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买入真谛,股票投资不在一时得失,关键在于长线坚持
《持续买入》这本书的观点强调了长期投资和持续积累的重要性。以下是关于这个观点的一些解读:
1. "投资心态":这种观点体现了投资者应该具备的长期心态。在股市中,短期波动很难预测,而长期趋势则相对更容易把握。因此,投资者应该专注于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的价格波动。
2. "分散投资":持续买入可以理解为一种分散投资的方式。通过定期购买股票,投资者可以减少因市场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3. "复利效应":长期持续投资可以享受复利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的收益会不断累加,从而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4. "市场时机":虽然这本书强调持续买入,但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不需要关注市场时机。在市场低估时买入,在高估时卖出,仍然是提高投资回报的关键。
5. "耐心和纪律":持续买入需要投资者具备耐心和纪律。在市场低迷时,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但只有坚持长期投资,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总之,《持续买入》这本书的观点提醒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心态、分散投资、复利效应、市场时机和耐心纪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投资者应该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波动,通过持续买入来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相关内容:
你应该存多少钱?
存下能存的钱。建议你把加薪的50%存起来,因为这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大多数人。当我们有能力多存钱时,我们就应该多存钱;当我们没有能力多存钱时,我们可以少存一些钱。
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为什么人们一直贫穷?》的论文阐述了,许多穷人之所以贫穷,不是因为他们的才华或动机,而是因为他们从事低薪工作——他们必须工作才能生存。
花钱会有内疚感吗?
让你会在花钱时完全没有内疚感的两个小窍门:①两倍法则:每当我想在某件东西上“挥霍”时,我都必须拿出等量的现金进行投资。②专注于长期满足感最大化。《快乐的金钱:快乐消费的科学》一书的作者发现,以下花钱方式最有可能增加你的整体幸福感: 购买体验;犒劳自己(偶尔);购买额外时间;预付费用(例如全包假期);为别人花钱。
将人力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好方法有哪些?以下是五个你应该考虑的方法:出售时间和专业知识;出售技能/服务;教学;销售产品;公司内部晋升。
何时可以退休?
威廉·本根1994年,他发表了一篇将彻底改变金融规划界的研究论文发现:在历史上,退休人员可以在至少30年的时间里,每年从股债比例为1 ∶ 1的投资组合中取出4%,而不会把钱花光。
要遵循4%的法则,你需要在退休前存下25倍于预期年度支出的钱。例如,如果你计划退休后每月花4 000元,你每月能获得2 000元的社会保障福利,那么你只需要攒够其余的2 000元,即每年24 000元。
退休与否不仅关乎经济条件,更关乎生活方式。所以,要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退休,你需要弄清楚你退休后会做什么。你将如何消磨时间?你会与哪些社会群体互动?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你应该投资什么?
如果选择一类一骑绝尘的资产,股票绝对是首选。杰里米·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中所说:“在过去的204年里,美国股市的年均实际收益率为6.8%。”正是股票这种高度波动的特性使人们在动荡时期难以坚持持有。对抗这种波动最好的方法是着眼于长期。马吉奥利建议永远不会建议买个股,他通过三种不同的ETFs持有美国股票、发达市场股票和新兴市场股票。
尽早投资是投资美国股市的最佳策略,也是投资几乎所有其他资产类别的最佳策略。在投资股票时,一次性买入比平均买入要好。按60%股票/40%债券的配置一次性买入风险平衡的投资组合带来的收益通常要高于平均买入股票的投资。
一般来说,等待时间越长,收益越低。如果你的目标投资组合配置是80%股票/20%债券,你可以考虑现在一次性买入60%股票/40%债券的投资组合,并慢慢过渡。
为什么不应该等待逢低买入?
从逻辑上讲,逢低买入似乎肯定不会错。如果你知道市场什么时候处于底部,你总是能以相对于那个历史高点的低价买入。然而,如果你真的执行这种策略,你会看到在从美国1920年到1980年的某个40年期间里,逢低买入的收益比定期定额投资法低70%以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只有当你知道暴跌即将到来,你可以完美地把握时机时,逢低买入才有效。在现实中,你永远不会确切地知道这一点。你永远不可能精准地预见市场底部,这是逢低买入无法克服的问题。
应该什么时候卖出?
对于何时应该出售资产,我只找到以下三种情况:再平衡投资组合;摆脱集中(或亏损)的头寸;满足财务需求。由于市场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涨,最佳的做法是尽可能晚地卖出。换句话说,快买慢卖。
马吉奥利的投资哲学建立在两个基石上: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信念与复利效应的最大化。与传统的择时交易不同,马吉奥利主张通过系统性买入优质资产,利用时间与复利效应积累财富。这一策略其核心理念是:市场短期不可预测,但长期向上的趋势可通过持续买入被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