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利率,简单易懂的金融术语解析
我们来用大白话解释一下“名义利率”。
想象一下你把钱存进银行或者借给别人:
1. "名义利率",简单说,就是银行告诉你,或者别人借给你钱时,"口头承诺的、每年要支付的利息百分比"。
2. "这个百分比是“名义上”的,没有扣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它通常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这个因素。
"举几个例子帮你理解:"
"存钱例子:" 银行告诉你,你的存款年利率是 "3%"。这就是名义利率。这意味着,理论上,一年后,你的存款会增加原来本金的3%。但是,如果这一年里,物价普遍上涨了5%,那么虽然你的存款名义上多了3%,但实际购买力可能只增加了-2%(3% - 5% = -2%)。银行给的3%是"名义上"增加的,没帮你抵消物价上涨。
"借钱例子:" 你向朋友借钱,朋友说,年利息是 "10%"。这就是名义利率。无论这一年物价涨没涨,你都需要按照借钱的本金,额外支付10%的利息。
"关键点总结:"
名义利率是"事先约定"的、"未考虑通货膨胀"影响的利率。
它是你看到的、听到的最直接的利率数字。
它反映的是"货币
名义利率的通俗解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