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关注!证监会修订管理办法,10大关键条件助力认定“实际控制账户”

紧急关注!证监会修订管理办法,10大关键条件助力认定“实际控制账户”"/

证监会修订了关于认定交易“实际控制账户”的管理办法,以下是可能修订的10大条件:
1. "账户资金来源":明确账户资金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转账、现金存取等,以判断资金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账户操作行为":分析账户的操作行为,如交易频率、交易金额、交易时间等,以判断账户操作是否与实际控制人的一致。
3. "账户持有期限":考虑账户持有时间,长时间持有的账户可能更可能是实际控制账户。
4. "账户受益人信息":核实账户的受益人信息,包括个人或机构,以及他们与交易行为的关系。
5. "账户交易对手":分析账户的交易对手,包括交易对手的类型、交易频率等,以判断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6. "账户资金流转":审查账户资金的流转情况,包括资金流入和流出,以及流转的路径和速度。
7. "账户交易目的":明确账户交易的目的是否与实际控制人的利益一致。
8. "账户关联关系":调查账户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家族、企业法人、股权结构等。
9. "账户使用情况":分析账户的使用情况,包括账户是否被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以及使用者的身份。
10. "账户技术特征":利用技术手段分析账户的技术特征,如IP地址、设备指纹等,以判断账户是否

相关内容:

2019年11月15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为适应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实践新情况,加强期货交易所一线监管,完善期货交易所监管规则,证监会对《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证监会就《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实际控制账户的定义被明确

本次修订的内容很多,强化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责任,增加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管理规定,明确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的定义、具体情形以及认定要求等内容引起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注意。

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严邵明表示,《办法》修订部分主要配合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加强期货市场监管这一核心主题进行调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敲转移资金”“自成交影响价格”“对敲影响价格”等违规行为一直就是期货交易所一线监控的重点,要抓住这些违规行为,就需要首先认定可疑账户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是否是实际控制关系的账户。

本次修订增加了明确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的定义、具体情形以及认定要求等内容。

记者注意到,第九十八条认定的实际控制关系,是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他期货账户具有管理、使用、收益或者处分等权限,从而对其他期货账户的交易决策拥有决定权或者重大影响的行为或者事实。

实际控制关系有10种认定条件

资料显示,目前期货交易所的市场一线监管方面包括三个方面: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监控、事后风险处置。主动认定投资者多个账户关联关系,可以在异常交易分析、客户交易行为分析、违规交易分析、实控关系排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新修订的《办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期货交易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行为人对他人期货账户的交易具有实际控制关系:

(一)行为人为他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二)行为人为他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三)行为人为他人的开户授权人、指定下单人、资金调拨人、结算单确认人或者存在其他形式的委托代理关系;

(四)行为人为他人的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或者行为人与他人的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等存在一致;

(五)行为人与他人之间存在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关系;

(六)行为人通过投资关系、协议、融资安排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对其他期货账户的交易决策拥有决定权或者重大影响;

(七)行为人作为资产管理产品的管理人或者投资顾问,对多个账户的交易决策具有决定权或者重大影响;

(八)行为人作为资产管理产品的委托人,其在该资产管理产品中的权益占比在 25%以上的;

(九)行为人与他人交易行为具有一致性或高度趋同且资金来源一致的,或者行为人与他人交易行为具有一致性或高度趋同且交易终端信息一致或大量重合的;

(十)期货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行为人能够证明对他人账户的交易决策不具有决定权或者重大影响的,经期货交易所审核,不认定为实际控制关系账户。

监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规章

中国期货监管创造了独特的“看穿式监管”制度。

2019年5月,期货交易者几乎都收到过期货公司的短信或通知,要求在6月14日之前,客户需将之前的交易客户端,重新更新为看穿式版本,期货公司将下线旧交易接口,没有及时认证、更新的客户端将无法正常交易。

从此,中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独创的“看穿式监管”将所有的账户、所有的交易客户端都进行穿透,参与者的交易行为都在监管范围之内。

11月15日,证监会网站刊登了修订说明,本次修订原则为“认真梳理和提炼总结期货交易所内部治理和一线监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将其上升为规章层面。”

资料显示,目前,期货市场的监管法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是国家法律层面,正在制定中的《期货法》和正在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第二是中国证监会的部门规章,包括《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交易行为管理办法》(制定中)、《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和《证券期货市场监督管理措施实施办法》;

第三是各商品交易所的监管制度,比如《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交易所交易规则》、《交易所交易细则》、《交易所风险管理办法》和《交易所异常交易管理办法》等。

在交易所层面,各交易所的限仓制度、交易限额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实控账户管理制度、异常交易管理制度等都与此次修订的内容相关。

《办法》是证监会监督管理期货交易所的部门规章,主要明确证监会对期货交易所的监管要求,2002年首次发布实施。本次修订之后,2017年12月7日发布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 137 号)同时废止。

每经记者 吴永久 实习记者 唐宗全 每经编辑 谢欣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发布于 2025-07-10 21:08
收藏
1
上一篇:十大券商交易手续费计算攻略,揭秘佣金费率内幕 下一篇:(上接D1版)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