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报道丨警方提示,销号前务必解绑,谨防信息泄露风险

追踪报道丨警方提示,销号前务必解绑,谨防信息泄露风险"/

【追踪报道】警方提示:销号前应解绑
近日,我国警方针对一些用户在销号时遇到的问题,发布了一则重要提示,提醒广大用户在销号前应先解绑相关账户。以下是警方提示的具体内容:
一、为什么要解绑?
1. 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解绑相关账户可以防止他人利用您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
2. 防止账户被恶意使用:解绑后,原账户将无法再使用您的个人信息,降低账户被恶意使用的风险。
3. 保障账户安全:解绑相关账户有助于提高账户的安全性,防止账户被盗用。
二、解绑哪些账户?
1. 第三方支付账户: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2. 社交媒体账户:如微博、抖音、快手等。
3. 在线购物平台账户: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
4. 其他涉及个人信息的账户:如邮箱、网银等。
三、如何解绑?
1. 第三方支付账户:登录相关支付平台,进入“我的账户”或“账户安全”页面,找到“解绑”或“解除绑定”选项,按照提示操作。
2. 社交媒体账户:登录相关社交媒体平台,进入“设置”或“隐私”页面,找到“解除绑定”或“解绑”选项,按照提示操作。
3. 在线购物平台账户:登录相关购物

相关内容:

此前,荆门新闻网对注销手机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销户流程进行了报道。用户注销手机号后被运营商循环再利用,尽管会经过长达90天的冻结期,但“二次放号”存在的一些漏洞依然让很多人深受困扰。

浙江永康一位七旬老人刘某,2019年注销了专门为领拆迁款办理的手机号,但未解绑用此号码注册的支付软件。2023年,刘某想用卡里的钱时,才发现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钱款已被新机主从手机号绑定的支付软件账户中陆续转出。

号码注销不仅会对前用户造成困扰,对于后接手该手机号的用户,不断收到催债等骚扰电话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荆门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我老公前几天办了个手机号,可能之前的机主欠了网贷,他现在每天都能接到要账电话,问他是不是欠款人。”

手机号注销未解绑导致信息泄露的新闻层出不穷。注销手机号,如果不主动解绑或取消各类应用和业务的认证,后续的号码使用者将有可能登入前主人的应用账号,进行各类操作。

同时,号码原主人在各个平台、网站、App里的个人信息、账户设置密码等关键信息,也可能被泄露……这些可能性,将给手机号的原主人带来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

为应对这种潜在风险,我们有何解决措施呢?

针对一些用户反映的名下电话号码关联互联网账号查询难、解绑难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发了“一证通查”服务并进行了升级。但遗憾的是,目前只有16个人们最常使用的头部平台App可以通过“一证通查”查询解绑。

记者此前也曾采访过三大运营商,他们均表示,会在用户注销手机号时提醒用户销户前务必先根据提示进行联系方式的更换或注销操作,避免号码遗留问题。

那为了降低这种潜在的风险,更换或注销手机号码前,我们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小编从网上获悉,有警方提示称,更换或注销手机号码前,以下情况需及时处理。

一是备份电话本。注意及时备份SIM卡通讯录信息,并及时通知所有联系人手机号已经变更。

二是及时解绑银行卡。通过网银手机客户端或前往银行柜台对手机号进行变更和解除绑定,及时变更U盾、网银短信通知等银行业务号码。

三是及时解绑支付宝等金融类App账户,以及证券、基金账户的各项关联业务号码。

四是更改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绑定的手机号。

五是及时更改邮箱、网盘、12306网上购票等涉及个人往来信件、照片、隐私等软件的手机号绑定。

六是会员卡信息修改。一些超市、商场的会员卡或是积分卡等,都是直接报手机号就可以享受折扣并累计积分的,在更换手机号时需要及时修改。

七是及时销毁废弃的SIM卡。变更手机号后不要随意丢弃已经不用的SIM卡,应及时销毁,以免落到不法分子手中,被冒用进而实施诈骗。

此外,例如学信网、手机账户ID(例如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都有相关ID账号)等,换号或者注销也要注意及时解绑、换绑。

小编再次提醒,注销手机号前一定要解绑相关应用哦~(文字 李覃杨 图片 张予栀)

发布于 2025-07-09 06:29
收藏
1
上一篇:“销号需证明系唯一继承人”,谨慎办理,避免折腾继承人 下一篇:三大运营商重大调整,异地销号服务明年起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