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息持续走低,"挪储"热潮涌动,抢抓2.5%高收益机会

银行存款利息持续走低,"挪储"热潮涌动,抢抓2.5%高收益机会"/

银行存款利息的下降是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经济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低利率政策以及通货膨胀率较低的环境。在中国,随着央行多次降息,银行存款利率也出现了下降趋势。
“挪储”到2.5%可能指的是将存款从传统低利率的银行存款产品转移到其他金融产品或投资渠道,以寻求更高的收益。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选择:
1. "定期存款":虽然整体利率在下降,但一些银行可能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定期存款利率,尤其是对于较高金额的存款。
2. "货币市场基金":这类基金通常投资于短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风险较低,流动性好,收益率通常高于银行活期存款。
3. "理财产品":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可能会提供比传统存款更高的预期收益率,但需要关注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投资期限。
4. "债券":直接购买债券或通过债券基金进行投资,可能会获得比存款更高的利息收入。
5. "股票或基金":虽然风险较高,但长期来看,股票或基金可能提供更高的回报。
6. "P2P借贷":这是一种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出借资金的平台,但需要谨慎选择平台,因为这类投资风险较高。
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重要的是要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同时,也要注意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投资

相关内容:

quote>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界面新闻编辑 |

近日,北京的王先生在银行里有一笔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刚刚到期,在对比了市场上的理财途径后,他选择把钱存进一款分红型增额寿险中。

“我喜欢保本保息的低风险理财,但是近些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一直在走低,我担心下一个五年后连2%的利率都没有了。而分红险的收益拉长看很不错,所以我不想再费心,直接把钱放进保险了。”王先生向界面新闻表示。

随着2023年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再一次下调,市场上3年期和5年期的定存利率已跌至2%附近,1年期定存则徘徊在1.5%左右。

存款利率的下降引发不少人的利率焦虑,为资金寻求更好保值增值途径成为“王先生”们的理财关键词,有着2.5%-3%利率的储蓄险产品成为不少人“挪储”的目的地。

与存款相比,以分红险、增额终身寿险、万能险三种产品形态为主打的储蓄险在收益上究竟表现如何?它们是否是低风险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部分万能险结算利率达4%,未来仍有调低压力

自去年7月底储蓄险预定利率换档后,目前年金险产品预定利率为3%,分红险最低保证利率不超过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不能高于2%。

不过,界面新闻在走访中发现,除了年金险的收益固定之外,多数分红险和万能险向客户演示的收益都在3%以上。

明亚保险经纪人Polly向界面新闻介绍,因为分红险除了2.5%的保底利率外,还有一部分浮动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息息相关,一些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强会带动分红险的整体收益达到4%。

以一款热卖的合资险企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为例,年缴10万元,缴费期5年。在5年时实现回本,单利为0.1%,在15年时单利为3.92%,内部收益率(IRR)为3.21%,高于增额终身寿3%的预定利率。

1月正值保险“开门红”,不少银行也在销售短交快返的理财险。

界面新闻实地走访北京市几家银行发现,在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产品中,趸交5年期的分红型和万能险成为主流,并且中小型险企演示的预期收益高于大型险企。其中,分红型保险保底利率在2%-2.5%之间,预期收益率在3.5%-4%;万能险的保底利率2%,结算利率在3.6%-3.8%,亦有少量产品的结算利率在4%左右的水平。

但是在分红险的保单中一定会看到“保单的红利水平是不保证的,在某些年度红利可能为零”等提示。

2023年,60家保险公司首次公布了近2000款分红产品的分红实现率,70%左右的产品可实现100%以上的分红实现率。但由于历史原因、计算方式调整等差异,部分头部险企如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出现了分红实现率在80%或以下。

万能险也面临结算利率进一步调低的压力。界面新闻从业内获悉,多家人身险公司得到窗口指导,要求自2024年1月起,各险企万能险结算利率不得超过4%;6月开始不得超过3.8%。

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指出,随着市场利率下行和保险公司投资压力增大,未来万能险结算利率仍有一定的调降空间,不仅结算利率下降,保底利率也会进一步下降。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收益率为2.92%,年化综合收益率为3.28%;人身险公司年化财务收益率2.93%,年化综合收益率3.32%。

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葛玉翔认为,此次国有大行降息对压降2024年负债成本的作用很明显,也打开了明年年初LPR下调的空间。若后续LPR持续调降,或将打开2024年一年期以上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储蓄险需5年+才能回本,提前支取有亏损风险

尽管寿险产品利率轮番下降,但与其他理财方式相比仍具有吸引力。

国联证券分析师曾广荣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优于银行定期存款。增额终身寿险等保险产品凭借其保本保息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等优势,有望受到更多客户青睐。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认为,银行降息背景下预计居民对收益更确定的保险储蓄需求较为旺盛。葛玉翔亦认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保本优势依旧突出。在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后,对年金、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业务提振力度较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储蓄险都存在早期收益较低,需要封闭5年甚至更久才能回本。

根据理财经理提供的储蓄险利益演示,如果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拿回所有已交金额;如果过了犹豫期后选择退保,增额终身寿险首年能拿回的钱仅为已交保费的54%,6年期分红型两全险略高,首年退保可以拿回已交保费的79%。6年期分红型两全险的现金价值可以在第四年和本金持平,增额终身寿险则是在第五年追平本金。

北京联合大学保险系讲师杨泽云向界面新闻表示,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一种稳健的长期型产品,一般所说的复利并不会在短期内实现。当将时间拉长至十几年甚至更久,后期收益相对可观。

杨泽云也提醒消费者,因为保险销售后需要向渠道和人员支付一定的费用,扣除这些费用后,保险前期退保所能获得的退保费是少于本金的。如果消费者在前期选择退保,本金会有40%甚至更多的损失。

发布于 2025-07-03 11:47
收藏
1
上一篇:手机开户炒股全攻略,如何用手机开设股票账户?手机炒股账户安全吗? 下一篇:上海钢联喜提国联证券买入评级,净利润增长得益于其他收益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