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攀升逆势估值降,你见过这样的奇观吗?
是的,这种情况在股票市场中是存在的,被称为“高增长股票的估值悖论”或“增长陷阱”。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预期效应":投资者可能会因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而给予高估值,但随着股价上涨,其市盈率(PE)等估值指标反而会下降。这是因为投资者预期公司未来会继续增长,所以愿意为现在的股价支付更高的溢价。
2. "市场情绪":市场情绪可能会驱动股价上涨,而估值指标可能不会立即跟上。例如,在牛市中,投资者可能会忽略估值,只关注股票的上涨潜力。
3. "盈利增长":如果公司盈利增长速度快于股价上涨速度,那么其市盈率等估值指标可能会下降。
4. "行业特性":某些行业,如科技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增长预期,因此即使股价上涨,估值也可能相对较低。
5. "市场错误定价":市场可能暂时错误地定价某些股票,导致股价上涨而估值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不普遍,且长期来看,高估值的股票可能会面临回调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时应综合考虑公司的基本面、估值水平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
相关内容:
起因是今天看到剁手老师发了一张图(关键部分已经打码):

我还想补充下,因为剁手的读者群体都是股民,认知普遍高一些,所以他的粉丝能get他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而很多读者朋友并不太懂投资,所以可能对这张图有一定的误解:我买了这个产品,本金不变,然后每年能稳定收8%这么多的利息。
没错,对于小白来说,误导性就在于,觉得这些产品都是能保本的。
实际上,除了余额宝(货币基金)、定存、逆回购等,其他收益率稍微高一点的品种都是风险资产。
什么叫风险资产,字面上看就是可能亏本金的产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承担风险也为你提供了风险补偿,这就是更高收益的来源。
如何理解高股息策略?这个策略的核心假设是,企业盈利涨了10%,股价会跟着涨10%(这里简化模型,假设全部盈利都进行分红),然后企业分红除权,股价回到原点(-10%),这时候股息保持不变,来年继续。
但如果盈利涨了10%,但股价没涨够10%呢?甚至股价还跌了呢?
那这个投资可能就亏了,虽然股息是正的,但资本利得是负的,换言之资本利得的亏损大于分红,这笔投资短期看就亏了。
红利策略之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赚钱比较稳定,有一个核心原因是过去的十几年,无风险收益率一直是下行的。我们的十年期国债从5%到今天的1.7%,大家在债市赚了很多资本利得。

或者用更加简单的类比来形容资本利得是什么。假设北京房子的租金回报率是3%,100万的房子每年收3万的房租,你认为比银行存款高,所以买了,但买完之后房价跌了20%,这样一算,好像租金回报率上升了,但自己账面上一年下来亏了17万。
在地产上行时代,大家都忽视了租金回报率,因为一年2%还是3%并不重要,房价一年都能涨10%,叠加杠杆,资本利得赚麻了……
那么红利投资应该怎么做?答案是用时间来抵抗波动。如果你愿意以10年以上的时间长度去看红利投资,那么股息率确实是应该关注的,时间会熨平很多短期波动,这也何尝不是风险补偿的一种?
近期还看到一种营销方法,感觉也有一些特点,非常新颖,比如说力争3%的收益率的定期理财,对比活期大幅提升,点开一看发现是持有期短债。当然如果能引导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到净值化的短债中,也是一种提高投资者收益的方法。
不过我还是要再重复提一句,红利资产并不是低风险理财的替代品,在《红利并不能替代存款》中我已经写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那么还有什么反常识的现象?
有没有一些行业,越涨估值反而越便宜?
很多人觉得,不对啊,股价越涨应该越贵才是,怎么可能越涨越便宜?
假设我们用市盈率(PE)这个指标简单代指估值,大家都知道:
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当盈利(每股收益)的增长大于股价的增长的时候,大家发现,PE反而降低了。
比如某公司盈利增长50%,而股价仅增长30%,其估值就是降低的。
这就衍生出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某些行业在股价的顶峰,竟然也同时是估值的最低点!
这多见一些周期行业,如航运、农业、化工等。比如我们看到某个个股景气度即将见顶,现在盈利暴增1000%,而股价只涨了500%,如果只看单一指标,可能发现它的市盈率比历史上99%的时间都要便宜!然后景气度见顶,掉头向下,盈利锐减95%,马上估值变得很贵——这就是所谓的戴维斯双杀。
所以市盈率这个指标,一般还是用在银行、公用事业这些盈利稳定的行业比较好,而且现在大家也很少看静态市盈率了,更愿意用滚动市盈率指标。从这一点来讲,高股息投资的安全边际还是相对较高的。注意盈利增长和估值相匹配,不要被简单财务指标所迷惑,更不要被一些话术所迷惑。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以光伏指数为例,为什么其股价跌了这么多,而滚动市盈率还比历史上99.97%的时候贵?

我们并不能通过单一指标来指导自己做出投资决策。
编辑:宇杰
(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