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证券融资风险凸显,两融绕标模式紧急叫停
标题:担保证券融资暗藏风险 两融绕标模式被叫停
近日,监管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叫停担保证券融资的绕标模式,以防范金融市场风险。这一举措旨在规范融资行为,保障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融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一些机构和个人为规避监管,通过担保证券融资的绕标模式进行非法融资,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增加了金融风险。
二、问题分析
1. 担保证券融资绕标模式:指投资者以持有的证券为担保,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融资,再以更高利率借出资金,从而实现套利。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风险:
(1)放大杠杆,加剧市场波动;
(2)虚假交易,误导市场判断;
(3)监管套利,破坏市场公平。
2. 风险传导:担保证券融资绕标模式一旦出现问题,将引发连锁反应,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三、监管措施
为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监管部门决定叫停担保证券融资的绕标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 严禁金融机构开展担保证券融资绕标业务;
2. 严厉打击非法融资活动,对违规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3. 加强对融资行为的监管,确保融资资金来源合法合规;
4.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
相关内容:
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出台之后,上市公司股东质押融资大幅收紧。在大量融资需求刺激下,两融绕标套现交易蠢蠢欲动,引起监管层的注意。
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近期有关部门召集部分券商进行座谈,就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控、两融绕标套现融资等具体问题展开了讨论。据悉。有关部门在会上叫停了两融绕标套现融资的操作模式,再次强调了股票质押违约处置的流程,要求各家公司控制集中度,并督促各家券商谨慎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不得低价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据介绍,时下最普遍的两融绕标套现模式是这样操作:
第一步,假设上市公司股东将100万市值的股票转入融资融券账户作为担保品。
第二步,上市公司股东在信用账户中买入33万元的黄金ETF或H股ETF。
第三步,将信用账户中买入的33万元黄金ETF/H股ETF转出至普通账户
第四步,卖出黄金ETF/H股ETF,获得33万元的资金。
由此,上市公司股东就得到了33万用途不受限制、也难以监测流向的资金。
上述操作之所以能够开展,其逻辑核心在于融资融券业务相关规则规定:维持担保比例超过300%时,客户可以提取保证金可用余额中的现金或充抵保证金的证券,但提取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300%。
不难发现,以前述案例中,上市公司股东负债33万元,担保市值为133万元,维持担保比例为400%,转出33万元的黄金ETF/H股ETF后,担保市值降至100万元,维持担保比例为300%,符合上述提现规定。
去年以来,随着全市场股权质押信用事件不时发生,银行、券商都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上市公司股东参与质押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此外,今年年初落地的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还规定,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得超过50%,进一步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所持股票融资的难度。在融资需求火热的背景下,有心人开始想到借助上述变种的担保证券融资模式来满足这类股东的融资需求。
“比如,上市公司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合计质押股份数已达使得公司整体质押比例达到50%,但第四大股东有融资意愿时且手中股票全是流通股时,我们就通过两融绕标的方式提供融资。”某营业部资深投顾举例道。
与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相比,两融绕标融资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首先,其质押率为33%,与目前中小票的股权质押比例大致相当,稍微偏低一些;其次,融资成本差不多,为7%到8%。
“从实际操作来看,不乏两融绕标套现资金再流入股市去购买交易所允许范围以外的股票。”某沪上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解释道,一些股东会用两融绕标套现资金去加杠杆炒作不在两融标的范围内的中小票,这无疑将增加市场风险。
从券商角度看,证券公司之所以有动力去进行这样的监管套利,也与其收入结构有关系。
“佣金率持续走低,交易量低位运行,营业部必须寻求其他收入来源。”某沪上大型证券公司营业部总经理表示,其管理的营业部去年两融及股权融资贡献的收入与交易佣金收入旗鼓相当。此外,相比于股票质押,两融绕标除了利息收入以外,还能获得一部分交易佣金。(记者 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