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郑州金融中心崛起,全国竞争力排名第十二,市场规模跃居全国第五!
这是关于郑州金融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消息。根据最新的排名,郑州金融中心在全国的竞争力中位列第12,市场规模全国排名第5。这表明郑州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可能对这一消息进行分析的几个方面:
1. "经济实力增强":郑州金融中心的市场规模排名全国第五,说明郑州的金融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
2. "金融创新活跃":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融创新。郑州金融中心在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其在全国的竞争力。
3. "政策支持":政府对于金融中心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为金融中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 "人才优势":郑州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金融人才,为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5. "区域协同发展":郑州金融中心的发展也得益于区域协同发展,如郑州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总之,郑州金融中心竞争力全国第12,市场规模全国第五的消息,对郑州乃至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郑州金融中心有望在金融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关内容:
专注原创,专于财经
极速直击,即刻发声
极刻常伴左右,理想不逐流年
——大河财立方《极刻》团队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19期
大河财立方《极刻》记者 唐朝金 李震 裴熔熔 见习记者 刘赟 文 记者 朱哲 摄影
9月8日,在2018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郑州金融中心竞争力报告》发布。在全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中,郑州排名第12位,稳居区域金融中心“第一方阵”。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
据了解,根据我国城市金融资源集聚水平,CDI将全国31个城市纳入金融中心研究范围,根据CDI在2017年的相关统计,这31个中国金融中心城市拥有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1%、证券公司总资产的96%、保险公司总资产的96%,包揽了我国100%的全国性金融市场,囊括了我国几乎所有重要的金融资源。
31个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天津、南京、重庆、武汉、苏州、郑州、西安、大连、济南、福州、青岛、厦门、长沙、沈阳、无锡、宁波、昆明、合肥、哈尔滨、石家庄、乌鲁木齐、南昌、长春、南宁、温州。

报告显示,郑州金融中心建设各领域相对均衡,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分别排名全国第10、全国第14、全国第5和全国第15。
在中部地区,郑州与区域金融中心“领头羊”武汉综合竞争力的差距不断缩小(综合竞争力得分仅落后武汉 5%左右),而相对于长沙、合肥、南昌的领先优势则在不断扩大。
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自2009 年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简称:CDI)连续十年发布“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指数的影响力和权威不断提升,已逐渐成为我国各大城市推进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参考。

附:郑州金融中心竞争力报告
郑州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报告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二〇一八年九月
导言
把郑州建设成为国际化区域现代金融中心,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任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郑州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和长足的进步。2018 年第十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郑州在全国 31 个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 12 位,稳居区域金融中心 “ 第一方阵 ”!
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简称:CDI)长期研究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并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服务支持。在地方金融发展及金融中心建设领域,自 2009 年起,CDI 连续十年发布“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指数的影响力和权威不断提升,已逐渐成为我国各大城市推进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参考。
受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CDI 正深入开展郑州金融中心竞争力相关研究。本报告利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客观的第三方视角分别从综合竞争力、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等维度对郑州金融中心竞争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旨在科学分析和总结提炼郑州金融中心建设的竞争优势和比较劣势,促进郑州在新一轮的金融中心建设中准确把握发展重点,不断取长补短,大力塑造新竞争力,实现郑州金融中心建设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郑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
根据最新“中国金融中心指数”,郑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 12 位,区域金融中心中排名第 9 位,稳居区域金融中心“第一方阵”。
郑州金融中心建设各领域相对均衡,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分别排名全国第10、全国第14、全国第5和全国第15。
郑州综合竞争力得分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是各个领域综合发展进步的成果体现,其中金融机构实力提升最为显著。金融机构实力得分十年间累计增幅高达 432%,对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整体得分贡献由 6.3%上升到 19.7%。
(一)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格局
金融中心,本质上是金融资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人才等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根据我国城市金融资源集聚水平,将全国31 个城市纳入金融中心研究范围(如图 1 所示)。根据 CDI在 2017 年的相关统计,这 31 个中国金融中心城市拥有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 81%、证券公司总资产的 96%、保险公司总资产的 96%,包揽了我国 100%的全国性金融市场,囊括了我国几乎所有重要的金融资源。其中:
全国性金融中心有3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和深圳 ;
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有4个,分别是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 ;
北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有 4 个,分别是天津、济南、青岛和石家庄 ;
东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有 6 个,分别是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和温州 ;
南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有 3 个,分别是广州、厦门和福州 ;
中部区域金融中心有 5 个,分别是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和南昌 ;
西部区域金融中心有 6 个,分别是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南宁和乌鲁木齐 。
CDI 从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 等四个维度对 31 个中国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行分项评价,将各分项竞争力得分按一定权重加总则形成综合竞争力 得分,即“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
首期 CDI CFCI 于 2009 年发布,其后每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期是 2018 年发布的第十期 CDI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2018年第十期 CDI CFCI 综合竞争力得分与排名如图所示。

2018 年第十期 CDI CFCI 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
31 个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天津、南京、重庆、武汉、苏州、郑州、西安、大连、济南、福州、青岛、厦门、长沙、沈阳、无锡、宁波、昆明、合肥、哈尔滨、石家庄、乌鲁木齐、南昌、长春、南宁、温州。
31 个金融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全部实现增长。 其中得分上升幅度最大的 5 个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杭州、广州和南京 ,得分上升幅度最小的 5 个城市依次是沈阳、大连、长春、温州和青岛。
31 个金融中心城市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竞争状态。 与上一期指数相比,只有 15 个城市排名发生变化,且只有 7 个城市排名变化超过 2 个位次,分别是:福州上升 4 位,杭州和石家庄上升 2 位,沈阳和长春下降 3 位,天津和大连下降 2 位。
金融中心竞争力呈现明显的 “ 成层 ” 结构 。上海、北京、深圳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作为第一集团,领先地位十分巩固;广州 在区域金融中心中有明显优势,但离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差距依然很大;杭州、成都、天津、南京、重庆、武汉、苏州、郑州和西安 等排名前列的区域金融中心实力较为接近,得分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金融中心,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二)郑州金融中心在全国的地位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自首期进入 CFCI 榜单以来,郑州金融中心竞争力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CFCI 1(2009 年)到 CFCI 6(2014 年),郑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基本保持不变,排名亦维持在 20 名左右;第二阶段从 CFCI 7(2015 年)到 CFCI 10(2018 年),郑州金融中心竞争力得分快速提升,到 CFCI 10 综合竞争力得分几乎翻倍,排名也快速提升。第十期 CDI CFCI 评价结果显示,郑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 12 位,区域金融中心中排名第 9 位,已稳居区域金融中心 “ 第一方阵 ” 。

从综合竞争力得分的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四大构成 来看,郑州综合竞争力得分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是各个领域综合发展进步的成果体现,其中金融机构实力提升最为显著。金融机构实力得分十年间累计增幅高达 432%,对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整体得分贡献由 6.3%上升到 19.7%。

当前,郑州金融中心建设各领域相对均衡,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的 CFCI10排名分为为全国第10、全国第14、全国第5和全国第15。

(三)郑州金融中心在中部的地位
从中部地区来看,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五个中部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均表现出迅猛发展势头。郑州表现尤为突出,与中部金融中心“领头羊”武汉综合竞争力的差距不断缩小(GFCI10 综合竞争力得分仅落后武汉 5%左右,排名在全国落后 2 位),而相对于长沙、合肥、南昌的领先优势则在不大扩大。

二、郑州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绩效
郑州金融产业绩效排名全国第十位;在五个中部区域金融中心中,郑州金融产业绩效排名首位。
郑州在金融从业人员方面优势明显,金融从业人员数量超过武汉,排名中部第 1 位、全国第 11 位;金融从业人员三年平均增长率排名全国第一。
郑州金融业增加值规模和增速较为领先,金融业增加值在中部区域仅次于武汉;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速居全国第三。
郑州保险业发展在全国领先,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在中部五个金融中心均是最高,并分别排名全国第 1 位和第 6 位。
“金融产业绩效”是金融产业发展的直接结果体现,也反映了一个城市进行金融中心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利益。金融产业对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根据产业经济的乘数理论,其推动力的大小依赖于金融产业的直接产出,以及金融产业所控制的金融资源。金融产业绩效,包括金融产业增加值、金融业从业人员、金融深度、金融宽度等,是金融竞争力的直接和综合体现。第十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郑州金融产业绩效排名全国第十位,较上期上升两位。
十年间,郑州金融业实现了飞速发展。郑州的金融业年增加值由 2007 年的 141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986 亿元;累计增幅将近 600%,年均复合增长高达 21%;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5.68%上升到 10.8%,提升了 5 个百分点左右。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由 2007 年的 3938 亿元,达到2017 年的 20350 亿元,十年累计增幅 417%,年均复合增长18%;本外币贷款余额由 2007 年的 2940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7992 亿元,累计增幅 512%,年均复合增长 20%。


在五个中部区域金融中心中,郑州金融产业绩效排名首位;
郑州在金融从业人员方面优势明显,2016 年郑州金融从业人员数量达到 9.06 万,超过武汉 7.67 万,排名中部第 1 位,全国第 11 位,金融从业人员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24.37%,排名全国第一;
郑州金融业增加值方面优势也较为突出,2016 年郑州金融业增加值为 882 亿元,中部区域仅次于武汉,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速 18.77%,增速居全国第三;
郑州保险业发展领先,2017 年郑州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 7.18%和 6636 元/人,在中部五个中心中均是最高,分别排名全国第 1 位和第 6 位。
三、郑州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实力
郑州金融机构实力排名全国第 14 位;在五个中部区域金融中心中,郑州金融机构实力仅次于武汉排名第二位。
郑州法人商业银行具备较强实力,机构数量和机构规模均仅次于武汉,排名中部地区第 2 位。
郑州保险业机构实力也较为显著,郑州保费收入在中部五个区域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一。
郑州证券类机构实力相对偏弱,仅有 1 家本地法人证券公司,机构实力和业务规模在中部地区处于末位。
“金融机构实力”是体现一个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主体发展概况及其金融业务开展状况。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集聚对于推动金融创新和城市金融业的发展起到支撑性作用,一个城市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很大程度反映了城市金融竞争力。此外,金融机构实力还反映了一个城市金融业务量的大小,如人民币存款、贷款等。第十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郑州金融机构实力排名全国第 14 位,较上期上升一位。
近五年来,郑州“金融豫军”规模和实力快速扩张。其中,法人商业银行数量增加了 5 家,机构资产规模由 2037 亿元扩张到 7992 亿元,累计增幅 292%;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规模由 123 亿元成长到 407 亿元,累计增幅 231%;法人保险公司数量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已经有 1 家法人保险公司。


在五个中部区域金融中心中,郑州金融机构仅次于武汉排名第二位。
郑州法人商业银行具备较强实力,2017 年共有 8 家本地法人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合计 7992 亿元,数量和规模均排名中部地区第 2 位。
郑州保险业机构实力也较为显著,不过这主要体现在本地市场业务量上,2017 年郑州保费收入 655.7 亿元,在中部区域排名第一。
郑州证券类机构实力整体偏弱,目前仅有 1 家本地法人证券公司,2017 年资产规模为 407 亿元,机构实力和业务规模在中部地区处于末位。
四、郑州金融中心金融市场规模
郑州金融市场规模排名全国第五位。郑州商品期货市场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性金融市场,是郑州独特的金融资源,正因于此,郑州金融市场规模竞争力在中西部地区一直居于首位。
郑州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郑州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公司总数量排名全国第 11,挂牌公司注册资本规模总排名全国第 8。
“金融市场规模”是体现一个金融中心在国家或区域金融集中交易市场中的地位。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场所,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规模和交易活跃程度是吸引和汇聚金融交易者、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重要因素,对于提升城市金融辐射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十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郑州金融市场规模排名全国第五位,与上期保持不变。

当前,我国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主要分布在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上海在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方面占据着绝大多数金融市场的交易份额,深圳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黄金市场上拥有一定的份额,北京依托“新三板”发展在股票交易市场拥有份额,而郑州和大连一样,凭借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方面的独特稀缺资源,在全国性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占据一席地。除此之外,全国其他城市并不具备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只在地方要素交易市场方面具备一定份额。
郑州商品期货市场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性金融市场,是郑州独特的金融资源和金融发展比较优势。2017 年,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 5.86 亿手,累计成交额为 21.37 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期货市场的 19.05%和 11.37%。凭借此,在 CFCI 评价体系中,郑州金融市场规模分项历来得分要高于其他区域金融中心。郑州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截至 2017 年底,郑州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公司数达到了 2342 家,挂牌公司总数排名全国第 11;挂牌公司注册资本规模合计达到 393 亿元,规模排名全国第 8。

五、郑州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
郑州金融生态环境排名全国第 15 位;在中部区域金融中心中落后于武汉和长沙,排名第三,是郑州亟需补齐的“短板”。
金融生态环境包括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在金融人才环境方面,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城市绿化是郑州的强项,而在旅游吸引力、生活成本、城市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落后于中部金融中心平均水平。
在金融商业环境方面,郑州在专业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执业律师数、注册会计师数、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分别排名全国第 10 位、第 8 位和第 15 位;但经济基础方面较为薄弱,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相较武汉还有明显差距,本地上市公司数量22 家、排名全国倒数第 5 位,成为制约因素。
“金融生态环境”主要反映金融中心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城市金融业发展不仅仅有赖于金融产业本身,更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城市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统称为金融生态环境,是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解释性因素。 “ 金融生态环境 ” 包括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 ,金融人才环境细分为教育、文化、医疗等,金融商业环境可细分为基础设施、专业服务、社会保障等。第十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郑州金融生态环境排名全国第 15位,较上期下降一位;在中部区域金融中心中落后于武汉和长沙,排名第三。

(一)郑州金融人才环境评价

郑州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 年 56 所普通高等院校共有在校大学生 88.9 万人,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排名全国第 7 位和第 3 位,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武汉。
郑州医疗卫生条件良好,2016 年郑州每万人拥有的医院病床数和执业医师数分别达到为 88.44 和 33.94,分别排名全国第 1 位和第 8 位。
旅游吸引力、生活成本、城市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落后于中部金融中心平均水平,成为金融人才环境的“短板”。
(二)郑州金融商业环境评价

郑州在专业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2016 年执业律师数达到 4995 人、注册会计师数 2722 人、专业保险中介机构 355 家,分别排名全国第 10 位、第 8 位和第 15 位。
郑州在经济基础方面实力较为薄弱,郑州 GDP 总量和人均指标相较武汉还有明显差距,本地上市公司数量 22 家、排名全国倒数第 5 位,成为影响金融商业环境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大河财立方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网站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爆料、合作、转载请联系15638878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