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疑云,银行权威回应揭秘真相!
关于个人养老金账户“被开户”的问题,银行通常会对此类事件作出回应。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回应内容:
1. "声明情况":银行可能会首先确认这一情况,表示已经注意到有关个人养老金账户“被开户”的报道或疑问。
2. "解释原因":银行可能会解释,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 系统错误:银行可能表示,这是由于系统错误导致的,他们会尽快修复。
- 信息共享:银行可能会说明,他们与相关部门或机构有信息共享协议,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自动为符合条件的人开设养老金账户。
- 客户误操作:银行也可能指出,这可能是由于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操作。
3. "采取措施":银行会说明他们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
- 停止自动开户:如果这是由系统错误或信息共享协议导致的,银行可能会停止自动开户。
- 通知客户:银行会通知受影响的客户,并指导他们如何处理账户。
- 加强审核:银行可能会加强账户审核流程,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客户建议":银行可能会提供以下建议给客户:
- 定期检查账户:客户应定期检查自己的养老金账户,以确保账户信息准确无误。
- 及时反馈:如果客户发现账户存在问题,应及时联系银行。
5. "总结":银行会在回应中总结整个事件,并强调
相关内容:
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部分消费者称,当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个人养老金账户成功开通的短信。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咨询一家银行客服得知,如果没有预约,银行不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

部分银行提示,若不激活个人养老金账户,就无法进行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养老金领取等操作。激活账户需要拍摄身份证件正反面、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设置支付密码并确认后才能完成。
这也意味着,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和购买产品同样不会在未授权情况下发生。
据部分消费者回忆,他们可能是在办理其他业务时经推荐预约了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或是参与其他活动时同意预约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事实上,就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实施前几日内,多家银行已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在制度生效当天(2024年12月15日)为已预约自动开户的客户批量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结果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银行共同核验确定。如需取消预约,可在2024年12月15日前通过手机银行APP搜索“预约开户记录”取消预约。
对于个人养老金账户预约开通转正式开通所引发的争议,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要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对于预约开户的,应根据当时预约情况稳妥推进后续工作,并且在正式开户前和客户进行确认,从而有效保障客户权益。
自试点以来,个人养老金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各种形式的揽客手段频出,个人养老金账户总体的开户数达到6000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强调,个人养老金投资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商业银行开展个人养老金金融服务也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基于这种考虑,商业银行在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开户营销时需要科学合理,在营销对象上需要瞄准适合的客群,在营销手段上需要科学合规,并且要充分考虑后续个人投资者可以变更开户银行的因素,从产品和服务上做好后续服务,通过持续优质服务吸引并留住客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