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交额再创新高突破1万亿,机构深度研判分析出炉
A股市场在近期再次实现成交额超过1万亿人民币,这一现象通常反映了市场活跃度的提升,也显示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兴趣和信心。以下是机构对这一现象的一些研判:
1. "市场活跃度增加":成交额超过1万亿意味着市场参与度较高,资金流动性充裕,有利于市场的活跃。
2. "经济预期向好":成交额的提升可能与市场对经济的预期有关,尤其是对国内经济增长和改革预期的提升。
3. "政策支持":政策面的支持也是推动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例如,降准、减税等政策可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4. "外资流入":外资流入A股市场也是成交额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外资的流入通常被视为市场成熟度和国际化程度的体现。
5. "行业轮动":成交额的提升可能伴随着行业轮动,某些行业或板块的成交额显著增加。
6. "风险偏好提升":在市场成交额增加的同时,投资者可能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偏好,愿意参与更活跃的股票和行业。
7. "短期波动":成交额的增加也可能带来短期内的市场波动,投资者应关注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A股成交额超过1万亿人民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也需要投资者保持理性,关注市场风险,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投资决策。同时,投资者也应关注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情绪的变化,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
相关内容:
中新经纬1月2日电 (陈俊明 张澍楠)1月2日收盘,沪指跌2.66%,深成指跌3.14%,创业板指跌3.79%。

Wind截图
盘面上,券商、军工、半导体、汽车跌幅靠前;金融科技、算力、信创、低空经济、消费电子题材大幅回调。
大消费逆势上涨,零售、电商概念股活跃。微信小店方向领涨,中百集团等多股涨停。
总体看,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66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达1.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08亿。

A股能否实现开门红与全年涨跌并无明显关联。
举例来看,沪指、深成指在2023年和2018年均实现开门红,但两大指数全年表现欠佳,出现下跌。沪指、深成指在2024年、2019年首个交易日出现下跌,两大指数同年均有显著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机构展望2025年观点普遍乐观。
平安证券表示,2025年A股市场将重点定价风险的缓释,成长风格具有更大弹性。具体来看,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在增加。
银河证券认为,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基调下,超常规逆周期政策加速落地,有望提振A股市场信心。随着经济基本面趋于改善,A股盈利增速也将迎来边际好转。个人投资者情绪回暖叠加机构投资者仓位回升带动增量资金加速入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也将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湘财证券表示,从国际、国内视角着手,判断2025年A股资金流动性相对宽裕。预期2025年上证综指呈现“慢牛”震荡上行格局,震荡中枢将在3700点附近,震荡范围大致在3200-4500点。
申万宏源研报显示,当前仍是牛市“起手式”,分为两波行情。2024年底是第一波行情,以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政策拐点,风险偏好提升为起点;以市场主要矛盾切换为国内外政策相对力量为终点,2025年开年可能只是震荡市。第二波行情最晚2025年下半年启动,反映2026年A股盈利能力拐头向上可见度提升,这可能是真正的大级别上涨行情的起点。2025年中前后,市场可能震荡加剧,财政发力需要看执行和效果。若市场出现了调整,交易性资金集中减仓放大波动,后续监管环境可能发生变化。
西部证券研报认为,经济的结构与牛市的底层逻辑决定市场的形态,慢牛叙事下,波动率降低将推动全球资本配置A股,2025年将会呈现股债双牛的格局,避开流动性脆弱的一些核心时间节点,便能获得较好的年度收益。(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