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教·理财攻略,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节前理财投资如何更划算?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很多人都会在节前进行理财规划,希望既能享受节日氛围,又能让资金得到合理增值。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在节前购买理财产品时更加划算:
1. "提前规划":提前做好理财规划,不要临近节假日才匆忙决策,这样可以避免因时间紧迫而做出不理智的投资选择。
2. "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如果您是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稳健的理财产品,如银行定期存款、国债等;如果您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以考虑股票、基金等。
3. "关注节假日理财产品":一些金融机构会在节前推出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如“双节”专属理财、节假日结构性存款等,这类产品往往具有较短的期限和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可以关注并选择。
4. "比较收益率":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比较不同产品的收益率,选择收益相对较高的产品。但要注意,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5. "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同一种理财产品,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可以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中,如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
6. "关注流动性":在节前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关注产品的流动性,选择可以随时赎回的产品,以便在需要资金时能够及时取出。
7. "了解
相关内容: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双节”将至,不少投资者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合理购买理财产品实现带“薪”休假。除了要比较产品的业绩水平,把握时机也很重要。
节前买理财,最容易搞糊涂的就是产品的收益时间,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前,需要看清产品的申购确认时间,目前多数理财产品的申购确认时间为“T+1”,也有部分理财产品为“T+0”或“T+2”。
“T+n”是指投资者在T日发起申购或赎回后资金将会在n个产品工作日后确认份额或到账。以最常见的“T+1”为例,如果在9月13日(星期五)15点之前购买,那么这只产品将在下一个交易日,也就是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确认份额。对于多数的理财产品而言,在9月12日交易时间前购买,都可以在节前确认份额。
但理财公司为了揽客,旗下产品的节假期间份额确认时间也更为多样。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不少产品即使在9月13日交易时间内购买,也可以享受假期收益。即只要在9月13日15点之前购买,在节后首个交易日(9月18日)按照9月13日的单位净值来确认份额。中邮理财等公司的部分理财产品更是“9月14日交易时间内买入可享假期收益”。
不同产品的计息时间有所差异,在选购时候还需在银行APP用心区分。除了上述细节,理财产品的交易时间不相同,多数理财产品的交易截止时间是当日15点或者17点。对于夜市理财专区的产品,时间限制则更为宽松。
值得一提的是,假期前购买理财产品,还要留意产品的状态。对于处于募集期的理财产品,募集期期间资金并不会按照预期年化收益率计算收益,而是只能获得较低的活期利息。尤其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仔细计算募集期时间以免资金长时间“站岗”更显必要。
普益标准研究员表示,在节前购买理财产品时也要了解产品投资方向,投资债券或其他现金工具的理财产品在节假日一般是有收益的。但如果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投资标的为海外资本市场,那么在A股市场假期休市时,境外市场依然照常“营业”,投资海外的那部分资产,收益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整体而言,投资者需充分了解产品的各项条款和规则,评估风险与收益,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从2022年开始,节庆专属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在逐渐减少,银行理财公司从2023年开始就没有发行节庆专属理财产品,从目前数据来看,今年也并无行动。
曾有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净值化转型前,银行之所以推出相关主题产品,是因为节假日期间推出的节日主题理财产品收益相对可观,预期收益率比较高,所以比较受欢迎。但净值化转型之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这种节日主题的理财产品推出的意义也不再。
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今年中秋专属理财产品共有5只,分别来自乌鲁木齐银行、浙江禾城农商行、浙江苍南农商行、中国银行和河北银行。
从收益来看,这几只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都在年化2.8%左右,与非节庆专属理财产品并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为稳定,银行理财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假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