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秘籍)我打新经验分享,这样操作,你也可以轻松中签!
打新秘籍通常是指在新股申购时提高中签率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打新策略,你可以参考:
1. "了解打新规则":
- 熟悉不同板块(如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申购规则,包括申购时间、申购方式、资金要求等。
2. "合理安排资金":
- 根据个人资金状况,合理安排申购额度。一般来说,中签率与申购金额成正比,但也要避免资金过度集中。
3. "关注发行规模":
- 发行规模较小的股票,中签率相对较高。可以优先关注这些股票。
4. "研究发行公司":
- 对拟申购的股票公司进行基本面分析,了解其财务状况、行业地位、发展前景等。
5. "选择合适的时间":
- 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打新,中签率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同时也要注意风险,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6. "分散申购":
- 不要将所有资金集中申购一只股票,分散申购可以增加中签概率。
7. "利用资金打新":
- 在申购新股前,确保账户中有足够的资金,以免因账户余额不足而错失中签机会。
8. "关注中签后的操作":
- 中签后,根据股票基本面和市场情况,决定是卖出还是长期持有。
9. "使用打新工具":
相关内容:
其实第一次听说要写打新攻略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让我写,我就马上去写,第一我要试一下,因为我不愿意写完了以后再加一个很雷人的标题上去,微信公众号“duang”一下发出去,阅读10W+,这样读者出来一定会骂我,根本没有这样的攻略,就证明那个是假的。
后来我也经过和编辑大大们沟通,就写一个自身的打新经历吧,我写完之后也要求他们不要加雷人的标题,因为我要让读者看到,我打新时候是这个样子的,你们打新也会是这个样子的!
★ 市值、市值、还是市值! ★
2014年初,暂停了15个月之后IPO重启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因为A股市场熊了四年了,我空仓已久,就天天做着债券逆回购,配置少量的债券、可转债,新股一来可解我个人的“资产配置荒”。
但是,细读规则之后发现,打新“玩法”也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按市值申购”的新规定(俗称“市值申购”),换言之,账户上有股票才有资格打新。这完全颠覆以前空仓也能打新的“玩法”。
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打新门槛”都是1万元以上的股票市值,深市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即500股),沪市每1万元市值配一个申购单位(即1000股),而且,沪、深两个市场的市值不合并计算。不合并计算!不合并计算!(重要的事说三遍)
而且,按照规定,是在新股申购日前两日(T-2日)之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持有市值计算的。举个例子,如果你在T-2日买入100万元股票,那么,可以申购股数=100万元÷20,就是5万元新股。
这么一来,决定你能申购新股数量的因素,第一是市值,第二是市值,第三还是市值。
在研究了这些新玩法之后,我第一要做的就是配置股票市值,好在当时的市场还处于比较低迷阶段,所以沪市选了“中信证券”,深市选了“泸州老窖”。
这里必须声明:并非荐股!以当时的股价和市场环境看,我个人觉得这两只股票股价波动不大,市盈率足够低,股息率又非常高(以泸州老窖当时的股价算,股息率都超过6%,远高于同期银行理财产品),是拿着也会放心睡大觉的票。
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这两个票并没有让我睡好觉。泸州老窖银行存款离奇失踪案搞得股价上上下下的,好在我的成本足够低,所以不为所动;中信证券在2014年末遇到了牛市行情狂涨一番,我拿着觉得烫手就卖掉了(这也给我后面一直没有沪市市值配沪市新股埋下伏笔了)。这是题外话。
★ 现金为王 ★
只要配置好市值就好了吗?那你还是图样图森破啊。当时的新规则还没有取消申购预先缴款制度,所以还得准备着钱。(新规开始前还是预先缴款制度哦,可别忘了)
不过,同一市场的股票市值可以重复配同一市场的不同新股,所以我一开始在市值和现金保持一个约为1:9的比例(后来提升了市值的比例,这是后话)。
这句话看起来比较拗口,换个通俗一点的例子:深市同时发行三只新股,新股A顶格申购需要配市值40万,新股B顶格申购需要配市值30万,新股C顶格申购需要配市值20万,如果我深市账户上有30万市值股票的话,那么我能同时申购3万股新股A、3万股新股B和2万股新股C。
如果新股A、新股B和新股C的每股发行价分别是10元、20元和30元,那么我需要预缴的资金分别是30万元、60万元和60万元,同时申购三只新股需要资金是150万元(我当然没这么多钱,只是个例子)。
所以这么一比,市值和现金的比例30:150。但现实中经常是七八只甚至十几只新股同时发行,所以现金市值之间的比例要更大一点(这只是我在初期不加杠杆的时候维持的理论比例)。
这么一配下来,其实我的市值一开始是少的可怜的。所幸的是,幸运女神垂青,在2014年1月的那批新股中我就中了500股金轮股份。钱钟书说,相传幸运女神偏向着年轻小伙子。作者深以为然,奸笑中。
★ 让雪球滚一会 ★
你以为我中了这500股金轮股份,上市第一天就会卖掉?你还是太天真了。虽然当时市场不稳,金轮股份上市之后股价波动剧烈,但是我一直拿着不动。你问为什么?因为太便宜了。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我要“滚雪球”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新股上市首日就应该赶紧脱手的,比如我在2012年打中的科恒股份,上市第二天就卖掉,几乎卖在了最高点。但今时不比往日,新规则自然有新玩法,我要拿着足够久。
首先,支撑我这个玩法的基础是,当时证监会对新股发行有个“指导价格”,即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一定百分比时需要另外披露说明。在这个规定之下,大部分新股发行市盈率都维持在23倍左右,这导致新股发行价普遍比较低,比如我中的金轮股份每股发行价就只有7.18元。我觉得再怎么跌也不会破发吧(后来的国泰君安例外)。
其次,新规则最最“致命”的一条就是要市值配售,而我存在的问题就是之前空仓太久,市值也是一点一点配的,这次中了新股,天上掉馅饼的事,我能轻易让他溜走吗?肯定是留在账户里作为下次打新配的市值啊。
最后,当时上市的同一批新股中众信旅游、全通教育在二级市场上的“逆天”走势也坚定我“坚持持有”的信心。
所以,后来我陆陆续续中的几只新股都是先在账户中保留很长一段时间,用来充抵申购新股所需配的市值。
再后来,由于中的新股多了,股票市值也几乎都能顶格申购每一只深市新股(沪市一般都是大盘股,市值远远不够啊!),所以我就把前面中的次新股一点一点出掉,毕竟有些已经涨的太离谱了,上百倍的市盈率,波动幅度加剧,看着都怕。
对了,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让资金也滚起来。要查看新股申购日期的时间表,比如某一批新股在周一申购,在周三资金解冻,而周三正好赶上另一批新股申购日,这一笔资金就能滚动利用两次。
★ 给我一个支点 ★
我说的后期呢,就是因为随着中的新股增多,股票市值的比例提升了,现金比例降了不少,而我唯一的现金流就是工资(而且还少的可怜,掩面而过,此处省略一万字),源头活水补不了,依靠卖出此前新股又会降低市值,这是两难选择。所以,很多新股都放弃了。
这个时候,某券商(为防止打广告嫌疑,此次隐去真名)的一款“打新神器”产品进入我的视线。按照这款产品的设计,客户将手中的股票抵押给券商,就能融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按天计息(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大家耳熟能详啦,这个业务有点类似)。但是抵押品必须是大盘蓝筹股。
这个时候,我早期配置的泸州老窖就起到重要作用了(中信证券被我卖掉了)。每次新股申购日前两三个交易就先质押了泸州老窖,借出一点儿钱(苍蝇肉也是肉),大概比例是按质押时泸州老窖市值的60%。在申购资金解冻之后还本付息,赎回泸州老窖,每次操作的成本大概一两百块。
“打新神器”尽管融到的钱不多,但它教会我如何用杠杆,当然,我完全没有用到“场外配资”(我才不会给A股市场添乱),这个杠杆是合法合规的。没错,利用融资融券,道理是共通的。
在T-2日前先将证券账户上的A股转入信用账户,T-1日在信用账户内完成担保证券融资,套出现金。举个例子,比如转入信用账户的深市市值100万元(折算率70%),则保证金为70万元,假设保证金比例为60%,融券卖出对应市场的某一股票33万元,融资买入33万元,再直接还券,套现33万元。循环操作后可最多累计融券卖出对应市场的某一股票200万元,融资买入200万元,再直接还券,账内套现200万元。新股申购日直接在信用账户内用套现出的200万元申购新股。
说来惭愧,方法虽懂,但由于我后知后觉,在后来被媒体鼓吹为“改革牛”的市场行情下,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常常是额度不足,基本上是没有钱可以融到的,所以我一次也没试验成功过。
当然,反向操作理论上是可以在没有市值的情况下套出担保证券,充当市值进行新股申购,不过我没试过。
说来说去,实际上我用到的金融杠杆是比较少的。不过,有个“杠杆”倒是不错的选择,就是“人情杠杆”。
我的账户市值已经基本能够资格顶格申购绝大多数深市新股(国信证券等个别大盘股除外),这里边,那一轮所谓“改革牛”行情也帮了不少忙,我的泸州老窖一度涨到30块。而且随着市场行情火爆,证监会也加速IPO,从以前一月一批变为一月两批,而且每次20多只新股同时上。我的资金量常常是不足以打满的。
鉴于此,我开始发动我亲友团合伙打新。“反正我有‘门票’,你有钱,你把钱借给我,用我的账户申购,你想你打那只你来挑,中了大家分。”我就这样忽悠起亲戚中的大土豪,让他们把钱借给我。
不过即便这样,土豪也还是不够用的,随着后期新股发行节奏加快,经常要有选择性地申购,挑哪个不挑哪个确实也比较棘手,至今我也还没研究出门道,这涉及到大众心理学,就如凯恩斯所说的“选美理论”,但反其道而行,要挑你认为别人不认为是“美人”的新股你才有可能打到中签率较高的那只。
★ 中签率才是王道 ★
我在早期的单枪匹马在战斗中,能保持较高中签记录,很多新股压根就没配满,稀稀拉拉也能中个一签两签的,但到了后期有了小伙伴的资金帮忙,也用了杠杆,但并没有明显中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到了后期,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整体中签率下降了,比如我刚开始中的金轮股份中签率是2%,但到了后期大部分新股的中签率是0.2%,甚至还有低于0.2%的。
后来,我想,那次只所以容易中签,其实也和市场环境有关,当时A股还处于漫漫熊市中,很多资金都没有关注到股市,而且在前一轮IPO暂停之前,很多新股都有破发的经历,比较多稳健的资金还在观望中,我中的金轮股份上市后第三个交易一度跌穿上市首日收盘价,大概也是这种情绪所致吧。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新股新政究竟是什么样的,可能当时还有很多人还没搞懂或者措手不及,没配置好市值,所以申购的投资者少,中签率自然就高了。
至于网上很多所谓“打新策略”、“打新攻略”所提到的,申购时间要在早上10点左右或者下午2点左右云云,我想说,都是瞎扯!
沪深两市新股申购时间略有差异,但基本只要在交易时段都可以正常申购,我在不同时段都申购过不同新股,没有存在某个时段中签率高的现象。即便有这种差异,按照有效市场理论,这个经验被多数人所共知,那么足够多的人选择同一时段申购,那也会拉低这一时段的中签率。
但要注意一点,沪深两市都只承认第一次申购有效,后续的申购行为均视为无效申购。我的一个朋友问我:“我每隔半个小时等额申购同一只新股,这样我的配号就足够分散,中两签甚至三签的概率会提升。”
我说,你别傻,还是老老实实一次性申购到顶。即便没有交易所上面的规定,按照概率论,不管连着抽还是分开抽,中签的几率其实是一样的。况且,连号抽也未必不能中两签,比如我中的木林森就是中了两签的。
★ 新政又有新玩法 ★
说了这么多,有些经验其实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一次IPO重启,又有新一轮发行改革,新政中,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也就是说,“先抽签后交钱”,谁持有股票市值大谁能获配的“彩票”就越多。
对我这样的小散来说,意味着也不再需要为筹措打新资金而四处借钱,但“有利必有弊”,人人皆可抽签,中签率肯定大大降低。
好在,证监会已经明确先按现行制度恢复已经进入缴款程序的10家公司新股发行,这意味这10家还是老办法。所以上面经验也未必全然失效,至少还能用一两回吧。有些经验在新政中也还能用。
至于新政之下怎么玩,我也还在研究,也期盼有高明的投资人士指点一二。
最后,再次声明一点,我不是大牛,更不是股神,文章所记叙的都是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其实在今年上半年的“大牛市”中,我也因为打新要保持较高的现金比例错过了不少所谓的“牛票”(我不会看蜡烛图,所以更不会短线交易了),也被不少炒股牛人嘲笑了。
不过我还是坚持下来,所做的就是遵循股神巴菲特的两条原则:
一,保住本金;
二,记住第一条。
(编辑:刘良文)
----------------------------------
关注微信公众号:xq563208126
每天推送当天市场热点、个股析、盘前分析以及后市策略等信息,盘中免费收看实时观点直播,助你捕捉最及时的买卖点和操作策略,欢迎来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