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自流井址位之谜,探寻其神秘所在

揭秘自流井址位之谜,探寻其神秘所在"/

自流井位于中国四川省自贡市,是自贡市的一个市辖区。自流井因井盐资源丰富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盐都。自流井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东邻荣县,南接威远县,西连富顺县,北靠贡井区。这里是中国井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关内容:

从一眼咸泉自然露头的自流井,到最终围绕它而聚集成一座城,其间的波澜壮阔,沧桑巨变为它带来了无限的荣光——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性开采的气水田,是人类开采地下深层资源的启迪者、中国古代深井钻凿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孕育了中国本土资本主义的萌芽,是中国原生股份制经营的发祥地;它衍生为了一座因盐而生的现代化工业城、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自贡。

那么,自流井址位到底在何处?

有研究人员发现其准确位置应该在老新桥下,上桥上,今自流井区火井沱大石包河岸处。

对于自流井位置问题,迄今所有谈论到此问题者均引用乾隆四十二年( 1777)的《富顺县志》语:“自流古井在今富义厂荣溪之滨。相传井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錾凿所成。”还有就是同治十二年(1873)富顺知县吴鼎立著《自流井风物实说》语:“(自流井在)新桥下,下桥上,名为火井沱,河岸有井自流盐水,故曰自流。”后者更为具体地指明在火井沱。但怎么就无人对“新桥下,上桥上”的说法提出异议?

笔者觉得吴鼎立的描述不妥。为明确新桥、火井沱、下桥的具体关系,笔者多次进行实地勘察,对推断井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治十二年(1873)所称的新桥是现在自贡人称的“老新桥”,因1925年建成的善后桥被人们称新桥,所以将原新桥加上一个老字以区分之。“老新桥”因修建堰闸而拆除,只在火井沱上游400余米远处留有新桥碑记。下桥修建于明代,又名积功桥,是19孔石板平桥,桥长72.4米,是市区通往汇柴口达宜宾的重要桥梁,康熙三十五年(1696)疏凿桥石,始通舟楫,1966、1967年间由自贡市航运管理站先后分数次拆除。这座下桥位于火井沱以下一公里开外的自流井井神庙坝下(现解放西路三道拐)滨江路堤下。

既然一河中有下桥,那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上桥的存在。上桥位于自流井区文武庙前釜溪河上,建于明嘉靖年间,18孔石板平桥,桥长70.8米,是东岸通往郭家坳井盐工业区的重要桥梁,与下桥同时期被拆除。上桥在火井沱下游200多米,上下桥均为明代亦或能具体到嘉靖年间修建,同治十二年(1873)吴鼎立怎么会误著为(自流井在)“新桥下,下桥上”呢?并且一百多年来屡被引用传播,竟无人质疑并去考证纠误。

民国五年(1916)出版的作者署名为简阳樵甫氏的《自流井·第一集说:“古有自流井系一古井,在郭家坳上桥之火井沱河岸,本一泉穴,由地涌出盐泉。”该文作者傅崇榘,字樵村、樵甫(1873-1918),简州(简阳)人,后迁居成都。虽仅见这一人对自流井定位与吴鼎立不同,但通过结合笔者的考证,认为吴鼎立撰文为误,自流井的准确定位应该依从傅崇榘之说是在“新桥下,上桥上”火井沱大石包河岸处。

自流井建功桑梓,福荫华夏,盛名远扬,这是一业之典范,一城之荣耀,更是一地之文明,一域之文化。堪称历史之壮举,不朽之伟业,也承载了千年盐都的无上荣光与绝美梦想。索隐探微,正本清源,源自乡愁,时不我待。着力找出自流井准确的址位和起源节点,刻不容缓,这是自贡人的使命,更是自贡人的担当,还自流井一抹靓色,让盐都再铸辉煌,彰显独特文化魅力,乃义之所在,义不容辞!

来源|自贡方志 作者|杨源

发布于 2025-07-04 01:40
收藏
1
上一篇: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盛大开幕,预计今年GDP增长9% 下一篇: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合现代工业与非遗传承,西部门户展现独特“西”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