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再度荣耀,成功纳入国际指数彰显国际市场认可

中国国债再度荣耀,成功纳入国际指数彰显国际市场认可"/

中国国债再次被纳入国际指数,这通常被视为对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认可,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肯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具体情况:
1. "纳入指数":具体来说,可能是指被纳入像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Index)或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样的国际债券指数。
2. "市场影响":这一举措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增加中国债券的流动性,并可能提升中国债券在全球债券市场中的地位。
3. "金融开放":这反映了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决心,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
4. "经济影响":长期来看,这可能有助于降低中国债券市场的波动性,并可能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5. "具体指数":例如,如果是中国国债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那么这意味着中国国债将与其他国家的国债一起被全球投资者考虑。
6. "具体时间":通常,这样的纳入会有一个过渡期,比如一年或更长时间,以便市场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这一变化。
7. "后续行动":中国可能会继续推动债券市场的改革,包括提高透明度、完善交易机制等,以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者。
总之,中国国债再次被纳入国际指数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内容: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效日渐提升。

2月28日起,9只中国国债将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此前,2019年4月1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已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

中国债券市场相继被纳入重要国际指数,显示出我国债券市场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与之相伴,越来越多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并不断增持中国债券。市场人士预计,随着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举措不断落地,中国债券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

债市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

去年9月份,摩根大通宣布,从2020年2月28日起,将分10个月,将若干流动性好的中国国债纳入多只基准债券指数。其中,GBI-EMGlobalDiversified指数和GBI-EM(Narrow)Diversified指数中,中国债券的权重将达到10%的上限。

这是继2019年4月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中国债券再次被纳入重要的国际指数。2019年4月1日,彭博公司将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将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完成纳入后,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

对于本次中国国债纳入摩根大通多只基准债券指数,市场机构预计将带来可观的外资流入。

广发证券固收分析师刘郁认为,中国国债完全纳入GBI-EMGD指数将带来约200亿美元外资。根据摩根大通提供的数据,跟踪GBI-EM的资产规模总计约2260亿美元,其中,主要指数GBI-EMGD规模约2020亿美元,中国国债纳入后占该指数权重为10%,10%也是每个国家的权重上限。以GBI-EMGD规模保守估计,未来10个月流入中国债市的资金约200亿美元,每月约20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分别约为1400亿元和1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富时罗素预计将在3月份宣布是否将中国债券纳入其相关指数。对此,市场机构预计,纳入的概率比较高。

市场机构认为,在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不断加速的进程中,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是我国债券市场扩大开放的里程碑事件。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黄伟平表示,加入国际指数最大的意义在于向全球展示中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外汇对冲工具供给以及资本项目兑换等方面已经满足国际标准,中国不再是外资难以进入的“边缘市场”。

银行间债市开放成果显著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多个国际指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正积极进入中国债市,不断增持相关债券。

人民银行此前不久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2.10万亿元,持有境内债券2.26万亿元。而此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1.15万亿元,持有境内债券1.71万亿元;2017年12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1.17万亿元人民币,持有境内债券约1.20万亿元。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过去两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吸引力持续增强,境外机构和个人不断增持境内金融资产。其中,债券方面,境外机构和个人连续两年净增持量均超过5000亿元,过去两年合计增持超过1万亿元。

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成果更为显著,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的步伐更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共有260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中,1130家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较2018年末增加了356家;1601家通过债券通模式入市,较2018年末增加了1098家;双渠道入市123家。

从成交量看,2019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5.3万亿元,交易量同比增长66%,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2.6%。2020年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5582亿元,同比增长64%,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4%。

中金公司此前发布的一份研究表示,中国债券是全球估值洼地,境外机构看好中国债券的配置价值,一旦时机合适,境外机构就会持续增持。该机构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债券投资人士认为,2020年境外机构配置中国债券的力度会明显上升,规模可能达到7000亿元甚至1万亿元。

对外开放仍有较大空间

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效,得益于过去一个时期金融市场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的相继落地。

2019年,我国在扩大金融开放进程中,推出了较多扩大债券市场开放的举措。比如,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同一境外主体的QFII/RQFII和直接入市渠道下的债券进行非交易过户,资金账户之间可以直接划转等。

进入2020年后,扩大开放的举措继续频频亮相。1月6日,财政部放开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加入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团的资格限制,按程序吸收外资银行加入承销团。1月13日,外管局发布新政,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外汇对冲渠道。

与此同时,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开放也继续列入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任务中。比如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改革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推动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际上,从我国债券市场外资持有比例看,对外开放仍有较大空间。有研究机构表示,目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比仅略超2%,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市场对外开放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本报记者 赵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5-06-18 05:07
收藏
1
上一篇:重磅!中国债券成功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千亿美元境外资金或将涌入中国市场 下一篇:外资4个月狂买2万亿,美国“挑事”难阻中国国债热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