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券商IPO折戟!排队3年,神秘撤回,究竟何故?

又一家券商IPO折戟!排队3年,神秘撤回,究竟何故?"/

标题中提到的“排队3年,这家券商撤回IPO”的情况,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 "市场环境变化":在漫长的排队期间,宏观经济环境、资本市场政策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对IPO的预期收益与成本进行重新评估。
2. "公司内部调整":券商在准备IPO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财务状况、业务发展等问题进行战略调整,从而决定撤回IPO。
3. "财务状况变动":在排队期间,券商的财务状况可能发生重大变动,如利润下滑、资产质量下降等,导致不符合IPO要求。
4. "监管政策调整":监管机构可能会对IPO提出新的要求,券商可能因为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而选择撤回。
5. "信息披露问题":在准备IPO的过程中,如果券商发现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问题,可能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司形象,选择撤回IPO。
6. "竞争压力":随着市场的发展,券商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选择撤回IPO。
具体到某家券商撤回IPO的情况,需要根据该公司发布的相关公告和行业报告来分析具体原因。在关注此类新闻时,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 "公司公告":关注券商发布的公告,了解撤回IPO的具体原因和后续计划。
- "行业报告":参考行业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了解行业趋势和券商在行业中的地位

相关内容:

又有一家拟上市券商撤回IPO申请。

6月28日,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官网显示,开源证券IPO审核状态更新为“终止(撤回)”。这是去年以来第2家宣布终止上市的证券公司。

券商中国记者从接近开源证券的人士处了解到,此次撤回申报材料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有关,主要因为国有企业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不能超过8年。上述人士表示,该券商不会放弃上市计划,可能在2026年择机申报IPO。

未来仍将继续申报

根据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官网,开源证券IPO项目的保荐机构民生证券在近日提交撤回IPO申报文件的申请,深交所在6月28日公告称,决定终止对该项目的上市审核。

开源证券原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40亿元,用于优化升级传统经纪业务;全面提升投资银行业务实力;加强对证券自营业务的支持;提升研究业务竞争实力;加大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加大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提升数字服务能力。

开源证券的上市规划由来已久。早在公司2018年从新三板摘牌后,就被传出要冲刺A股IPO。公开资料显示,开源证券在2022年7月向证监会提交深市主板的IPO申请并预披露招股说明书。

2023年一季度A股实施全面注册制后,开源证券IPO项目“平移”至深交所审核。此后,公司经历交易所的一轮问询。

然而2023年下半年至今,一级市场的政策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2024年IPO市场进一步收缩,当年仅有100家企业上市,上市数量创2014年以来的新低。

在上述期间,开源证券除了持续更新招股说明书的财务数据以外,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也意味着,从2022年7月至今,开源证券已经排队审核长达3年时间。

谈及此次“撤单”原因,一名接近开源证券的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由于国有企业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不能超过8年,所以该发行人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明年还会继续申报IPO。

打造北交所业务战略合力

作为总部位于西安的中小券商,开源证券为应对行业竞争,选择走差异化道路,将新三板业务和北交所业务确立为公司重点战略,打造出特色标签。

据悉,早在2016年,开源证券布局新三板,逐步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人才队伍、服务能力、执业质量和客户储备等方面形成先发优势和领先优势。北交所的设立开市以及后续系列的监管改革措施,为开源证券推动“业务条线协同、前中后台联动”发展,提供了战略支点和重要抓手。具体来看,开源证券深化投行、投资、研究协同,打通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场综合金融服务的产业链。

数据显示,开源证券新三板新增推荐挂牌企业数量连续7年排名行业第1位,持续督导企业数量排名行业第1位,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排名第25位,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位居行业第6位。截至2024年末,开源证券累计保荐北交所企业上市数量14家,排行行业第4位。

在开源证券看来,北交所保荐上市业务是公司的优势业务,随着公司在北交所业务领域的客户和品牌积累,未来将作为公司业务发展重心引领公司其他业务条线稳步发展。

从公司整体收入表现来看,2021年至2024年期间开源证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依次为5.15亿元、4.98亿元、6.12亿元、6.87亿元,表现出持续增长。

2024年,证券投资业务为开源证券当年第一大收入支柱,营收16.11亿元,同比增长13.42%,开源证券解释,权益投资通过精准布局北交所及高成长性行业,同时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采用稳健的投资策略,从而实现收入增长。投行方面,开源证券去年收入实现4.64亿元,同比减少45.89%,主要是IPO及再融资规模骤减,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导致投行业务收入下降。

金融机构上市不易

截至目前,还有4家券商仍在交易所排队IPO审核,分别是财信证券、华龙证券、东莞证券、渤海证券。上述拟上市券商同样在2023年初从证监会IPO审核序列“平移”至沪深交易所进行注册制审核。

2024年6月28日,华宝证券撤回IPO申请,公司彼时回应称,这是基于公司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作出的主动决策,撤回上市申请并未改变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长期战略规划。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IPO市场迎来“速冻”。除了拟上市证券公司外,拟上市银行的IPO进展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多家银行后来“打退堂鼓”。数据显示,2023年初全面注册制实施后,沪深交易所共受理10家银行IPO项目,从2024年至今已有4家银行撤回IPO申报,其中有多家称是基于“战略调整”。

发布于 2025-07-04 03:19
收藏
1
上一篇:东莞证券IPO长跑十年终迎转机,第一大股东易主,新篇章或将开启 下一篇:佣金费用大揭秘,多少钱?免5政策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