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新篇章!红筹股“H+A”二次上市通道开启,A股市场迎万亿资金活水注入
破冰!红筹股“H A”二次上市通道开启,A股将迎万亿活水?
这个消息指的是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共同宣布,红筹股企业可以通过特定的“H A”二次上市通道,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以下是对这一消息的详细分析:
1. "背景":
- 红筹股是指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但主要业务在中国内地,且主要股东为内地投资者的公司。
- 过去,红筹股企业若想回归A股市场,需要通过复杂的私有化、拆分等步骤,这不仅耗时耗力,成本也较高。
2. "二次上市通道的意义":
- 简化回归流程:通过“H A”二次上市通道,红筹股企业可以直接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上市,无需复杂的私有化和拆分。
- 提高市场效率: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吸引更多优质红筹股企业回归A股市场。
- 增强市场活力:红筹股企业的回归将为A股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和活力。
3. "潜在影响":
- "资金流入":预计将有大量红筹股企业通过这一通道回归A股市场,这将带来万亿级别的资金流入。
- "市场结构优化":红筹股企业的回归将优化A股市场的结构,提高市场国际化水平。
- "投资者选择":投资者将获得
相关内容:
6月15日,深圳民革官微发布重磅消息:深圳相关部门正制定规则,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H+A),为科创企业开辟便捷回归通道。这一举措源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允许在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
对A股的四大积极影响
1. 引入“活水”,优化市场结构
注册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股公司达224家,其中腾讯、阿里、美团等60家企业市值超2000亿元,符合深交所二次上市标准(市值≥2000亿或≥200亿+核心技术优势)。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87亿港元,占全球24%。若红筹股回归,将吸引国际资本通过香港枢纽流入A股,推动“香港金融中心+深圳产业金融中心”协同。
2. 提升科技板块竞争力
填补硬科技空白:港股聚集大量未盈利生物科技、半导体企业,回归后可补足A股硬科技估值短板。
强化产业链优势: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占GDP比重42.3%,红筹回归将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
3. 倒逼制度改革,激活券商投行
规则衔接突破:需解决会计准则差异、跨境信息披露、CDR(中国存托凭证)试点等难题,田利辉建议设立“港股回归服务中心”,探索科研数据跨境共享。
券商迎来新机遇:红筹回归需保荐、承销等服务,直接利好深本地券商,并提升全行业经纪与自营业务收入。
4. 增强A股全球定价话语权
估值重塑:港股科技股长期受国际流动性冲击,回归A股后有望获更合理定价。例如腾讯港股PE(静)仅15倍,低于A股同类企业。
示范效应:若试点成功,可能推广至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推动A股与国际规则接轨。
二、挑战与风险:细则落地是关键
当前政策仍存三大待解难题:
1. 市值门槛争议:深交所要求二次上市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但大湾区仅60家达标,中小科技企业呼吁放宽未盈利企业门槛。
2. 监管套利风险:需防范企业利用两地规则差异进行财务操纵,亟需建立深港交易所信息共享机制。
3. 资金分流担忧:短期可能冲击港股流动性,但长期看,A股与港股将形成“双循环”互补。
当香港的“国际苗圃”嫁接深圳的“产业沃土”,中国科创企业终于不必远渡重洋!这场资本市场的“深港双城记”,不仅是资金的流动,更是定价权与话语权的争夺。A股,准备好迎接“红筹潮”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