗局":声称掌握内幕信息,可以保证投资收益。
5. "“养老理财”骗局":针对老年人,承诺高额养老保障,实则诈骗。
6. "“私募基金”骗局":以私募基金为名,非法集资。
7. "“外汇交易”骗局":承诺高额回报,实则诈骗。
8. "“股权众筹”骗局":以股权众筹为名,非法集资。
9. "“艺术品投资”骗局":以艺术品投资为名,实则诈骗。
10. "“金融互助”骗局":以金融互助为名,实则诈骗。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高警惕":对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保持警惕。
2. "了解产品":在投资前,充分了解产品或投资计划。
3. "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
相关内容:


这几年年P2P行业爆雷一大片,多少被雷的投资者还在苦苦等待结果。大部分踩雷平台几乎都是通过超高年化收益率来哄骗投资人,其实哪有那么好的事。P2P骗局太多了,小编也就不一一说了。
大家千万不要再被高收益这个幌子蒙骗,一定不要选择那些小平台,选择P2P要从多方面再三了解。

街边或者大型超市门口有一些西装革履的小伙子或者姑娘,专门找老年人推销理财产品。他们嘴巴像抹了蜜,通过送一些小礼物,把老年人到公司美其名曰详细了解产品。到了公司,你会发现装潢华丽,于是就以为公司实力强大,信了他。但这用来骗人的华丽外表,骗到钱了以后他们就跑路,人去楼空。

理财骗局为了提高可信度,鼓吹自己有经济学家、电视台甚至假装zf,真的胆大包天。“PPP”概念很火热,“PPP”是指ZF和企业合资修建的公益性的项目,并提供政策保护及法律保护。骗子公司借着“PPP”幌子,虚构一个项目来敛财,对投资人们也是给出一个超高的年化收益率。
以为是有ZF兜底”的基建项目,投资人们冲着这点就投了钱,其实都是假的。

有一类骗子伪装成肤白貌美的白富美,美女通过聊天与你拉关系,然后再哄骗你投资交易白银、原油、沥青现货。介绍自己有一个引导投资的“分析师”,赚到一笔可观的收入。许多男性被诱骗后参与所谓交易,与“美女”一起投资。
据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所谓现货交易平台都是虚假平台,投资人的钱在投入之后就被提走了。平台上所显示的数据,都只是在操作一个数字;除此之外所谓“分析师”还会向你收取高额手续费,掉入这种骗局结果只能是血本无归。

网络交易骗局中最为多见的是“二元期权”,它对未来某段时间内外汇、股票等品种的价格走势进行猜测,本质类似****博。投资人投资的钱根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外汇大盘交易,而“盈利”其实是来自不断加入的“下线”或代理的资金,也就是“庞氏骗局”。二元期权网站大多注册在境外,一旦上当受骗,损失很难追回。
早在2006年,银监会就曾针对外汇交易平台,发布过公告警示:通过互联网在外国机构的交易网络平台上进行外汇交易的行为,不受律保护。

这种骗局通常告诉投资人,“投资60元~6万元人民币,每日利息1%,满15天可提现,年收益23倍,无手续费……”此外,发展他人加入,可获得推荐奖、管理奖等额外收益,不同层次收益递增,下线越多,收益越高。
拉人头、骗取入门费...“金融互助”其实就是互联网传销。据了解,珍宝币、百川币、马克币、万福币、五行币等,均是此类披着数字货币外衣的非法传销项目。

这些骗子公司称已经或将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上市”,鼓吹原始股的上涨潜力,骗投资人购买原始股。买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些项目上市遥遥无期,你的钱也就一去不复返了。如果真的能上市,真的能有那么高收益,各个投资机构会抢着买,还轮得到你吗?

一种以“理财”之名实施的新型“房诈”逐渐浮出水面,而这个新型骗术盯上的是理财风险防范意识差的老人们。骗子通过混淆“以房养老”的观念,以高额回报为由,要求老人抵押房产借款然后把钱给他们做投资。投资人以为自己是签订的是投资合同,而实际上签订的却是委托处理房屋合同。
因为签了委托处理房屋合同后,房屋已被强行出售,老人们被赶出家门!简直丧尽天良。

非法传销骗局是很多年的骗局了,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是不断有人被骗入。非常赚钱的大项目,交一些钱,拉几个下线,就可以坐等收益。还能升级,管理团队;听到这些,你有没有心动?近年来,有的毕业生就因网聊或找工作,不幸落入传销组织。
传销还分南派北派,北方多以控制人身自由为主,为防止逃跑,还可能会使用暴力;南方则是给糖衣炮弹,给人上课洗脑,谈人生,谈理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坊间有一种高利贷就如同这野草——连环贷。亲朋好友会把借来的钱拿去放高利贷,这些贷款利息动辄30%以上、50%以上。结果,往往高利贷无法偿还,这些借高利贷的人从此销声匿迹。
值得注意的是,借钱的往往是当地的著名富豪,拥有良好的信誉。但是企业经营不善之后,借了高息的钱,往往无法归还。

现在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多如牛毛、理财方式层出不穷,其中一些看上去名字很高端,似乎收益会很乐观。不过提示您,千万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在选择理财项目和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仔细。公安机关也提醒大家,有些理财项目、理财产品涉嫌非法集资。高回报一定是高风险,大家要谨慎!

来源: 青海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