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点火即燃的粉条,是否含有“胶”?专家权威解答

揭秘!点火即燃的粉条,是否含有“胶”?专家权威解答"/

点火就着的粉条并不是因为加了“胶”,而是由于粉条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淀粉和糖分。这些成分在高温下会迅速燃烧,因此点燃粉条时会产生火焰。
以下是一些关于点火就着的粉条可能的原因:
1. "淀粉含量高":粉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是一种可燃物质。当粉条暴露在高温下时,淀粉会分解并释放出热量,从而点燃。
2. "糖分含量":有些粉条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糖分,以增加口感。糖分在高温下也会燃烧,因此点火就着的粉条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糖分。
3. "水分含量低":低水分含量的粉条更容易燃烧。如果粉条在干燥环境中存放,水分含量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增加了其可燃性。
4. "加工工艺":在制作粉条的过程中,如果加工工艺不当,可能导致粉条内部存在较多的空气孔隙,这些孔隙在高温下也会成为燃烧的“燃料”。
需要注意的是,点火就着的粉条并不代表其质量有问题。只要确保粉条来源可靠,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就可以放心食用。同时,在烹饪过程中,尽量避免将粉条暴露在高温下,以免引发火灾。

相关内容:

>粉条是深受国人喜爱的传统食品,拌、炒、蒸、炖、煮……每种吃法都美味。然而,网络上却有人用粉条能被点着燃烧的视频,来说明这些粉条加了“胶”,常吃有可能中毒。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粉条能被点燃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和添加剂、塑料、胶等无关。以能燃烧作为粉条添加了所谓胶质物的证据,并不可信。

刘少伟解释说,粉条一般由红薯、豌豆、绿豆等淀粉物质原料制成,从生物化学方向分析,本身就是由碳(C)、氢(H)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且加工成形后含水量很低,所以很容易点燃。但因粉丝燃烧的表面积相对有限,一般很难充分燃烧,所以常会留下用手一捏就碎的“炭黑”,这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网上所谓“燃烧后的炭黑就是燃烧不充分的胶物质”的说法,同样也不可信。

不过,有时候,燃烧确实可以作为辨别粉条品质好坏的方法。

一方面,因为用红薯淀粉做粉条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有些不法厂家就想出了掺杂价格便宜的木薯粉来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遇到这种情况,用火烧能让“李鬼”粉条现形。纯红薯淀粉粉条点燃后会冒黑烟,但不会产生刺鼻的气味,而且用手轻轻一捏燃烧后的粉条,能变成细小的粉末;而木薯粉制作的粉条燃烧,相对来说更不充分,用手捏燃烧后的粉末,会感觉到粉末硬度较强,有些细小的颗粒,甚至捏都捏不动。

另一方面,尽管粉条点火就着,不一定就是加了“胶”,但个别不法厂家的违法添加,确实是食用粉条时应该考虑并规避的风险点。一般来说,纯红薯粉条颜色发黄、发暗,用热水泡软后,碗中的水仍然清澈,粉条也不掉色,且能闻见淡淡的红薯味;而木薯粉条颜色发白、透明,手感光滑,用热水泡过后,清水变得浑浊,粉条晶莹透明,闻起来没有任何气味。

同时,红薯粉条在干燥状态下韧性低、很脆,一折就断,因此,摆放红薯粉条的货架上会有很多碎渣,放入锅里煮也很容易变软;而如果粉条韧性很强,需要借助剪刀才能剪断,说明很可能是制作过程中添加了明胶、木薯粉等成分。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和标准要求,粉条的非法添加行为是被严令禁止的,一经发现,会面临严重处罚。建议消费者从正规商超购买粉条,让美食多一重保障。

尽管粉条烹饪后美味诱人,但营养物质相对单一,从均衡饮食和防范安全风险的角度综合考量,不建议常吃。(记者 李建)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发布于 2025-06-15 08:2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点火即燃”的粉条,是加了“胶”吗?专家权威答疑 下一篇:同花顺开户攻略,如何挑选券商及合理收取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