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基金,48%亏损的三年“信仰税”,真能赚钱吗?
长期持有基金是否能赚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市场环境、基金类型、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等。
1. "市场环境":长期来看,股票市场往往呈现上涨趋势,但短期内市场波动较大。如果市场处于牛市,长期持有基金可能会带来不错的收益;反之,如果市场处于熊市,长期持有可能会面临亏损。
2. "基金类型":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和收益差异较大。例如,股票型基金风险较高,但长期收益可能较好;债券型基金风险较低,但长期收益可能不如股票型基金。
3. "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操作水平对基金的表现有很大影响。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够把握市场机会,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4. "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和投资策略至关重要。
关于您提到的“信仰税”,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 "市场波动":基金净值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短期内可能出现亏损。
- "基金经理的操作":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可能不符合您的预期,导致基金表现不佳。
- "个人投资策略":如果您在基金净值下跌时选择长期持有,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亏损。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
1. "理性分析":了解市场环境、基金类型、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等因素,理性分析基金的表现。
2. "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
相关内容:

引子|如果你相信“时间的玫瑰”,请先看看我的伤疤
“只要长期持有,基金一定能赚钱。”
这句话我曾深信不疑,也曾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做过验证。
2021年,我从外汇交易中获利后,决定将部分利润转入更稳健的投资渠道。那时我选择了4只主动管理型的热门基金,想用“巴菲特式”的方式长期持有、慢慢复利、稳步养老。
三年过去了,现在这4只基金依然处于巨幅亏损状态,最惨的一只亏了将近50%。
你问我:长期持有基金,真能赚钱吗?
我的是:如果你不懂方法,只会死拿,那么不但赚不到钱,还可能把老本都搭进去。

一|我拿出交易盈利买了4只“巴菲特式”基金,如今全部巨亏
彼时,我对基金市场了解甚少,但自认为掌握了长期投资的“真谛”:
精选好基金 → 长期拿住 → 时间复利 → 自由人生
于是我一次性建仓以下四只基金:
基金名称 | 当前亏损 | 买入时间 |
创金合信新能源车C | -48.57% | 2022-09-07 |
海富通电子传媒A | -31.72% | 2022-09-07 |
创金合信工业周期C | -47.16% | 2022-09-07 |
华夏能源革新A | -34.22% | 2022-09-07 |
它们都是彼时最热门的“未来赛道”,新能源、电子、工业升级、能源结构……我信了他们的“长坡厚雪”。
但现实却狠狠教训了我。
眼看账户持续浮亏,我开始反思:我到底是哪里错了?
【问题解析】一次性建仓+热门赛道押注,是散户的经典大坑
一次性买入,容易踩在阶段高点上;
不懂估值,只看主题,极易中招高位接盘;
无止盈止损机制,涨了不卖、跌了硬扛,最终被动深套
尤其是中国A股这样一个结构性、轮动性极强的市场,一味长期持有热门赛道,很容易在几年时间内“长期持亏”。
二|重新出发:我如何构建了一套“量化化”的基金投资系统
我是一名全职期货量化交易者,习惯用模型来管理仓位与风险。
经历第一笔基金投资惨败后,我决定用自己做交易的方式重新构建一套“可控可执行”的基金投资体系。
✅ 我的新基金体系核心逻辑:
模块 | 操作 |
平台选择 | 招商银行 + 招商证券双平台 |
定投金额 | 每周定投总额 8250元(银行2000 + 券商6250) |
标的结构 | 红利低波、沪深300、消费、人工智能、港股红利、持有期固收等 |
买入方式 | 定期定额 + 估值低点补仓 |
卖出方式 | 设定目标收益率 + 指数估值点位 双因子止盈 |
调仓机制 | 到点止盈后资金“休息” → 中性低波品种过渡 → 再择机定投 |
这不是一夜之间的顿悟,而是一次次试错后摸索出来的路径。
它并不复杂,但比闭眼拿住高明太多。
【专业建议】建立“目标收益率+指数点位”双因子退出机制
推荐操作模板如下:
✅ 每只基金设定合理目标收益率(年化10%-15%)
✅ 结合大盘估值(如沪深300市盈率 <10倍为低估,>15倍为高估)
✅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卖出,单条件不动
✅ 若涨幅达标但估值偏高,则分批卖出
推荐操作模板如下:
✅ 每只基金设定合理目标收益率(年化10%-15%)
✅ 结合大盘估值(如沪深300市盈率 <10倍为低估,>15倍为高估)
✅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卖出,单条件不动
✅ 若涨幅达标但估值偏高,则分批卖出
这样能有效避免“赚了舍不得卖”、“涨完又跌回去”的常见散户陷阱。
三|为什么“长期持有”不能套用在所有基金上?
在我的实盘中,有的基金持有3个月后止盈,有的基金一年都不动。
我逐渐明白:“长期持有”不是信仰,而是工具,适用于有周期特征、低波红利型资产,而非所有基金。
✅ 不同类型基金的适用持有方式:
基金类型 | 持有逻辑 |
宽基指数(沪深300、红利ETF) | 可长期持有+估值择时补仓 |
行业主题基金(新能源、AI) | 适合波段操作,不宜盲目长期拿 |
主动基金 | 需评估基金经理风格、换手频率、风格漂移 |
港股红利类基金 | 稳定防守型,可中长期配置为“现金替代” |
固收+、持有期产品 | 目标收益清晰,长期拿可替代理财产品 |
【专业观点】长期持有的前提,是选对品种、选对时机、设好规则
你不能指望一只成长型主题基金,穿越周期后还能一路狂飙;也不能对主动基金抱有“持有越久越好”的幻想。
你需要:动态组合 + 策略调仓 + 纪律止盈

你不能指望一只成长型主题基金,穿越周期后还能一路狂飙;也不能对主动基金抱有“持有越久越好”的幻想。
你需要:动态组合 + 策略调仓 + 纪律止盈

四|交易员视角下的“基金投资”:主动系统 > 被动幻想
我现在把基金投资,当成一份“轻量化的半主动管理工作”。
它不如期货那样高强度,但也绝非简单买完睡觉。
我的策略是:
- 用定投的方式参与波动
- 用系统规则判断退出与调仓
- 用分组合方式控制风险
- 每月审视一次整体回撤与绩效
这是一种“策略驱动而非情绪驱动”的方式。
【专业建议】散户应学习如何设计自己的基金策略系统
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操作手册,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 设定年目标收益(合理预期10~12%)
✅ 选定3~5只风格互补的基金
✅ 制定止盈+暂停机制(例如涨超15%止盈,跌超20%暂停)
✅ 每季度审查一次组合表现与相关性
✍️ 五|我还在学习,但不会再“死拿不动”
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操作手册,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 设定年目标收益(合理预期10~12%)
✅ 选定3~5只风格互补的基金
✅ 制定止盈+暂停机制(例如涨超15%止盈,跌超20%暂停)
✅ 每季度审查一次组合表现与相关性
✍️ 五|我还在学习,但不会再“死拿不动”
我不会再轻信“时间能治愈一切”的基金营销话术。
我会持续更新自己的投资系统、不断学习估值判断、风格切换逻辑,并根据市场变化优化基金组合结构。
我相信:能穿越市场周期的不是信仰,而是机制。
结语|如果你也在路上,我们可以一起走得更远
我的基金投资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也还在摸索与实践中前行。但至少,现在的我已经不再迷茫。
也许你也曾“长期持有”过一只基金,结果被深套三年仍无解。
也许你也正苦恼于“到底该什么时候卖出?”
也许你也想建立自己的基金投资系统,但找不到方向。
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经历,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在这个看似简单却深不可测的市场中,走得更远。
系列实战文章推荐
《不到一年,基金账户收益超5万:我的定投组合与止盈策略全公开》
《基金持有多久才能赚钱?我定投了三年才明白真相》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无名交易者的坚守之路」,获取更多真实、理性、可执行的个人投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