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警示!这种玩具狂热升温,多人眼角膜受损、二级伤残!快自查家中是否藏有→
这种报道通常指的是近期市场上出现的新款玩具,可能因为设计缺陷、材质问题或者使用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以下是您应该采取的自查措施:
1. "检查玩具来源":确认玩具是否来自正规渠道,是否有质量认证标志。
2. "查看说明书":仔细阅读玩具的说明书,了解玩具的适宜年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检查玩具部件":检查玩具的各个部件是否牢固,是否存在尖锐边缘或小零件,这些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4. "了解玩具材质":确认玩具材质是否安全无毒,避免使用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玩具。
5. "使用环境":确保玩具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避免在狭小空间或靠近水源的地方玩耍。
6. "儿童监护":在儿童玩耍时,成人应密切监护,防止意外发生。
7. "及时处理":如果发现玩具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购买渠道或生产厂家进行更换或退货。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在使用这类玩具时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情况,以保障更多消费者的安全。
对于具体的事故案例,建议关注官方发布的详细调查报告,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相关内容:
用几支中性笔
就能自制一把“狙击步枪”?
最近
一种叫“笔枪”的玩具
开始在校园里流行
社交平台上
不少用中性笔组装“笔枪”的
教程视频开始涌现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自称教程的视频在标题、简介中特意标明“在学校就能做”,还有的视频声称这是“好玩不伤人”的文具改造。
然而,看似简单有趣的制作背后,却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前据媒体报道,一名10岁男孩自制笔芯弹,射穿自己的眼角膜。万幸的是,受伤部位位于角膜边缘,加上治疗及时,对视力影响不大。
取材容易制作方便
未成年人跟风效仿
江西南昌的张女士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的母亲。近日,她在整理孩子文具时,发现了中性笔零件制成的“笔枪”。经过询问,她才知道孩子是从相关视频教程里学来的,“他说班上有孩子在近距离弹射时,脸部皮肤都被戳破了。我觉得这实在太危险了,万一伤到眼睛就完了。”
张女士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严厉禁止孩子再用中性笔组装“笔枪”。老师也在家长群发文称,在班级组织学生观看科普这类“笔枪”危害的视频,“但还是有孩子偷偷弄,因为取材太容易了。”
根据用中性笔组装“笔枪”的视频教程,原材料的获取轻而易举,全程只需用几支中性笔,再无其他零部件。据了解,这类中性笔是中小学生常用的书写工具,中小学校附近的小卖铺、文具店均可买到,平均售价2元一支。
射程可达两米左右
可轻易击倒塑料瓶
在某教程视频中,博主展示“笔枪”成品,通常会将笔芯作为“子弹”,十厘米左右的亚克力摆件当靶子,发射之后,隔着几十厘米的距离,亚克力摆件被轻易击倒。
来自安徽淮南某学校的教师讲述,去年,在学校一间教室内,一名男生用自制的“笔枪”射出一根串糖葫芦用的竹签,径直穿透了同学的作业本。
实际上,由“笔枪”引起的意外事故已经发生不少。尹先生的儿子与同学玩角色扮演游戏,突然遭到一名同学用“笔枪”对着眼睛弹射。“孩子左眼立刻出现流血症状。送往医院之后,医生诊断结果显示,眼角膜破裂,需要紧急实施眼角膜缝合手术。”尹先生介绍说,住院期间,他儿子的视力一度降至0.2,被评定为二级伤残。
专家:
平台应为“手工教学”视频设立红线
围绕这些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海涛表示——
将文具改造成“笔枪”的教程视频,就其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效应而言,应定性为不良导向内容。此类视频以“创意手工”为幌子,实则可能诱导未成年人制作危险物品,带来社会风险与伦理隐患。
此外,平台审核“手工教学”视频时,应建立科学界定标准,采用技术手段、制定评估指标、引入专家机制,区分“创意DIY”与“危险器具”。
同时,针对未成年人采取特殊保护,如智能识别与弹窗提示。利用用户画像识别未成年用户,观看潜在风险视频时自动弹出风险提示,建议成人陪同观看。
“笔枪”存在危险性
一定提醒孩子不要模仿制作
以免伤人伤己
综合 | 央视新闻、齐鲁晚报、小红书
来源: 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