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玉皇庙,从北宋至元宇宙,借力互联网再焕“新生”
从北宋到元宇宙,千年玉皇庙的“新生”之旅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巨大推动作用。以下是对这一过程的简要概述:
1. "北宋时期":玉皇庙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北宋时期,玉皇庙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吸引了众多信众。
2. "现代转型":随着社会的发展,玉皇庙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传统的保护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开始探索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路径。
3. "互联网介入":在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玉皇庙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保护。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玉皇庙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4. "虚拟现实(VR)体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玉皇庙的文化,相关部门和技术公司合作,利用VR技术打造了玉皇庙的虚拟游览体验。游客无需亲临现场,即可通过VR设备感受千年古庙的历史氛围。
5. "元宇宙概念":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玉皇庙的“新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元宇宙是一个集成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的虚拟世界。玉皇庙在元宇宙中建立了自己的空间,游客可以在其中进行互动体验,甚至参与虚拟的宗教活动。
6. "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互联网和元宇宙技术,玉皇庙不仅
相关内容:
玉皇庙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总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本体建筑占地3520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布局,四进院落错落有致,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114间殿宇楼厅鳞次栉比。其中,玉皇殿为宋金遗构,成汤殿建于金代,三垣、四圣殿、二道山门属元代建筑,献亭、钟鼓楼等为明代建筑,其余多为元建清修,构成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庙内留存大量各代彩塑、木雕、石碑刻等附属文物,包括宋、元、明、清各代塑像284尊、壁画120平方米。
而庙内最负盛名的,当属后院西庑内的元代二十八宿彩塑,这组被誉为“海内孤品”的道教艺术佳作,由元代雕塑家刘銮创作,像高约1.8米,是国内唯一完整保存的二十八宿彩塑群。每尊塑像栩栩如生,将神仙星宿赋予世俗化形象,并融入对应动物灵气,生动展现古代天文学、道教神学与民间信仰的融合。如掌管农业与兵甲的角木蛟、司职瘟疫与医药的亢金龙、庇佑财富的房日兔等,无不彰显古人的艺术巧思与文化智慧。
去年,游戏《黑神话:》的爆火,让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塑像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其中,游戏里以亢金龙为代表的星宿角色备受玩家关注,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游戏上线以来,玉皇庙游客接待量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年轻群体,他们或被游戏场景吸引,或因对古建、塑像等传统文化感兴趣,前来感受千年庙宇的独特魅力。
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当地在庙外设置了泥塑体验区,游客可亲手制作星宿主题泥塑、临摹《二十八宿神形图》,沉浸式了解星宿文化。同时,晋城文旅部门也借此契机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助力展示晋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老庙宇,在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的助力下,正焕发全新活力,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未来,或许随着人们对其文化价值认知的不断深入,玉皇庙有望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道路上实现更大突破。(雷渺鑫)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