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跃升3亿背后,20年创业路,转型拼搏故事未完待续

产值跃升3亿背后,20年创业路,转型拼搏故事未完待续"/

您提到的情况反映了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即在某些领域和行业中,个别企业或项目的业绩可能会因为政策支持、市场机遇或其他外部因素而实现显著增长,而个体或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转型压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在转型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1. "深入分析原因":首先,了解为什么红太阳的年产值能增长3个亿。是因为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管理优化还是政策扶持?分析这些因素,看看是否可以借鉴到自己的转型中。
2. "自我评估":评估自己的企业或个人在市场中的位置、核心竞争力以及面临的挑战。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转型策略。
3. "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通过市场调研,可以发现自己的转型方向。
4. "技术创新":在当前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创新是转型的重要途径。可以考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 "管理优化":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6. "政策支持":关注国家政策,争取政策支持。如符合条件,可以申请政府提供的资金、税收优惠等。
7.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为企业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8. "跨界合作":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
9.

相关内容:

本报记者 滕卉荣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授权转载

一个时代最先发展起来的“弄潮儿”,大多是那些能够灵活转身、动作敏捷的中小企业。浙江红太阳毛纺织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毛纺企业,从贸易公司起家,在经历了起跑、加速、冲刺阶段,红太阳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16年,红太阳的产值达到15亿元,2017年预计能达到18亿元。是什么让一家毛纺企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又是什么令红太阳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并保持产值连年增长?带着诸多疑问,《中国纺织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浙江红太阳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绍校,听听他讲述创业的20年。



寻梦,

在梦开始的地方

24年前的7月,23岁的杨绍校从浙江冶金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嘉兴学院前身之一)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他婉拒了多家大型企业的OFFER,毅然而然地投身到自己感兴趣的贸易行业,进入了嘉兴的一家民营企业,从基层业务员做起。那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这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也成就了他的梦想,而这一切源于他骨子里的那份永不服输的坚持与执着。


初涉贸易行业的杨绍校凭借对业务的热情,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先完成业绩,踏实肯干的他很快从众多业务员中脱颖而出。于是公司把新上的羊毛业务交给了他。尽管之前没有接触过,但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羊毛业务做得很是红火,为公司创造了不错的经营业绩。


创业

打破瓶颈破茧成蝶

1996年,杨绍校利用在嘉兴积累的第一桶金——8万元开始独立创业,成立了桐乡市太阳经贸有限公司,从事羊毛及其他纺织原料的贸易业务。杨绍校根据对市场的判断,率先进口乌拉圭羊毛,做起了原毛生意。当原毛贸易不像之前那么好做时,杨绍校很快调整思路,1999年,他成立了桐乡市金太阳工贸有限公司,收购毛纺企业,开始涉足羊毛条加工领域。1年的时间,公司的产品质量水平就超过了一些国有企业。现在杨绍校分析起来,他认为理念是差距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在他看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逐渐是要向轻薄方向发展的,于是他的生意逐渐从粗毛转向中粗毛。


2001年,杨绍校遇到了第一个瓶颈期,尽管粗毛和中粗毛都做得不错,但产量较少,“再继续做下去不会有出路,必须要改变。”杨绍校清醒地意识到。于是新建了红太阳毛纺织有限公司。当杨绍校把设备搬到新厂,问题又来了——那些设备做内销粗毛还可以,但要做出口,就不达标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更新设备是唯一出路,于是杨绍校将原来的设备全部淘汰,采购进口设备,在用毛方式上也做了改变。“当时我们考虑最多的是怎么使羊毛功能和设备效能发挥到最好,那段时间我们频繁去欧洲学习,力图找到突破口。2003年~2008年,在业界鲜少能听到红太阳的声音,那是因为我们埋头在做自己的事情,尽管当时红太阳已经做得较有起色,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实走着每一步。当时红太阳的产能已达到5000多吨,但需求仍大于供给。我们很快找到了突围的办法——解决洗毛问题,因为当时我们的洗毛依靠外加工,如果不解决洗毛问题,质量跟不上,客户的高端需求肯定达不到。于是2007年我们着手解决洗毛问题。”杨绍校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杨绍校瞅准时机,斥资近3亿元创建了红太阳的兄弟公司——浙江高和羊毛科技有限公司。从洗毛到梳条一次性规划完成,到2015年,实际产量不到1万吨。杨绍校说:“此时在外人眼里我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我们未雨绸缪,感到第二个瓶颈期来了——产能效能释放不出来,而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却是越来越高,于是当年我们又新增了设备,把原本存在问题的部分重新优化,2年多的时间里,红太阳与高和齐头并进,产量达到1.8万吨。在我看来,只有内销,或是仅有外销都是不健康的,内销外销并存,‘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健。当时,我们的产品出口主要面向欧洲市场,占总销售量的30%左右,说实话这个比例并不高。当时由于出口配额不够,所以很多订单不能接,于是第三个瓶颈期到了,为了解决这个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我们研究决定在嘉兴的保税区建一个新厂,建新厂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出口瓶颈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物流成本。2017年,新厂开始建设。通过一系列的调整,现在看来,整个集团的配置比较合理,有内销、有出口,比例相当,今年红太阳的产值预计在18亿元左右。”

转型

激发前进新动能

杨绍校说:“在我看来,做任何事,靠谱才会赢。因为做实业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转型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很困难,但一路走来,我们的经验是,不能秉持陈旧的观念一成不变,要能接受新鲜事物,除旧布新,企业才能有发展的新动能。比如标准,我们在多年的考察、实践中发现,欧洲的羊毛纱之所以质量好,是因为他们用毛的标准不一样,而一些企业对此并不认同,于是我们让出一部分利润,让客户去尝试,经过比对,他们发现用欧洲的标准,不仅纱好纺、制成率高,而且工人劳动强度也降低了,于是他们逐渐认可了欧洲标准。再比如设备,毛纺企业要转型,设备必须要跟上。过去一些前沿的技术都掌握在国外设备企业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于是我们想办法与国内的优质纺机设备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逐步替代进口设备。硬件可以通过研发逐渐替代,但企业的核心——员工、团队却是不能轻易替代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需要的人才能力就越高,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们大力提倡学习钻研,我们不以学历论高低,而是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学习能力,这与红太阳‘学习专业高效和谐,专业专一做精做强’的企业理念高度契合。”


“如果用飞机来比喻企业或者经济体,资本相当于一个翅膀,技术创新相当于另一个翅膀,而尾翼就是互联网。“资本、技术、互联网三者都不可或缺,尤其要重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这一轮浪潮所带来的变化。”杨绍校说。“红太阳在创建之初,就建立了大数据系统,从采购到生产到使用,都有详细的数据,我们用这些数据来预测原料对成品的影响。”


杨绍校说:“互联网化以后,信息越发达,企业的风险越大,传统的理念也要随之改变。举个例子,在传统的企业眼里,手机、邮箱都是私人资产,但其实都是公司重要的隐形资产。从财务来说,现在所有的网银都与手机绑定,如若没有管控体系,风险是巨大的。红太阳从建立之初就明确规定了手机跟岗不跟人,这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


提升

加快创新共享智慧

“企业要好好思考一下创新模式,不是一家一户关门来创新,应该是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共同突破,这样可以加快创新的步伐。我们要共享智慧。”杨绍校说。在他看来,品质提升重点首先是设备要选对型,其次还要管理到位,另外,团队的责任心和大局意识也很重要。管理要贯穿到每个细节,品质才能有所提升,生产的稳定性当然靠日常管控,羊毛的技术指标、质量指标提升要靠大数据应用,再加上稳定的设备运行,三者缺一不可。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杨绍校表示,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包括客户的信贷管理,我们都在努力尝试,红太阳要走的路还很长。“做毛纺看起来简单,其实有可能做一辈子也弄不清楚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杨绍校说。


“规模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在扎实做好现有主业的基础上,有能力再扩充。以后红太阳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再次提升自动化设备水平,还要提升软件的智能化水平,依靠顶尖的研发团队,不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杨绍校坦言。

发布于 2025-06-18 20:27
收藏
1
上一篇:红太阳公司遭立案调查,投资者维权索赔潮或将掀起 下一篇:创业板三强ETF大盘点,揭秘最厉害的三大基金及购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