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银行IPO十七年马拉松未果,不良率攀至1.01%,资本困境求解之道
东莞银行自2004年首次提出IPO计划以来,历经十七年,IPO之路始终未果。截至2023,东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01%,资本充足率面临压力。以下是对东莞银行资本困局的几点分析及建议:
1. "市场环境变化":十七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监管趋严,银行竞争加剧。东莞银行作为一家区域性银行,面临着来自全国性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
2. "不良贷款率上升":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是银行资本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东莞银行需要采取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如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等。
3. "资本充足率压力":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指标。东莞银行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资本充足率:
a. "优化资本结构":通过发行优先股、次级债等工具,增加银行资本,优化资本结构。
b. "提高盈利能力":通过提高资产收益率、降低成本等手段,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为资本补充提供资金来源。
c. "加强资本管理":建立健全资本管理体系,合理配置资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4. "IPO进程":东莞银行需要继续推进IPO进程,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缓解资本压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优化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提高
相关内容:
6月30日,东莞银行因更新财务资料重新获得深交所IPO“已受理”审核状态,这家总资产超6700亿元的城商行再次引发市场关注。自2008年首次递交上市申请至今,东莞银行已历经17年上市“长跑”,期间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被中止审核。最新数据显示,该行2024年不良贷款率升至1.01%,授信类关联交易余额一年激增32亿元,股权分散和资产质量压力成为其冲击资本市场的核心障碍。
IPO十七年“马拉松”:三次中止暴露管理短板
东莞银行的上市之路确实有些漫长。作为全国首批启动IPO的城商行,该行于2008年3月首次递交材料,却在2014年因未完成预披露被终止审查。2019年重启上市进程后,2023年随注册制改革将申请“平移”至深交所,但2024年至2025年连续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被中止审核。
与同区域竞争对手相比,东莞银行的上市进度明显滞后。广州银行已于2025年初主动撤回申请,顺德农商行仍处“中止”状态,而东莞银行虽恢复审核,但距离通过问询、审议等环节仍有距离。值得关注的是,该行2025年一季度资本充足率已从2024年末的13.93%微降至13.85%,反映出IPO延宕对资本补充的直接影响。
深交所披露信息显示,东莞银行计划发行不超过7.81亿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但根据2024年年报,东莞行股东总数达5190户,其中机构股东79户,自然人股东5111户,自然人占比超98%,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第一大股东东莞市财政局持股21.16%,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不足60%,这种“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格局可能成为监管审核的重点关注领域。

资本补充:永续债发行提速vs净息差收窄至1.26%
面对上市不确定性,东莞银行正通过多元化渠道补充资本。2025年上半年,东莞银行密集发行30亿元金融债、15亿元科创债及30亿元永续债,三类债券合计募资75亿元。联合资信报告显示,2022-2024年该行通过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和定向增资累计补充资本101.35亿元,但现金分红规模占净利润比重始终低于20%,利润留存策略相对保守。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下降3.69%;净利润37.33亿元,同比减少8.20%。利息净收入锐减14.57%至71.19亿元,净息差从2022年的1.67%收窄至1.26%,显著低于城商行平均水平。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6.53%至30.78亿元,主要依赖债券投资收益的增长。

资产端结构方面来看,截至2024年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贷款合计286.22亿元,占总贷款7.83%。房地产业不良率1.44%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联合资信指出,该领域贷款需求下降已影响资产投放,而制造业贷款占比14.95%,较头部城商行仍存差距。在区域经济转型压力下,信贷结构调整成效将直接影响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警报:可疑类贷款迁徙率飙至98.10%
东莞银行的风险指标正亮起多重红灯。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升至1.01%,拨备覆盖率骤降42个百分点至212.01%,风险抵补能力明显弱化。值得警惕的是,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从2022年的12.49%暴增至98.10%,这也意味着该类贷款几乎全部向下迁徙为损失类。

关联交易风险快速积聚,2025年一季度,对股东关联方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单笔授信最高达12亿元,而历史记录显示,该行曾向原股东关联企业发放贷款已经出现过风险暴露。在股权分散格局下,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风控合规,成为其上市路上的关键考验。


对于这家“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城商行而言,能否在注册制时代突破资本困局,不仅取决于财务数据的合规呈现,更需向市场证明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已匹配上市银行标准。在银行业估值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东莞银行的IPO闯关金融界将持续关注。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