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布局稳定币,未来金融玩法新篇章
香港的稳定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其发展策略和玩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监管环境适应":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科技的监管相对宽松,但同时也要求合规。稳定币发行者需要密切关注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监管动态,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 "市场定位":
- 稳定币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领域,如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个人理财等,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3. "技术基础":
- 稳定币的发行通常基于区块链技术,需要确保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香港的稳定币可能会采用多种技术组合,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智能合约等。
4. "合作伙伴关系":
- 与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公司、支付平台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稳定币的应用和发展。
5. "产品创新":
- 推出多样化的稳定币产品,如法币挂钩稳定币、加密货币挂钩稳定币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以下是具体玩法:
- "跨境支付":稳定币可以用于跨境支付,降低交易成本和支付时间,提高支付效率。
- "供应链金融":通过稳定币,企业可以快速获得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 "个人理财":稳定币可以作为个人理财工具,实现
相关内容:
对于关注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投资者而言,香港8月1日生效的稳定币新规框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产业图景。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本周摩根大通和国信证券发表研报,指出一个规模已超230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正在迎来香港的合规化入场。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香港的稳定币发行方、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以及相关的金融与技术服务商将成为直接受益者。

千亿美金的牌桌:稳定币市场现状与巨头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香港市场的竞争也将主要围绕最稳健、最受监管青睐的“链下型”稳定币展开。
- 链下型(法币本位):
以真实世界资产(如美元、美债)为信用担保,1:1发行,如USDT、USDC。这是当前市场的主流,也是香港监管的核心对象。 - 链上型: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抵押加密资产(如比特币)发行,如Dai。 - 商品支持的稳定币:
例如与黄金挂钩的稳定币Tether Gold,具有实际黄金资产支撑。 - 算法型:
依靠算法和市场套利机制稳定币值,如曾经的UST,其峰值曾接近200亿美元,但现已清算,凸显了其高风险性。

“躺着赚钱”?稳定币发行方的核心盈利模式


香港牌照争夺战:谁是生态系统中的受益者?
其次是流量变现的渠道——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持牌交易所是稳定币流通和交易的核心场所,国信证券报告显示,截至6月25日,香港证监会已发放11张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国信证券以香港首家持牌平台OSL集团为例,其2024年的收入结构清晰地展示了变现路径:
- 渣打银行、安拟集团与香港电讯的合资公司,计划发行港元稳定币HKDG。
- 京东币链科技计划发行港元稳定币JD-HKD,聚焦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
- 圆币创新科技,计划与Cobo、连连国际合作发行HKDR,聚焦DeFi和跨境支付。此外,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数科与蚂蚁国际也已明确表态将在香港申请牌照。
24.5%来自SaaS服务及相关收入,70.2%来自数字资产交易。其交易费率根据客户类型和交易方式,零售客户为0.2%-0.28%,机构客户为0.15%-0.225%。然后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券商与金融机构。摩根大通的报告认为,与直接分享储备收益的发行方和收取交易费的交易所相比,传统券商的盈利模式较为间接,需要与交易所分润。但像富途这类拥有庞大零售客户基础和先进技术平台的券商,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报告提到,富途已向客户提供加密资产交易服务(与HashKey合作),并正积极申请自己的VATP牌照。最后则是不可或缺的“卖水人”——基础设施提供商。整个生态的运转离不开底层支持。国信证券报告中提及的储备银行(如众安银行为圆币科技提供托管)、资产管理公司(如贝莱德管理Circle储备金)、以及提供KYC/AML、支付、区块链安全等服务的技术提供商(如四方精创、神州信息等),都将从行业的合规化和规模化中受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