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投资热潮中,谨记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

创业板投资热潮中,谨记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

投资创业板确实需要投资者格外注意风险控制。以下是一些关于创业板投资时需要注意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1. "市场波动性大":创业板公司通常处于成长阶段,业务模式、盈利能力等不稳定,市场对其估值和股价的波动性较大。
"应对策略":合理配置投资组合,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创业板,分散风险。
2. "流动性风险":创业板公司规模较小,交易量可能不如主板公司,流动性较差。
"应对策略":选择交易活跃的股票,避免在流动性较差的股票上投入过多资金。
3. "业绩不确定性":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可能较快,但也可能面临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应对策略":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关注其财务状况、行业地位、竞争优势等。
4. "政策风险":政府对创业板的监管政策可能发生变化,影响市场情绪和公司业绩。
"应对策略":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5. "技术风险":创业板公司可能涉及新技术、新业务,存在技术风险。
"应对策略":关注公司技术研发、技术储备等方面,评估其技术风险。
6. "估值风险":创业板公司估值较高,存在估值泡沫的风险。
"应对策略":关注公司估值水平,避免盲目追高。
总之,投资创业板需要投资者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在投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配置

相关内容:

>这两天A股市场上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注册制下的创业板。24日,随着首批注册制新股挂牌上市,创业板算是抢足了“眼球”,赚钱效应和吸金效应都明显强于其它市场。

注册制下的创业板的确很靓,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市场越是热闹,越需要绷紧风险之弦。

按照新规则,在创业板上市的新股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第6个交易日开始日涨跌幅为20%。同时,除了24日上市的18只新股外,所有现存的创业板股票涨跌幅均实行20%制度。这一规则彻底结束了创业板10%的涨停板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宽松的投资时空。但不要忘了,投资永远是一种风险游戏,有赚就有赔,有涨就有跌。既然涨升空间扩大到20%,跌降空间也会如影随行,同样会扩大到20%。如果说此前10%涨停板制度带有对市场股价风险的人为管控,那么现在20%的新规并不意味着与投资收益会正相关,相反对投资者市场把握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8月24日涨幅居首的N康泰为例,盘中最高突破300元大关,涨幅接近3000%,随后出现跳水,股价回落至110多元,尾盘再次拉起。如此快速的股价运动,没有对投资标的深刻理解,仅仅是跟风捕捉资金博弈机会,无疑不可能在创业板长久生存,相反坐过山车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的确,注册制为创业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更大的投资空间。监管层明言,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为下一步中小板和主板注册制改革奠定基础,以更好地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监管层还表示会支持更多优质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保障创业板注册制高质量运行,形成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如此而言,注册制带来的将是更大的选择空间,真正硬核的科技发展股和能释放政策红利的好股票,这应该是创业板推行注册制的初衷。面对这样的“金矿”,投资者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博短期投机收益,而忽视寻找长期投资的机会。

况且从长期看,随着创业板注册制上市公司数量的稳定增加,放宽后的个股涨跌幅会使概念炒作难度加大,“打板策略”等部分传统投资策略也可能逐渐失效。资料显示,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只新股正式上市至今,创业板已经走过逾10个年头,其间不乏牛股,但真正得到不菲回报的多是理性的价值投资者,看得准,拿得住,这种风格可能更适合未来的创业板投资。立意长远,非图一时之热闹。

此外,从当下估值看,创业板位置已经不低,不少股票正处于历史高位。虽然PE估值不是判断科技股价值最重要的方法,且当前创业板面临的又是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包括政策的强力支持、注册制改革红利、科技创新周期共振等。但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注册制的加速,创业板的估值体系会进入重塑过程,市场股价将加速分化,业绩能否不断增长成为投资的核心逻辑,龙头企业会更受市场追捧。如此而言,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坚守公司本身,挖掘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才是正道和未来创业板投资的主流之策,而盲目跟风炒作,追涨杀跌之法正在过时。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布于 2025-05-16 03:26
收藏
1
上一篇:业内警示,游资爆炒绩差股风险高,散户投资需警惕盲目跟风 下一篇:泰安市融券交易限制全解析,了解交易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