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万账户瞬间清空,老太送养老院后女儿崩溃,亲情与金钱的较量
这个故事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代际关系问题。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几点分析:
1. "经济独立与依赖":老太清空股票账户可能表明她希望在经济上独立于女儿,不想成为女儿的负担。这反映了老年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独立生活的渴望。
2. "情感需求":老太可能感到被女儿送进养老院后,与女儿的情感联系减少,她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女儿的不满或对独立生活的追求。
3. "家庭关系紧张":女儿的行为可能源于对老太生活自理能力的担忧,或者是因为家庭经济压力。而老太的清空股票账户可能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
4. "情感崩溃":女儿在得知老太清空股票账户后崩溃,可能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老太造成了伤害,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
5. "道德与责任":这个故事引发了关于家庭责任和道德观念的讨论。女儿作为女儿,有责任照顾母亲,但老太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6. "沟通与理解":在这个故事中,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成员之间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面对家庭关系时,要关注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尊重彼此的选择,并通过沟通和理解来化解矛盾。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权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相关内容: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妈,您这样一个人住我不放心,万一摔倒了怎么办?”陈美华握着母亲的手,眼中满含“关切”。
“我身体好着呢,不用担心。”陈老太太淡淡地说。
“您都73岁了,还是听女儿的话吧。”陈美华的声音有些急切,“那家养老院环境特别好,有专业护工照顾,比我一个人照顾您要好得多。”
陈老太太看着女儿,心里已经明白了什么。但她只是点点头,没有多说。
01
陈老太太今年73岁,退休前是市里最大银行的高级主管。她这辈子见过太多人,也看透了太多事。
银行工作30多年,让她养成了谨慎的习惯。每一笔钱的去向,每一个人的动机,她都看得很清楚。
女儿陈美华45岁,从小就聪明,但这种聪明有时候用错了地方。
“妈,我给您买了燕窝,您要记得吃。”陈美华提着保温盒走进老太太的房间。
“花这么多钱做什么,我一个老太太吃什么燕窝。”陈老太太摆摆手。
“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享受一下怎么了?”陈美华打开保温盒,热气腾腾的燕窝散发着香味,“我炖了三个小时呢。”
陈老太太看着女儿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最近半年,女儿来得特别勤。以前一个月见一次面,现在隔三差五就来。每次都带着各种补品,嘘寒问暖。

“妈,您那个股票账户最近怎么样?”陈美华一边盛燕窝一边问。
“还行吧,我也不太懂这些。”陈老太太喝了一口燕窝。
“要不我帮您看看?现在股市行情不好,别亏了本金。”陈美华的眼中闪过一丝急切。
“不用,我自己能处理。”陈老太太的声音很平静。
陈美华的脸色变了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
“妈,我是关心您。您一个人住在这里,我总是不放心。”陈美华坐在老太太身边,“要不您搬到我那里住?”
“我住惯了这里,不想搬。”陈老太太摇摇头。
“那您考虑一下养老院吧。”陈美华的语气变得认真起来,“我听说有家养老院特别好,环境优美,护工专业,老人们都很喜欢。”
陈老太太没有立即。她知道女儿在想什么。
600万的股票账户,是她多年积累的全部身家。女儿以为她不知道,其实她什么都明白。
“您考虑一下吧。”陈美华起身收拾保温盒,“我是为了您好。”
送走女儿后,陈老太太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梧桐树。
秋天到了,叶子开始变黄。有些叶子还顽强地挂在枝头,有些已经飘落在地。
她想起女儿小时候的样子。那时候的美华多么可爱,会在她加班回来后给她泡茶,会在她生病时守在床边。
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
可能是从美华结婚后开始的。女婿是个做生意的,总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但陈老太太看得出来,这个人眼中只有钱。
美华渐渐也变了。开始计较每一分每一毫,开始关心她的财产。
电话铃响了。
“陈阿姨,是我,小王。”电话里是老邻居王阿姨的声音。
“有什么事吗?”陈老太太问。
“您女儿刚才来找我了,她说您最近记性不太好,问我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王阿姨的声音有些奇怪,“陈阿姨,您是不是真的记性不好了?”
陈老太太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
“我挺好的,谢谢你关心。”她挂了电话。
女儿开始布局了。
一个月后的晚上,陈老太太正在看电视,门铃响了。
“妈,开门!”陈美华的声音很急促。
开门后,陈老太太看到女儿脸色苍白,后面还跟着王阿姨。
“陈阿姨,您没事吧?”王阿姨一脸担心,“美华说您给她打电话,说有人要进您家。”
“我没有打电话啊。”陈老太太很疑惑。
“妈,您真的没印象了?”陈美华拿出手机,“您看,这是您刚才给我打的电话。”
手机上确实显示着陈老太太的号码,通话时间是十分钟前。
“可是我真的没有打电话。”陈老太太坚持说。
“妈,您是不是糊涂了?”陈美华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很快又被担心掩盖,“最近您经常忘事,我真的很担心。”
“对啊,陈阿姨,您前几天还问我今天是几号。”王阿姨在一旁附和,“我觉得您可能真的需要人照顾。”
陈老太太看着她们,心里什么都明白了。
女儿用了她的手机打电话,现在又联合王阿姨来演戏。
“妈,您一个人住真的不行了。”陈美华握住老太太的手,“我已经联系好了养老院,明天我们就去看看。”
“我不想去养老院。”陈老太太说。
“您这样下去会出事的。”陈美华的语气变得严厉,“万一您真的忘记关煤气怎么办?万一您忘记锁门怎么办?”
“美华说得对,陈阿姨,您还是听女儿的话吧。”王阿姨在一旁劝说。
陈老太太没有再说话。她知道,无论她怎么解释,她们都不会相信。
或者说,她们根本不想相信。

02
第二天,陈美华带着老太太去了养老院。
那是一家看起来很高档的养老院,环境确实不错。花园里有很多老人在散步,护工们也很和善。
“这里多好啊,有人聊天,有人照顾。”陈美华挽着老太太的胳膊,“比您一个人在家强多了。”
院长是个40多岁的女人,很会说话。
“陈老太太,您女儿真孝顺,为了您的事情跑了好几趟。”院长笑着说,“我们这里的条件您也看到了,保证让您住得舒心。”
“费用怎么算?”陈美华问。
“我们这里分几个档次,最好的单间一个月8000元,包吃包住,还有专门的护工。”院长介绍道。
“那就选最好的。”陈美华很爽快,“钱不是问题。”
陈老太太看着女儿,心里苦笑。钱当然不是问题,反正花的不是她的钱。
“不过我们有个规定,老人入住后,手机和一些贵重物品需要统一保管。”院长说,“这是为了防止老人遗失或者被骗。”
“这样最好,我妈最近记性不好,万一丢了东西就麻烦了。”陈美华立即同意。
陈老太太终于开口了:“我可以自己保管。”
“妈,您听话,这是为了您好。”陈美华的语气不容拒绝,“手机您也用不着,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护工帮您打电话。”
当天下午,陈老太太就搬进了养老院。
收拾东西的时候,陈美华很“仔细”地检查了每一样物品。
“妈,您的银行卡和存折放在哪里?我帮您保管。”陈美华翻着老太太的抽屉。
“我自己知道在哪里。”陈老太太阻止了她。
“您现在这个状态,还是我来保管比较安全。”陈美华继续翻找,但没有找到她想要的东西。
陈老太太早就把重要的东西转移了。
“妈,您的股票账户密码是多少?我帮您看着点,别让人骗了。”陈美华试探着问。
“我记不清了。”陈老太太摇摇头。
“没关系,您慢慢想,想起来了告诉我。”陈美华的眼中闪过失望,但嘴上还是很温柔。
晚上,陈老太太躺在养老院的床上,看着陌生的天花板。
她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候她刚进银行工作,什么都不懂,但很努力。一步一步爬到了主管的位置,积累了这些财富。
她以为这些钱可以让女儿过得更好,可以让自己安享晚年。
她没想到,这些钱成了她的负担。
在养老院的第一个星期,陈老太太表现得很安静。
她不闹不吵,配合护工的工作,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在别人眼里,她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在观察。
“陈奶奶,您女儿来看您了。”护工小李敲门说道。
陈美华提着水果走进房间,脸上挂着标准的笑容。
“妈,您在这里住得怎么样?”陈美华坐在床边。
“还行。”陈老太太的很简单。
“您看起来气色好多了。”陈美华环顾四周,“我就说这里比家里好。”
陈美华开始“无意间”翻看老太太的物品。枕头下面,床头柜里,衣柜里,她都仔细检查了一遍。
“妈,您的眼镜盒怎么这么重?”陈美华拿起床头柜上的眼镜盒。
“里面有备用的眼镜。”陈老太太说。
陈美华打开眼镜盒,里面确实只有眼镜。她的眼中闪过失望。
“妈,您想起您的股票账户密码了吗?”陈美华又问了一遍这个问题。
“想不起来了。”陈老太太摇摇头,“老了,脑子不好使了。”
“没关系,您慢慢想。”陈美华安慰道,“或者您想想,密码可能是什么数字?生日?身份证号?”
“我真的想不起来。”陈老太太的表情很无辜,“要不您去银行问问?”
“银行不会告诉我的,这个只有您自己知道。”陈美华有些着急了,“妈,您再仔细想想,那可是您的养老钱。”
“想不起来就想不起来吧,反正我在这里有吃有住。”陈老太太似乎并不在意。
03
陈美华走后,陈老太太继续她的观察。
她发现女儿每次来都会翻找她的东西,寻找任何可能与股票账户有关的信息。
她还发现,女儿和护工小李关系不错,经常给小李红包,让她“多照顾”自己。
“小李,我女儿平时都跟你说什么?”陈老太太有一天突然问护工。
小李有些紧张:“陈奶奶,您女儿就是让我好好照顾您。”
“还有呢?”陈老太太继续问。
“她...她有时候会问您的情况,比如您有没有说什么话,有没有想起什么事情。”小李低着头说。
“她给了你多少钱?”陈老太太直接问。
小李吓了一跳:“陈奶奶,您别这样问。”
“我不会告诉别人的,我只是想知道实情。”陈老太太的声音很温和,“你是个好孩子,我不会为难你。”

小李犹豫了一下,小声说:“她每次给我500块,让我注意您的一举一动。”
“她还说了什么?”
“她说您可能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让我帮忙找找。”小李的声音更小了。
陈老太太点点头:“我知道了,你继续做你的工作吧。”
那天晚上,陈老太太失眠了。
她想起了美华小时候的样子。5岁的时候,美华会因为偷吃了一颗糖而哭得稀里哗啦,非要向她道歉。10岁的时候,美华会为了一道数学题思考半天,做对了就开心得手舞足蹈。
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单纯的孩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第二个星期,陈美华来得更频繁了。
“妈,我昨天遇到了您的老同事李阿姨,她说您以前经常跟她讨论股票。”陈美华试探着说,“您能想起来吗?”
“想不起来。”陈老太太摇头。
“她说您的股票账户里有不少钱,您真的不记得密码了?”陈美华的语气有些急切。
“记不得了。”陈老太太坚持说。
“妈,要不我们去银行试试?”陈美华提议,“也许看到那些数字您就想起来了。”
“我不想去银行。”陈老太太拒绝了。
陈美华的脸色变了变,但还是忍住了。
“那您在这里好好想想,想起来了一定要告诉我。”陈美华说,“那些钱要是被人骗走了就糟了。”
陈美华走后,小李走进房间收拾东西。
“小李,你家里情况怎么样?”陈老太太突然问。
“我家条件不太好,我还有个弟弟在上大学。”小李老实。
“你每个月工资多少?”
“3000块,加上您女儿给的,能有3500。”小李说。
“你觉得我女儿是个什么样的人?”陈老太太问。
小李愣了一下:“您女儿...挺好的,很关心您。”
“她真的关心我吗?”陈老太太看着小李的眼睛。
小李不敢。
“小李,你是个好孩子,我不想让你被人利用。”陈老太太说,“我女儿给你钱,不是因为她善良,而是因为她想从我这里得到更多的钱。”
小李震惊了:“陈奶奶,您说什么?”
“我很清醒,我什么都知道。”陈老太太说,“我女儿现在欠了很多债,她想要我的股票账户里的钱。”
“这...这怎么可能?”小李不敢相信。
“你帮我个忙,我给你5000块。”陈老太太说,“不是让你做坏事,只是让你帮我查一些事情。”
小李犹豫了:“陈奶奶,我不能背叛您女儿。”
“我不是让你背叛她,我是让你帮助一个老人。”陈老太太说,“你觉得,一个真正孝顺的女儿,会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然后天天想着母亲的钱吗?”
小李沉默了。
04
接下来的几天,陈美华还是按时来看望老太太。
她依然询问着股票账户的密码,依然翻找着老太太的物品。
陈老太太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装糊涂。
“妈,您最近有没有想起什么?”陈美华问。
“想起什么?”陈老太太反问。
“您的股票账户密码啊。”陈美华有些不耐烦了,“您总不能一直想不起来吧?”
“我真的想不起来。”陈老太太摇头,“可能是老年痴呆了。”
“您别乱说,您没有老年痴呆。”陈美华赶紧说,“您只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
如果陈老太太真的被诊断为老年痴呆,那么法律上她就不具备管理财产的能力了。到时候陈美华可以申请成为她的财产监护人。
但如果只是记性不好,那就没有这个权利了。
陈美华的小算盘打得很精。
“妈,要不我们再去一次银行?”陈美华建议,“也许看到那些熟悉的环境,您就想起来了。”
“我不想去银行。”陈老太太还是拒绝。
“为什么不想去?”陈美华有些着急了,“您就是去看看,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我害怕。”陈老太太说,“我怕我真的想不起来,让您失望。”
“不会的,妈,您别有压力。”陈美华安慰道,“我们只是去看看。”
“那好吧。”陈老太太“勉强”同意了。
第二天,陈美华带着老太太去了银行。
银行大厅里人很多,陈老太太坐在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陈老太太,您好。”柜台员工认识她,“好久没见您了。”
“是啊,好久没来了。”陈老太太笑着说。
“您今天是要办什么业务?”员工问。
“我妈想查一下她的股票账户。”陈美华急忙说,“她忘记了密码。”
“这个需要本人身份验证。”员工说,“陈老太太,您能几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陈老太太点头。
员工问了几个基本问题,陈老太太都正确了。
“密码的话,您可以尝试输入一下。”员工说,“如果多次输入错误,账户会被锁定。”
陈老太太走到自助终端前,装模作样地按了几个数字。
“不对。”她摇摇头。
又试了几次,还是不对。
“算了,我想不起来了。”陈老太太说,“可能真的老了。”
陈美华很失望,但还是安慰她:“没关系,妈,我们回去再想想。”
回到养老院后,陈美华变得更加频繁地造访。
她开始暗示老太太写授权书,让她代为管理财产。
“妈,您这样下去不行啊。”陈美华说,“万一账户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
“能出什么问题?”陈老太太问。
“比如被冻结,比如被盗用。”陈美华说,“您要不写个授权书,让我帮您管理?”
“我不写。”陈老太太坚决拒绝,“那是我的钱,我自己管理。”
“可是您连密码都忘了。”陈美华有些生气了。
“忘了就忘了。”陈老太太很淡定,“反正我有养老金,够花就行。”
陈美华气得说不出话来。
她没想到,老太太会这么“固执”。
两个月后的一个周二上午,陈美华接到了一个电话。
“陈女士,我是XX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电话里的声音很专业,“关于您母亲财产管理的事情,我们研究了相关法律条文,有了一些进展。”
“什么进展?”陈美华很兴奋。
“如果能证明老人确实存在记忆障碍,影响了财产管理能力,家属可以申请成为财产监护人。”王律师说,“但需要医院的诊断证明。”
“这个没问题。”陈美华立即说,“我可以安排检查。”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情况。”王律师继续说,“您母亲可能已经掌握了网银操作,建议您尽快确认账户状况。”
陈美华的心一紧:“什么意思?”
“我们的调查显示,您母亲所在的养老院有公用电脑,老人们可以上网。”王律师说,“以您母亲的银行工作背景,她可以在网上查看账户情况。”
陈美华挂了电话,心跳得很快。
她立即打车赶到银行。
“我要查询股票账户余额。”陈美华将证件材料递给柜台员工说。
“好的女士,请您稍等一下。”
几分钟后,银行员工打印好的查询结果递了出来。
“陈女士,您的股票账户余额您看看吧...”员工的表情有些奇怪。
“怎么了?”陈美华紧张地一把拿过查询报告单,看到上面的数字后她瞬间傻眼了...
陈美华感觉天旋地转:“这怎么可能?怎么会这样!”

05
“根据交易记录,最后一次交易是一个月前,账户内的所有资金都被转出了。所有操作都是通过网银进行的,使用的是正确的密码和验证码。”员工解释道,“而且操作时间显示是工作日的下午,应该是账户本人亲自操作的。”
“600万!600万啊!”陈美华在银行大厅里失声大叫,“钱都去哪了?”
周围的人都看向了她,有人开始议论。
“陈女士,请您冷静一点。”员工有些尴尬,“这里是公共场所。”
“我怎么冷静?那是我妈的全部家产!”陈美华眼泪流了下来,“她一个老太太,连密码都不记得,怎么可能转走这么多钱?”
“根据我们的记录,所有操作都是合法合规的。”员工说,“如果您怀疑有问题,可以报警处理。”
陈美华瘫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600万,就这样没了。
她欠债主的钱怎么办?她的房子怎么办?她的生活怎么办?
她拿出手机,颤抖着拨通了老太太的电话。
“妈,您的股票账户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陈美华强忍着怒火问。
“什么问题?”陈老太太的声音很平静。
“银行说您的账户没钱了。”陈美华说。
“没钱了?”陈老太太似乎很惊讶,“怎么会没钱?”
“您真的不知道?”陈美华的声音开始颤抖。
“我不知道啊,我连密码都想不起来。”陈老太太说,“会不会是银行搞错了?”
“银行不会搞错的!”陈美华终于控制不住了,“妈,您老实告诉我,钱是不是您转走的?”
“我怎么转?我连密码都不知道。”陈老太太还在装糊涂。
陈美华挂了电话,立即打车赶往养老院。
一路上,她的心情五味杂陈。愤怒、绝望、不敢置信,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冲进养老院,陈美华直接推开了老太太房间的门。
“妈!您给我说实话!”陈美华的声音很大,“钱是不是您转走的?”
“什么钱?”陈老太太还在床上躺着,被吓了一跳。
“别装了!”陈美华彻底撕破了脸,“您的股票账户里一分钱都没有了!600万!您知道这是多少钱吗?”
“我不知道您在说什么。”陈老太太坐了起来,“我的记性不好,您别吓我。”
“您还在演!”陈美华指着老太太大声说,“您根本就没有老年痴呆!您什么都记得!您把钱都转走了!”

这时,其他房间的老人和护工都被吵声吸引过来了。
“美华,你怎么对妈妈大声说话?”一个老人说。
“她不是我妈!”陈美华红着眼睛说,“她是个骗子!她把我的钱都骗走了!”
“那是您母亲的钱,不是您的钱。”护工小李忍不住说了一句。
“你闭嘴!”陈美华转身指着小李,“你们都是一伙的!你们帮她骗我!”
“陈女士,请您冷静一点。”院长听到消息赶了过来,“有什么事情可以好好说。”
“好好说?”陈美华大笑,“我妈把600万都转走了,您让我怎么好好说?”
所有人都震惊了。600万,这是一个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陈奶奶,这是真的吗?”有老人问。
陈老太太摇摇头:“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我连银行密码都忘了。”
“您别装了!”陈美华气得浑身发抖,“您以为我不知道?您早就计划好了!您故意装糊涂,就是为了不让我管您的钱!”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陈老太太问。
“因为您自私!”陈美华的眼泪流了下来,“您明知道我欠了很多钱,您明知道我需要帮助,但您宁愿把钱给别人,也不愿意帮自己的女儿!”
所有人都看着这一幕,空气中弥漫着尴尬和震惊。
一个女儿,在公共场合,对着自己的母亲大喊大叫,指责母亲不给她钱。
这幅画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不舒服。
06
看着女儿歇斯底里的样子,陈老太太终于站了起来。
她的腰板挺得很直,眼神也不再浑浊。
“美华,你够了。”陈老太太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很清晰。
所有人都愣住了。这还是刚才那个糊涂的老太太吗?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把钱给你?”陈老太太看着女儿,“那是我的钱,我想给谁就给谁。”
“妈...”陈美华被老太太的变化震惊了。
“别叫我妈。”陈老太太打断了她,“一个真正的女儿,不会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然后天天想着母亲的钱。”
“我...我是为了您好。”陈美华还想辩解。
“为了我好?”陈老太太冷笑,“你联合王阿姨演戏,说我记性不好。你收买护工监视我,翻我的东西找银行信息。你找律师咨询怎么合法占有我的财产。这就是你说的为了我好?”
陈美华脸色苍白,她没想到母亲什么都知道。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清醒的?”陈老太太继续说,“我一直都很清醒。我只是想看看,我的女儿能为了钱做到什么地步。”
“妈,我真的很需要这些钱。”陈美华哭了起来,“我欠了太多债,如果还不上,我就完了。”
“你欠债是因为你们夫妻俩贪心,想着一夜暴富。”陈老太太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您是我妈,您不帮我谁帮我?”陈美华哭着说。
“我是你妈,但我不是你的提款机。”陈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一辈子挣的钱,凭什么要给你去还债?”
“那您把钱给了谁?”陈美华问。
“给了真正需要的人。”陈老太太说,“给了真正关心我的人。”
“我也关心您!”陈美华争辩。
“你关心我?”陈老太太摇头,“你关心的只是我的钱。如果我没有这600万,你还会这么'孝顺'吗?”
陈美华说不出话来。
“你知道吗?小强每年都会来看我,从来不要我一分钱。”陈老太太说,“他只是关心我过得好不好,身体健不健康。”
“小强是谁?”陈美华问。
“你 妹妹的孙子。”陈老太太说,“一个真正把我当奶奶的孩子。”
“您把钱给了他?”陈美华不敢置信。
“我给了他200万,让他去创业。”陈老太太说,“剩下的钱,我分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您疯了!”陈美华大喊,“那些人和您有什么关系?您把钱给外人,不给自己的女儿?”
“因为那些外人比你更值得。”陈老太太说,“他们至少不会为了钱把我送到养老院,然后天天盼着我死。”
“我没有盼着您死!”陈美华否认。
“没有吗?”陈老太太看着她,“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和你老公商量过,等我死了,这些钱就都是你们的了。”
陈美华的脸色更白了。
“我在银行工作了30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陈老太太说,“我早就看透了你们的心思。”
周围的人都在议论。
“这个女儿也太过分了吧。”
“为了钱连亲妈都不要了。”
“陈奶奶做得对,这种女儿不值得给钱。”
听到这些议论,陈美华感到无地自容。
“您这样做,就不怕我不管您了?”陈美华威胁道。
“你什么时候管过我?”陈老太太反问,“把我送到养老院就是管我?”
“我...我付养老院的费用。”陈美华说。
“用我的钱付我的养老费用,你还好意思说?”陈老太太说,“而且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选最贵的养老院,不是为了让我住得好,而是为了花光我的钱,让我没有余钱做其他安排。”
陈美华彻底说不出话了。母亲把她的每一个心思都看透了。
“妈,我错了。”陈美华跪了下来,“我真的知道错了,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晚了。”陈老太太摇头,“我已经对你彻底失望了。”
“您不能这样对我!”陈美华又站了起来,“我要去法院告您!您是老年痴呆,没有能力管理财产!”
“你去告吧。”陈老太太很平静,“我现在的精神状态,在场的人都能作证。而且我已经做了精神状态鉴定,结果显示我完全正常。”
陈美华愣住了。
“我早就料到你会这样做。”陈老太太说,“所以我提前做了准备。”
“您...您早就计划好了一切。”陈美华终于明白了。
“是的。”陈老太太点头,“从你第一次问我股票账户密码开始,我就知道这一天会来。”
07
三天后,小强来到了养老院。
“姑奶奶,我来接您了。”小强推着轮椅走进房间。
“你不用来的,我自己能走。”陈老太太站了起来。
“您是长辈,我应该照顾您。”小强说,“我已经在市里买了房子,有您的房间。”
“你的创业怎么样了?”陈老太太问。
“很顺利,已经注册了公司,招了几个员工。”小强高兴地说,“多亏了您的帮助。”
“你有出息,我很高兴。”陈老太太微笑着说。
这时,陈美华出现在门口。
“妈,您真的要跟他走?”陈美华的声音很小。
“是的。”陈老太太头也不回地说。
“我是您的女儿。”陈美华还在争取。
“你是我的女儿,但你不配做我的女儿。”陈老太太说,“小强虽然不是我的亲孙子,但他比你更像我的家人。”
“妈...”
“以后别来找我了。”陈老太太打断了她,“我当没有你这个女儿。”
小强推着轮椅,和陈老太太一起离开了养老院。
在门口,院长和护工们都来送别。
“陈奶奶,您多保重。”院长说。
“谢谢你们的照顾。”陈老太太向大家挥手。
“陈奶奶,您做得对。”小李小声说,“那种女儿不要也罢。”
陈老太太点点头,上了小强的车。
车子启动了,陈美华追了出来。
“妈!妈!您不能这样对我!”她拍着车窗大喊。
但车子没有停,很快就消失在了街道上。
陈美华瘫坐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
但没有人同情她。
一个月后,小强的公司正式开业了。
陈老太太坐在贵宾席上,看着小强剪彩。
“姑奶奶,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小强在致辞中说,“我会用一辈子来回报您的恩情。”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陈老太太很欣慰。她的钱终于发挥了应有的价值。

晚上,小强陪陈老太太散步。
“姑奶奶,您后悔吗?”小强问,“毕竟美华是您的亲女儿。”
“我不后悔。”陈老太太说,“亲情不是血缘关系决定的,而是真心决定的。”
“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小强说。
“我知道。”陈老太太拍拍他的手,“你是个好孩子。”
远处,夕阳西下,将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陈老太太想起了一句话:真正的孝顺不是算计,而是真心;真正的智慧不是贪婪,而是看透人心。
她很庆幸,在生命的晚年,她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钱没了可以再挣,但人心坏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她的600万,换来了一个真正孝顺的孙子,也换来了内心的平静。
这笔交易,很值得。
至于陈美华,听说她最终还是没能还清债务,房子被银行收回了。她和丈夫离了婚,一个人租住在城市的角落里。
有人说她经常在养老院门口徘徊,想要见母亲一面。
但陈老太太再也没有出现过。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有人说陈老太太太绝情,有人说陈美华太贪心。
但无论如何,这个结局是大快人心的。
一个真正孝顺的人得到了回报,一个只知道算计的人得到了惩罚。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心。
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真正的亲情。
真正的亲情,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