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2款混合类理财新发,创新“权”理财模式再添“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新案例

上周12款混合类理财新发,创新“权”理财模式再添“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新案例"/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上周共有12款混合类理财新产品发行,其中有一款理财产品采用了“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营销策略。这表明该理财产品承诺只有在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才会收取管理费,如果产品没有盈利,则不会向投资者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这种策略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吸引点,因为它减少了投资者的潜在成本,尤其是在市场表现不佳时。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几点分析:
1. "市场趋势":这种策略可能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理财产品的竞争加剧,各家公司为了吸引客户而采取的创新营销手段。
2. "风险提示":虽然这种策略降低了投资者的直接成本,但投资者仍需注意产品的潜在风险。即使不收取管理费,产品也可能存在其他费用或潜在的风险。
3. "监管环境":这一策略是否符合监管规定,需要关注监管部门的态度。如果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可能会成为行业的一种新趋势。
4. "长期影响":这种策略可能对理财产品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促使更多产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条款,以吸引投资者。
总之,这一现象值得投资者关注,但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对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全面评估。

相关内容:

>又一款含“权”理财提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

据同花顺数据梳理,12月2日-12月8日,银行理财市场共新发人民币理财产品869款(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与上周几乎持平。根据运作方式划分,封闭式产品672款,开放式产品197款。

从发行机构来看,理财子公司为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主体,30家理财公司上周共发行644款理财产品,占比74%。其中,信银理财新发产品数量最多,达80款,其次是宁银理财、兴银理财,分别发行51款、49款产品。另有90家银行发行了225款理财产品,中国银行发行数量最多,共新发20款中银平稳-智荟系列理财产品,其次是天津银行、稠州银行,分别发行了7款、6款理财产品。

从投资性质来看,上周869款新发理财产品中857款均为固定收益类,占比超98%,主要投资于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混合类理财产品环比增加5款,共有12款产品新发,主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股票、含权公募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以及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资产,各类资产比例均低于80%。

据梳理,上周工银理财、光大理财、杭银理财、民生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及大华银行(中国)均发行了混合类理财产品。在布局权益市场的同时,部分理财公司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在产品费率上承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

据杭银理财披露,该公司新发的“幸福99卓越混合(价值长盈)180天持有期理财”亮点之一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杭银理财表示,从投资者切身利益出发,单位净值低于1时,不收取管理费,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打开“利益共担”理财新模式。

另据理财产品说明书,该理财产品年化固定管理费率为0.70%,固定管理费原则上按日计提,如理财计划当日累计净值低于1.0000元(不含)时,管理人将从下一日起暂停收取固定管理费。直至理财计划累计净值高于1.0000元(含)后,管理人恢复收取固定管理费。

据了解,业内首创“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收费方式的是招银理财,2023年5月23日,招银理财发售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风险评级为R5(激进型产品),在费率上首次提出“累计净值低于1元不收管理费”,将产品费率与收益直接挂钩。

此后,民生理财也曾于2023年12月6日发行银竹混合灵动A股机遇理财产品,产品类型为混合类,风险评级为四级(即较高水平),投资策略上精选A股标的及围绕A股上市公司的其他权益类及债权类资产,产品固定管理费率为0.50%/年,同样约定“当日份额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管理人将从下一自然日起暂停收取固定管理费”。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固收类理财产品也在“卷”费率。12月5日,北银理财发行京华远见春系列谋定止盈9号理财产品,该产品也强调对费率模式进行创新,提出“不达业绩基准不收管理费”。

北银理财表示,为优化投资者盈利体验,该系列率先在业内推出“不达业绩基准不收管理费”模式,在建仓期结束后,当每日计算的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下限时产品管理人不收取当日的固定管理费。

编辑/钱晓睿 王欣宇

(综合自同花顺、杭银理财、北银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

发布于 2025-06-27 21:02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如何巧妙提升打新股中签率,抓住财富机遇 下一篇:散户为何回避银行股,不爱赚钱的真相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