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管“闲事”显社区暖“新”情
标题:“骑手管‘闲事’ 社区暖‘新’事”
正文: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卖骑手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代表,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股温暖力量。
近日,某城市的一群外卖骑手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名为“骑手社区服务队”的志愿者团队。他们不仅负责送餐,还热心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小麻烦”,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
这些骑手们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内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帮助居民维修家电、清理卫生、照顾老人、照顾孩子,甚至帮助寻找走失的宠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闲事”,却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来自骑手们的关爱。
“我们都是社区的一份子,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一位骑手表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举动就能给社区居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们作为骑手的责任所在。”
骑手们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协助社区开展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主动承担起为社区居民代购生活必需品、配送防疫物资的任务,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骑手们真的很给力,他们不仅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还帮助我们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社区居民李阿姨感慨地说。
骑手管“闲事”,社区暖“新”事。这些外卖骑
相关内容:
编者按一纸订单,连接着城市的烟火与期待;一辆电动车,穿梭于楼宇街巷之间。在美团外卖滨湖清华园站点,70多位骑手在城市街巷间写下的另一种价值——他们不仅送外卖,更送温暖、送安全、送安心。他们在街头巷尾随手帮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城市角落上报隐患......这些看似微小的“闲事”,汇聚成守护社区安宁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滨湖世纪社区也在真诚回应着这份善意:暖新驿站敞开大门,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的日常困扰;“骑手友好地图”与“绿色通道”破解“门禁”难题;爱心商铺提供专属优惠餐食。当穿梭的身影成为城市流动的星光,我们看到的,是平凡职业绽放的非凡光彩,更是基层治理创新中蓬勃生长的青年力量。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构成了城市文明最动人的底色。
滨湖世纪社区:骑手管“闲事” 社区暖“新”事
□本报见习记者 陈 璐
“四星站点”“夏季战役最佳星级奖二等奖”......当记者走进设在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的美团外卖滨湖清华园站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贴满的各类荣誉证书及配送服务规范、严禁闯红灯宣导等安全提示。
该站点共有70多名外卖小哥,服务周边3公里商圈,年轻人多,外地人多。副站长潘虹便是一名“80后”山东妹子。
“山东人豪爽、热情、乐于助人,潘姐也是。”站点骑手吴厚杨说。今年是潘虹担任副站长的第二年,站点内过半的骑手都是经过她培训合格后上岗,这群骑手和潘虹一样,走街串巷,“爱管闲事”。
“最美骑手”点亮助人火炬
潘虹自2021年开始从事外卖配送工作,刚开始跑单的那两年,这份在别人看来“风吹日晒”的辛苦工作,在她的眼里反而处处是“踏实、快乐”。
“顾客对我们女骑手很照顾,我也力所能及地为居民们提供些帮助”。潘虹还记得2022年夏天,滨湖世纪城小区因为停电无法使用电梯,但她偏偏接到了一份送达25楼的外卖。拨通电话后她了解到,住在25楼的老人年龄较大,腿脚不便,在外地出差的儿子只好给老人点了份外卖。为了让老人吃上饭,潘虹硬是将外卖送上了25楼,亲手交到了老人手里。“看到老人吃上饭,我特别有成就感”。2023年,潘虹因热心助人、爱岗敬业的相关事迹获评了年度 “最美骑手”候选人。
2023年4月,潘虹来到滨湖清华园站点担任副站长,她发现这里的骑手大部分和她一样从外地来肥务工。“我和站长叶涛都是外地人,知道很多骑手生活困难,能帮都尽量帮”。
带着骑手定期体检,跟自闭症骑手一对一交流沟通,花费半年时间带领轻度智力障碍骑手熟悉配送线路......渐渐地,站点骑手和潘虹熟络起来,而潘虹身上这股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气质也在站内迎来了“接力”。

潘虹(右一)上门关爱社区老人
走街串巷的“移动天眼”
2024年5月14日晚上11点多,吴厚杨刚结束送餐,骑行至徽昌苑小区准备回家,车上还挂着刚买的夜宵。街道上车辆和行人稀疏,他正盘算着下班后的生活。
“砰!”突如其来的爆炸声震得他一顿,不自觉捏紧了刹车。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小区车棚火光冲天,一排电动车被包裹在浓烟之中。
“不好,电动车充电自燃了!”
刹那间,吴厚杨想起站点前段时间集中进行的火灾演练。
“快!灭火器!”他甚至来不及关灯、拔车钥匙,第一时间把车停在路边,冲进了最近的单元楼,打开消防栓拿着灭火器就来到了车棚边。
该小区吴厚杨跑了两年,哪个楼栋有消防设施,哪条小路赶过去最近,他再清楚不过了。
短短几分钟,白色干粉将火光团团包住。一瓶不够,再来一瓶!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救火,使用整整十几瓶灭火器后,烟雾和粉尘四处漫开,火光被生生压了下去。中途,为了防止电动车接连爆炸,吴厚杨还徒手拽出了一辆电动车。
10分钟左右,火势得到控制。吴厚杨又在原地等了几分钟,看到消防车前来,他才安心离开。
这惊魂一刻,在滨湖清华园站点几乎不算“大新闻”:走街串巷中发现居民楼因堆放杂物起火,第一时间联系物业与消防部门处理;送餐过程中发现一男子拉扯女子,出手制止后帮助女子报警,事后还拒绝了女子的500元报酬;日常帮助居民配送药品、配合社区发放宣传单页......这些点滴微光构成了站点骑手们的日常。
“就在前两天,站点门口有位老人差点晕倒”。潘虹说道,当她发现这位老人倚靠着路边的电动车,手臂颤动,像是要晕倒,第一时间上前询问情况并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将老人搀扶着一路送回了家,“遇到的类似情况太多,我们骑手很多时候随手就帮了,都记不清了”。
一人单,三人众。近年来,随着青年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外卖骑手等青年力量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自去年以来,滨湖世纪社区联合滨湖清华园站点组织成立“红枫”平安骑士志愿服务队,并顺势发起“骑手有约”项目。“骑手们走街串巷、熟悉社情、贴近居民,更便于‘随手拍’‘随手报’‘随手宣’‘随手帮’,现已成为社区治理中的‘移动天眼’。”滨湖世纪社区清枫网格党总支副书记年洁说。
“骑手有约”项目聚焦辖区200余名骑手,鼓励骑手通过“随手拍”记录电动车违规充电、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利用送单间隙,以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等方式“随手宣”,变身“政策宣传员”;通过“随手报”解决道路破损、邻里纠纷等问题,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以“随手帮”行动在工作之余为独居老人、残疾人送餐送药,成为“爱心帮扶员”。
一系列“随手行动”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也通过积分制提升骑手行动积极性,增强外地骑手归属感。自“骑手有约”项目落地实施以来,“红枫”平安骑士志愿服务队已累计上报隐患“300+”条,解决率达90%。此外,他们还针对高龄老人开展“一对一”帮扶,涵盖扔垃圾、送餐等生活服务,在中高考等重要节点主动承担应急物资配送保障工作,切实将社区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红枫平安骑士志愿服务队
让“骑手友好”四通八达
“许多骑手来站点后一两个月就会变胖不少。”潘虹笑着说。
从该站点出发,5分钟步行路程就能看到一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一进门,凉意扑面而来,沙发上两位骑手正在屋内休息。墙面“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的标语下,零星贴着几张便利贴,其中一张便利贴上写着两行字:“这里很棒!我很喜欢!”
这是滨湖世纪社区团委联合工会、妇联,为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充电难”等日常困扰打造的“暖新驿站”。滨湖世纪社区辖区面积5.56平方公里,多为密集型高层住宅,小型商户多,辖区常住人口约15万人,以青年人为主,新就业群体超2000人,“我们的驿站里,微波炉、充电器、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年洁说。
“我们很多商家挂起了‘爱心商铺’的招牌,推出的爱心餐不仅价格优惠,时间上也更契合骑手的作息”。年洁介绍,餐饮类商家一般在下午2点左右停止午餐营业,而这时往往是外卖骑手的用餐高峰期,过去,很多骑手都会随身携带面包等方便食品,午餐时“随便垫一口”;现在,街道上的各类商家都组建了服务骑手的微信群,时不时推出霸王餐抽奖活动或发放各类餐饮优惠券。
“过去跑小区,只要穿着外卖制服就不让我们进,现在基本都能进了”。潘虹告诉记者,滨湖世纪社区道路四通八达,较为相似,社区内小区楼栋多,路线杂。
“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走访了每一个小区,打通了所有‘门禁’”。年洁介绍道,网格党总支了解骑手需求后,推出了“骑手友好地图”和“骑手绿色通道”,通过清晰地标注小区内每栋楼的具体位置,让外卖骑手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小区的整体布局,便利送餐工作。同时,设置专属停车区域,规范引导外卖车辆停放,不断优化配送环境。结合“骑手有约”项目,社区还整合了多方资源,为骑手们提供健康义诊、义剪、法律咨询、业务培训等30余场贴心服务,让“骑手友好”四通八达,随处可达。

社区为骑手开展义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