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券商竞相“瘦身”,非现场交易潮流下的战略转型
榕券商纷纷“瘦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券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不得不进行业务调整。通过“瘦身”,券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2. "合规要求":近年来,金融行业监管日益严格,券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满足合规要求。通过“瘦身”,券商可以减少合规风险,提高合规效率。
3. "非现场交易趋势":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非现场交易已成为趋势。券商通过“瘦身”,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线上业务,提高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
4. "市场竞争":券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份额逐渐分散。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券商需要调整业务结构,聚焦优势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
5. "政策导向":我国政府鼓励金融行业创新,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券商通过“瘦身”,可以更好地适应政策导向,抓住市场机遇。
非现场交易成为趋势的原因如下:
1. "便捷性":非现场交易使得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终端进行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
2. "成本优势":与现场交易相比,非现场交易可以降低券商的运营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3. "技术创新":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为非现场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安全。
4.
相关内容:
近日,股民老赵所在的券商营业部通知称,营业部将于本月中旬进行改造,拟取消现场交易。虽然在家也可以炒股,但老赵觉得不习惯,他向其他券商咨询,得知有一家券商营业部还有现场交易,但不久也将重装,届时也会取消现场交易。
据了解,老赵所在的券商福建分公司正在对旗下一些营业部进行统一升级改造,部分老营业部拟从A类营业部变为B类营业部,这样原先的大部分现场交易服务可能随之停止。
位于鼓屏路附近的一家券商营业部也计划对现有营业场所进行装修升级。据了解,该营业部共有两层,约2000平方米,升级后该营业部也可能取消现场交易,只保留部分营业面积,腾出的地方将用于转租。
事实上,在榕券商前几年就已开始“瘦身”,如在榕海通证券、古田支路原银河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陆续搬迁,新的场所面积变小,有的甚至减少了一半。
还有的券商营业部接连缩减规模,如一家原来在台江茶亭附近的券商营业部最早营业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后来改成B类营业部,基本取消了散户现场交易,今年上半年该营业部搬迁到五四路附近变为C类营业部,营业面积缩小至300平方米左右。
据了解,券商营业部分为A类、B类、C类。A类营业部为传统营业部,要提供现场交易服务,且要有机房,对电源、网络也有硬性要求;B类营业部提供部分现场交易服务(如用于应急等);C类营业部既不提供现场交易服务也不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房设备,只提供证券开户、投资咨询等服务。
如今,在榕新开的券商营业部大多为C类,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除了一名负责人外,营业部只配置三四名综合岗员工以及几名客户经理。
昨日,在榕一家券商的相关人士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他原先呆过的一家券商营业部面积1000多平方米,当时租金每平方米60元左右,一个月仅租金就要6万余元。今年他跳槽到另一家券商营业部,由于地段和办公环境更好,租金每平方米要130元,但因为面积只有200平方米,每月租金不到3万元,比之前的营业部少一半多。
减少营业面积只是券商应对激烈竞争的一个手段。据悉,福州各券商还纷纷打组合拳开源节流,积极拓展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理财产品销售等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非现场交易已是趋势,券商依据市场变化“减负”无可厚非,但在转型过程中,券商也应该重视服务,实行差异化经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