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陷阱!300万“国债扶贫资金”免费领?揭秘理财诈骗新花样
是的,这种宣传“300万‘国债扶贫资金’免费领”的消息很可能是典型的理财诈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财诈骗手段和如何识别它们的建议:
1. "高额回报承诺":诈骗者通常会承诺高额回报,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然而,合法的理财投资通常不会有这么高的回报率。
2. "无需投资":这种诈骗声称可以免费领取资金,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合法的理财投资通常需要投资者投入资金。
3. "保密信息":诈骗者可能会要求投资者保密,不与外界分享投资信息,这通常是不正常的。
4. "快速处理":诈骗者会催促投资者尽快做出决定,声称机会有限,这通常是制造紧张感,迫使投资者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5. "要求转账":一旦投资者对投资感兴趣,诈骗者会要求通过银行转账或其他支付方式支付所谓的“手续费”、“税费”或“保证金”。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谨慎对待高回报承诺":如果听起来太好而不真实,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 "进行充分的研究":在投资之前,确保对投资公司、产品或项目进行充分的研究。
- "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向未知来源的人透露您的个人信息或银行账户信息。
- "咨询专业人士":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咨询财务顾问或其他专业人士。
- "警惕网络钓鱼":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文件。
总之,这种“
相关内容:
前不久,江苏盐城的居民单先生接到一个来历不明的包裹,其中一份文件,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单先生觉得这事情很蹊跷,就直接去了辖区派出所请民警来帮忙甄别。
警惕!有人伪造“国债发放通知单”行骗
盐城市盐都区居民 单先生:前几天,快递员送了一个包裹到我家里,我拆开一看,里面只有几份文件。
单先生表示,包裹中一共两份文件,一份为《国债发放通知书》,一份为《国债资金使用说明书》,且落款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盐城市盐都区居民 单先生:那份“国债发放通知书”上说中央财政要增发国债一万亿元,全部发放给群众,只要收到这份文件的,都有资格领取300万元的“国债扶贫资金”。文件底下有一个网址,让我联系客服,下载“国债App”申请善款名额,我有点拿不准主意,没有敢登录。还有一份“国债资金使用协议书”上面写要拿到这笔资金要保密,管住自己的舌头,才能平安无事。
单先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把快递拿到派出所,请民警帮忙鉴别一下真伪。
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龙冈派出所民警 徐进:其实这是典型的投资理财诈骗,只不过用近期热点换了个包装,骗子企图通过邮寄“国债发行通知书”,想用假的“红头文件”获得信任,打着申领“国债专项资金”的幌子,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缴纳相关手续费。 财政部发行的国债会通过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在银行发售,群众购买时应当咨询正规承销机构,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国家惠民政策真实性。在收到不明快递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见码就扫,也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安装来历不明的App。
诈骗分子蹭热点
用假App行骗
警方提示,诈骗分子十分爱“蹭热点”,利用“发放国债”这一近期热点新闻,制作诈骗App,披上高大上的“国家政策”“官方理财”外衣,提供“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和“防洪治理工程”等所谓的投资理财项目,伪装成“个人养老金缴纳”渠道。
使用拉人头、邀好友发放“扶持金”“工资奖励”等虚假宣传内容,诱导群众拉入更多受害者,利用一些群众不了解国债购买方式的信息差来行骗。大家遇到类似情况,请及时与警方联系,以免受骗上当。

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龙冈派出所民警 徐进:生活中,收到这样来路不明的快递,请大家务必保持谨慎,保护好身份证、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个人信息,谨防个人信息泄露。也可以登录物流公司官方网站查看物流信息和快递员信息,电话联系快递员。不要见码就扫,也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社交账号,遇到不明事项,可及时拨打110。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