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共同行动新篇章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共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多部门协同,从政策、市场、服务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1. "政策支持":
- "财政补贴":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如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
- "融资担保":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降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风险顾虑。
- "信用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2. "金融创新":
-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发展小微企业板、新三板等,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 "互联网金融":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如P2P、众筹等,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3. "完善信用体系":
- "征信体系":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记录,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 "信用评级":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提高信用贷款的可信度。
4. "优化金融服务":
- "简化流程":简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效率。
- "创新产品":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开发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
5. "加强监管":
- "防范风险":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高风险领域。
- "打击欺诈":严厉打击金融欺诈行为,保护
相关内容: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为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状况,5月21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八部门发布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着重发挥监管、货币、财税、产业等各项政策合力,从增加融资供给等八个方面提出23项工作措施。
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倾斜

在增加融资供给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倾斜对接帮扶资源;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法人类贷款、民营类贷款投放等。
为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新机遇

专家指出,协调工作机制是对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为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助于更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都有积极意义。
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规范成长后到北交所上市,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带动同行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提高线下贷款办理效率 优化审批流程

另外,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指导银行加强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附加费用,指导银行清理违规收费,规范与第三方合作。坚决整治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在提高融资效率方面,提高线下贷款办理效率,合理精简申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合理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在提高支持精准性方面,加强对重点领域企业的金融支持,对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组织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加大对外贸新业态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结合小微企业贷款特点 制定差异化标准

在强化风险管理方面,要结合小微企业贷款特点,制定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差异化标准,简化分类方法。同时,引导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倾斜核销空间和资源,释放更多信贷资源。
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去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和措施,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业内人士表示,《若干措施》的出台,意味着小微企业迎来更大的金融支持力度,将有助于稳定小微企业经营,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