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红利基金与纯债基金,探讨两者同时配置的潜在价值
高股息红利基金和纯债基金在投资组合中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同时配置它们可以带来以下价值:
1. "风险分散":
- "高股息红利基金":主要投资于分红稳定、股息率较高的股票,这类基金通常投资于成熟行业的大盘股,风险相对较低,但收益可能不及成长型股票。
- "纯债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债、企业债等固定收益产品,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2. "收益互补":
- 在市场波动时,股票和债券的表现可能相反。当股市下跌时,纯债基金可能提供一定的稳定收益,而高股息红利基金可能由于分红而保持稳定。
- 当股市上涨时,高股息红利基金可能通过股价上涨和分红带来双重收益。
3. "长期增值":
- "高股息红利基金":长期来看,高股息红利股票可能通过分红和股价上涨实现资产增值。
- "纯债基金":长期持有固定收益产品,虽然收益可能不及股票,但风险相对较低,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
4. "流动性":
- 两种基金都具备较好的流动性,可以随时买卖,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总之,同时配置高股息红利基金和纯债基金,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 "分散风险":降低单一投资品种
相关内容: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我用雪球三分法构建了“升级版永久组合”》,里面给大家展示我最新构思的基于“永久组合”理念的组合构成:

然后,有粉丝的评论是这样的:


红利vs债基-相关性数据
当然,上面都只是理论和猜想。为了更有说服力,我分别找了几只成立时间长的长期纯债基金 和 红利指数基金来做数据回测。场外基金-相关性回测
长期纯债基金:鹏华丰禄债、交银丰享债;红利基金:大成中证红利、天弘中证红利低波100;工具是“韭圈儿”网站。长期-近5年2只纯债基金相关性很高(0.81);2只红利指数基金相关性更高(0.92);2只纯债基金与2只红利基金的相关性趋近于0,可以认为是“不相关”。



场内ETF-相关性回测
我又在想,场内ETF会不会有什么不同~随手也测了一下。长期纯债:上证10年期国债ETF、30年期国债ETF红利基金:红利低波ETF、中证红利ETF由于债券类ETF较少,成立时间较晚,最长暂时只能看到近2年。近2年:略微负相关

2020年-2021年:红利显著优于长债
红利基金:2020-2021年是A股大牛市,红利基金底层本质还是“股票”,自然会受益于A股整体牛市行情。债券基金:2020年起,受疫情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债券违约”开始增多。尤其是到了2021年,恒大,融创等大型房地产的企业债相继暴雷。

2022年,债基优于红利
A股中最稳健的“红利基金”在2022年也是下跌的,反观纯债基金则依然收涨。
两者在2022年呈现出“负相关”。

2022年是A股全面大跌的一年。
一是A股在2021年末,由牛转熊,大盘在2022年最大跌幅高达-20%!
二是美联储开启暴力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紧,再次利空股市。
这时,债市的避险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综上,无论是看“相关性数据”,还是看“不同年份业绩”,红利基金与纯债基金,相关性都是很低的。
所以,在我的永久组合的A股部分,我会继续重仓红利基金。(粉丝建议的增加A股成长风格基金,我会以做“中短线”的形式用卫星仓位参与)说的红利基金,昨天文章《为什么红利增强基金,很难做出显著超额?》中,我提到说现在红利ETF相比红利增强主动基金,更注重分红。有粉丝问:有没有更多按时分红的红利ETF推荐?这几天正在分红的是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本月分红比例为“每10份分红0.06元”,比前几次都高!估计这个月,成分股收到不少股息~
- 国泰君安国际成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这对券商机构来说,直接是新增了一条营收来源!
- 高层提出“为经济活动‘量体裁衣’地设计金融服务工具,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