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一汽夏利“戴帽加星”再踏退市边缘险境
一汽夏利作为曾经的中国汽车行业知名品牌,如今面临“戴帽加星”再次陷入退市边缘的情况,反映出中国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和转型发展的挑战。以下是这一情况的一些分析:
### 原因分析
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传统汽车品牌面临巨大的压力,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竞争愈发激烈。
2. "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一汽夏利在产品更新换代上相对滞后,未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 "财务状况恶化":连续亏损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股票被实施特别处理(“戴帽”)。
4. "管理问题":公司内部管理可能存在不足,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 应对策略
1. "转型升级":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2. "加强合作":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降低研发成本。
3. "提高效率":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4. "寻求投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 路在何方
一汽夏利要想摆脱退市边缘,必须:
- "加大技术创新":紧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 "强化市场意识":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需求。
- "加强管理":提升内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改善财务状况。
-
相关内容:
来源:新浪汽车
曾被誉为“国民神车”的一汽夏利正陷于退市边缘。
4月8日,一汽夏利发布2019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4.29亿元,同比下降 61.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81亿元。4月9日,一汽夏利停牌一天。4月10日复市后,一汽夏利“戴帽加星”变更为*ST夏利。4月14日,*ST夏利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亿万元-1.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99亿元。

据其披露的数据,其“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亏损。从销量上来看,2019年一汽夏利销量为1186辆,同比减少93.69%;产量为4023辆,同比减少81.4%。一汽夏利去年销售多为库存车,截至2019年年底仅剩95辆库存。
此前,一汽夏利也曾面临退市风险。其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实现亏损,深交所对公司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夏利”。在2015年和2016年,一汽夏利分别通过出售动力总成资产、研发资产以及转让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股权等方式才“保壳”成功。
在公告中,为尽快消除退市风险,一汽夏利董事会决定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工作等。此前由于经营不佳,2019年,一汽夏利做出两个举措,一是混改,与博郡成立合资公司,利用现有的厂房、设备、部分人员和生产资质,从事汽车制造和销售业务;二是通过资产重组,将上市公司“壳”资源划转给中铁物晟。
2020年3月12日,一汽夏利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实施进展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在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已将企业环保信息进行了变更,天津一汽夏利企业名称变更为“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变更为“HUANG XIMING”(也就是南京博郡CEO黄希鸣)。

目前,混改重组进程进行不顺,南京博郡正陷于资金困局。
由于怀疑一汽集团推进有关夏利与博郡合资的“混改”过程中涉及国资流失问题,有200余名一汽夏利员工向中纪委等有关部门提出举报。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曾经的“国民轿车”沦落到退市的地步,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对国内汽车市场认识不足,再加上品牌塑造不力、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和营销能力不强,从而导致一汽夏利产品升级步伐没有跟上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