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满月庆贺,A股风劲来袭,买入沪股收益远超港股
沪港通自开通以来,已经满月,这一机制的实施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便利。根据相关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沪股通购买A股的收益远超通过港股通购买港股。
以下是一些具体分析:
1. "资金流入":沪股通开通后,大量香港资金流入A股市场,推动A股价格上涨。与此同时,港股通也吸引了部分内地资金流入香港市场,但规模相对较小。
2. "收益差异":从收益角度来看,沪股通购买A股的收益明显优于港股通购买港股。这主要得益于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优于港股市场。在沪股通开通的这段时间里,A股市场整体上涨,而港股市场则相对稳定。
3. "市场估值":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高于港股市场。这导致投资者通过沪股通购买A股,可以享受到更高的估值溢价。
4.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提高A股市场的国际化水平。这为沪股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更多境外资金流入A股市场。
5. "投资者偏好":部分香港投资者对A股市场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希望通过沪股通参与A股投资。这进一步推动了沪股通交易量的增长。
总之,沪港通的实施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沪股通满月之际,A股市场的表现优于港股市场,投资者通过沪股通购买A股的收益明显优于港股通
相关内容:
沪港通开启已经一个月,从统计数据来看,沪股通的交易情况相比港股通而言更加活跃。而此间正逢A股市场走势向好,投资沪股的收益远超港股,从11月17日至12月12日,进入每日成交十大活跃股次数最多的沪股通标的平均涨幅为22%,而港股通仅为0.09%。
沪股通成交活跃股
金融股最受追捧
统计数据显示,从11月17日至12月12日,沪股通标的股票,进入每日成交十大活跃股的共有32只,集中于非银金融(券商、保险)、银行、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幅度。其中,中国平安19次上榜,位列最活跃股之首,其他进入活跃股次数排名在前十位的股票,还有中信证券、上汽集团17次上榜,而中信证券在所有活跃股中的累计涨幅最高达到65.6%,机构普遍看好的贵州茅台15次上榜,大秦铁路和工商银行、中国太保也位列活跃名单5至7名,且涨幅均在10%以上。
从11月17日到12月12日,在沪股通买入前十名的排名中,金融类股受到青睐,有6家,包括排名第一的中国平安,买入金额高达77亿元人民币,以及排名第三的中信证券39.82亿元人民币,还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中国太保上榜,而此前受到多家投行推荐的贵州茅台、大秦铁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
综合多个指标衡量,境外机构在沪港通开启首月买入的股票以大盘蓝筹为主,非银金融(券商、保险)、银行、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受到追捧,不论是成交活跃程度以及买入金额来看,尤其是券商、银行、保险等金融类股占据绝对优势,受到境外资金追捧,而其市场表现也令投资者取得不错回报。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
行业分散
统计数据显示,从11月17日至12月12日,港股通标的里面,进入每日成交十大活跃股的共有59只股票,行业分布并没有明显特征。
前四周港股通成交活跃的股票中,涨幅排名前十的股票行业比较分散,主要集中于券商、建筑、银行行业,也有工业制品、食品饮料和纺织服饰的股票上涨幅度较大,但整体而言不及沪股通活跃股的涨幅。其中,涨幅最高的是汉能薄膜发电,累计上涨48.02%,而中信证券紧随其后累计上涨40%,除了海通证券涨幅在29.72%以外,其他排名前十的股票涨幅均不到20%,包括复星国际、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在内的5只股票涨幅在10%至17%之间,亨得利和华宝国际也在涨幅前十位排名中,但仅有9.77%和9.17%的升幅。
从11月17日到12月12日,在港股通买入前十名的排名中,行业分布也比较分散,其中海通证券居港股通买入榜首,累计买入金额达9.71亿港元,其他金融类股还包括新华保险、中信银行以及中信证券。仅在香港市场上有的汉能薄膜发电以及腾讯控股分别位于港股通买入的第二位以及第七位。
综合来看,港股通成交活跃股的行业分布并没有明显特点,多以内地投资者熟悉的A+H股的公司为主,而此前投行所推荐的港股“特色板块”如博彩股等也没有上榜,值得注意的是,港股通成交活跃以及买入金额靠前的股票在启动首月下跌的比例远超于上涨的比例,投资者从中并没有多少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