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爆表,红焰如火——苋菜种植效益最佳时间解析,脆嫩清香,靠颜值“吃饭”新风尚
苋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脆嫩、颜色鲜艳的蔬菜,因其颜值高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关于苋菜的种植效益最佳时间,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春季种植":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苋菜生长速度加快,此时种植苋菜,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较短,产量较高。一般在春季的3月至4月进行播种,这样可以在5月至6月收获第一批苋菜。
2. "秋季种植":秋季气候凉爽,苋菜的生长速度适中,有利于保持其脆嫩口感。在秋季的8月至9月播种,可以在10月至11月收获。
3. "避免夏季高温":夏季高温时,苋菜的生长速度会减慢,且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不建议在夏季高温季节种植。
具体种植时间还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以及市场需求来调整。以下是一些具体步骤:
- "土壤准备":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
- "播种":将苋菜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覆土厚度约为1厘米。
- "浇水":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管理":在苋菜生长过程中,要适时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确保苋菜在生长过程中保持脆嫩清香,红焰如火,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相关内容:
苋菜又叫“三色苋”“老来少”或“老少年”“雁来红”等名称。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此苋菜”并非“彼苋菜”:
现在人们在商超生鲜市场或农贸市场里购买的苋菜都是以人工栽培出来的,鲜有野生。
图片:苋菜幼苗植株


但清江鹤认识苋菜却源于孩提时代。那时候,随长辈们在田地里干农活,就常常遇上长得又鲜又嫩的野生苋菜。我们掐了它的幼尖然后才把它铲除。因为它“抢”了玉米等作物生长的肥水和光照,所以把它当杂草除去。尽管它的幼尖成了我们的美食。
后来进了城,发现城里的菜摊上堆满了一扎一捆的又鲜又嫩的苋菜,卖得挺贵,清江鹤很是惊讶。有时还很不屑一顾地说,乡下田地里多得是,还卖这么贵。别人说,这个菜非那个菜哟!原來,人们卖的苋菜是“杂交”一代种子种植出来的,并非野生。
苋菜由野生苋菜“野转家”生而来。是药食同源的一款美容养颜及保健蔬菜。有的地方还称苋菜为“长寿菜”。
图片:野生的苋菜


因为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苋菜可“养肝血,清明目”,故“苋”又为“见”。再加上苋菜具有“通”的功效,鲜食可使人的肠道血液“排毒畅通”,所以享誉“长寿菜”美誉。
宋苏轼在他的杂记中记载了他食用苋菜的经历:“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根茎亦可以糟藏,食之甚美,味辛”。可见作为鲜食的野生蔬菜,早就是“吃货们”的最爱。
苋菜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苋菜跟牛皮菜(莙荙菜)一样,植体中含有“草酸”。所以人们在鲜食的时候,建议水焯一下,然后除去“苦”水,这样的口感会更好。
图片:人工种植的苋菜


苋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田间长势强健,株高50㎝~100㎝。茎粗壮,叶卵形或菱状卵形。绿色或深绿夹杂红色(或其他杂色)。茎可分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菜地,玉米地等土肥水较丰富,沥水,透气,阳光充足的环境。一年四季均可以人工栽培,种植时间可根据种植目的,市场取向,上市价格及市场需求等众多影响因素综合考量。
什么时候种植出来的苋菜质量最好:
现在的苋菜是人工种植出来的一类精细蔬菜,从春季一直可以种到秋季,设施栽培还可以种植到冬天,供给“两节”市场。
尽管苋菜种植的时间较长,种植效益较高。但是,只有春季种植出来的苋菜质量最好,口感最好,风味最浓。
图片:成片种植的苋菜


因为春季苋菜营养生长的时间最长,抽苔开花的时间最晚(以开花结果为目的的,芽苗菜是不允许开花结果的),营养物质的积蓄时间最长,品质柔嫩。夏季种植的苋菜因温度高生长迅速,品质(口感)最差。
春提早茬苋菜如何栽培:
主要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4个基本环节。
(一)精耕土地,细作畦床,施足基肥。
虽然苋菜对种植土壤没有“苛刻”的要求,但作为商品精细蔬菜生产,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建议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好,排灌方便的腐殖菜地,林地及其他用地。
图片:幼嫩的苋菜苗植株


然后用耕整机深翻碎化,拣净杂物,将土地整理成地下水位较低的高厢。做好间沟要腰沟,要求沟沟相连,以利排水。
为了防止苋菜出现生理性“缺素”病状,可以将基肥施入高厢上,保证苋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以农家肥为主,可每亩施农家有机肥2000㎏~3000㎏,复合肥30~40㎏,部分土壤还可以辅以钙肥(颗粒剂)200~400g,锌肥颗粒剂200g~400g。然后泼浇稀粪水,用叶锄与苗床土浅混土,并用薄膜覆盖闷厢。
图片:苋菜第一代杂 交 种子


(二)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苋菜种子并适时直播。
为了使苋菜出苗以后苗齐苗壮,可以用3.6%苄氨赤霉素溶液500~800倍液与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00~1500倍液浸泡处理苋菜种子24小时,起水,将种子与河沙掺拌,并均匀地撒施在高厢上,用过筛细土覆盖,并加小拱棚,以保温保湿。
(三)苋菜出苗以后的田间管理。
春提早茬苋菜种植,在幼苗出土以后温度管理最重要。
图片:出土的苋菜幼苗


从播种至苋菜采收要始终保持拱棚内的温度保持在20℃~25℃间。因为棚室内的温度低于20℃,苋菜生长发育缓慢。高于30℃苋菜受到生长发育又受到影响。
在浇足底水的情况下,出苗前不再浇水。出苗后如遇天气晴好,要及时揭棚并通风。
通风先小后大,先将棚室两头打开,到后期可以根据气温回升状况揭去棚膜进行炼苗。
保证土壤良好的墒情,见干见湿,既不积水也不干床。不浇“半拉子”水,浇则浇透。
遇早春天气多变,温差较大,有逆袭风险时,可以用诱抗素10g/桶水与氨基酸或腐植酸多功能叶面肥25g~50g/桶水两元复配使用,既提高苋菜的营养生长迅速,改善苋菜质量产量,还可以提高苋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规避种植过程中遭遇的自然风险。
图片:收获的优质商品苋菜


(四)搞好苋菜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控。
苋菜在种植过程中主要有蚜虫,螨虫,斑潜蝇等害虫危害苋菜生产。
主要病害为白锈病,病毒病,炭疽病,猝倒病。除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外,白绣病,炭疽病,猝倒病都是由真菌性病原菌侵染引起的苋菜真菌性病害。
生产实践中,可以将苋菜病虫害结合起来进行“综防”,除加强田间管理,适当稀植,合理施肥,做好田间清洁工作以外,还可以用1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g/桶水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桶水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g/桶水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10毫升/桶水或80%乙蒜素氯霉素乳油10毫升/桶水两元或多元复配使用,可以达到预防及治疗苋菜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控目的。
图片:苋菜的成株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