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名为炒股,实则诈骗”的惊天骗局!
对于名为“炒股”实则诈骗的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这类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一些关于此类诈骗行为的法律知识:
1. "犯罪性质":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此类行为有严格的监管。一旦发现,监管机构会立即进行调查,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3. "受害者维权":受害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
- 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
- 向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投诉举报。
- 寻求律师帮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4. "防范措施":
- 提高风险意识,不要轻信非正规渠道的炒股信息。
- 选择正规、合法的证券公司进行投资。
- 关注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发布的风险提示和警示信息。
总之,面对名为“炒股”实则诈骗的行为,我们要保持警惕,依法维权,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相关内容:
我市市民周先生很喜欢炒股,但自感经验不足,就应一些陌生网友的,加了几个股票交流微信群。今年5月的一天,某群一个自称“刘老师”的成员主动添加周先生为微信好友,并向周先生推荐了几只股票,但收益并不明显,于是“刘老师”建议周先生在某平台入金购买该平台的汇率产品,并称“稳赚不赔”。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周先生在该平台投资了3万多元,没用多久,就赚到了5000多元。“刘老师”在微信上向他索要盈利分成,周先生很爽快地转过去1000元。同时,“刘老师”又怂恿他继续加大购买力度。看到每次都能轻松盈利,周先生逐渐放下防备,先后在该平台入金共计18万余元。该平台果然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短短半个月,周先生就盈利数万元。作为回报,他如约向“刘老师”转去了6200元分成。
就在周先生为找到这条致富捷径而窃喜时,却忽然发现自己的本金大幅缩水。察觉到有点不对劲,周先生赶紧询问“刘老师”,却发现已经被对方拉黑,于是急忙报案。
#网警提醒#投资者要选择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获取相关投资咨询服务,对各类“荐股”活动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谨慎对待,切勿听信“荐股者”一面之词,以免遭受财产损失。如发现被骗,请保留好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