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电上市引发吸金狂潮,次新股圈钱胃口令人咋舌再升级

中核电上市引发吸金狂潮,次新股圈钱胃口令人咋舌再升级"/

标题:“中核电上市吸金潮再起,次新股再圈钱胃口惊人”
正文:
近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中核电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选择上市,引发了新一轮的吸金潮。在这波上市潮中,次新股的圈钱胃口更是令人咋舌。
据了解,中核电作为我国核电领域的领军企业,此次上市拟募集资金超过百亿元,用于扩大产能、研发新技术等。此举无疑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与此同时,次新股的圈钱胃口也愈发惊人。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家次新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超过千亿。这些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市盈率,有的甚至达到了几十倍,引发市场担忧。
分析人士认为,次新股的圈钱胃口之所以惊人,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监管环境宽松: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对IPO审核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一批优质企业得以顺利上市。在此背景下,次新股的上市速度加快,企业融资需求旺盛。
2. 市场流动性充足: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流动性充裕,为次新股的上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投资者情绪高涨:在A股市场,投资者对次新股的追捧程度较高,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一字板”的景象。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次新股的估值。
然而,次新股的过度圈钱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 市

相关内容:

募资额超百亿的巨无霸中核电昨天登场,沪指全天震荡险守5100点。市场正在破解关于资金池的应用题:一边是资金流出,大象股IPO、次新股巨量增发多轮圈钱;一边是资金涌入凶猛,保证金单周净流入额近万亿、万亿基金准备入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等。

吸金?新股

中核电考验大盘

作为A股首只纯核电股,中国核电昨天登陆上交所。这是继东方证券之后,今年又一只募资额超过百亿的巨无霸。

中核电此次发行数量为38.91亿股,发行价格3.3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31.9亿元。中国核电本次网上网下共冻结申购资金1.69万亿元,其中仅网下冻结资金规模就超过万亿,创下A股IPO单只新股申购冻结资金量七年来的新高。

统计显示,A股历史上共有逾30家上市公司IPO募资规模在100亿元以上,其中150亿元以上(含)的有22家。中国核电此次的募资规模略小于中国电建的135亿元,是近4年来募资规模最大的超级大盘股。

业内人士认为,从历史上看,经历过巨大涨幅后的A股遇上巨无霸登陆,往往会影响股指走势,甚至成为大盘转折点。

吸金?增发

次新股再圈钱胃口惊人

东兴证券6月9日晚公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计划以不低于33.22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A股不超过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亿元。

东兴证券是同期次新股中首发募资额最大的一只股票,市场对其定增反应异常,昨日复牌后其股价上下震荡,以微跌0.72%收盘,一反以往定向增发个股连续涨停的行情。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新股分批发行以来,共有31家次新公司公布了增发预案,合计募资金额357亿元,相当于这些公司首发募资金额的3倍。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已实施增发公司合计募资金额超万亿,而公布增发预案公司中,去年预计增发金额近7000亿元,今年预计增发额达1.3万亿元。

据了解,众信旅游的预计增发募资额相当于首发募资的17倍,全通教育预计增发金额也达到首发的10倍。而众信旅游、东方通上市仅一年多已实施了一次增发,如今再次公布定增预案,显示融资需求非常强烈。

吸金?预备队

国泰君安300亿融资盘下周登场

6月9日,证监会核准了2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这是今年6月第一批新股发行批文。证监会此前表示,将在继续保持按月均衡核准首发企业的基础上适度加大新股供给,由每月核发一批次增加到核发两批次。

定于6月18日进行网上申购的国泰君安,将成为体量超过中核电的巨无霸。根据6月10日凌晨国泰君安发布的招股意向书,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5.25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6.25亿股。以目前新股发行后的市盈率23倍计算,其融资额将达到300亿元,是中国核电募资额的两倍多,也是2010年7月农业银行发行以来最大的A股IPO项目。据市场测算,国泰君安可能冻结2万亿元左右的资金,不排除短期会造成A股出现震荡行情。不过总体来看,在牛市思维中,新股发行对大盘影响偏弱。

据了解,继中国核电、国泰君安发行之后,正在排队的10家城(农)商行很可能是后续大盘股的主角。自今年4月份恢复正常审核后,目前已有6家城(农)商行从“已受理”悄然变为“已反馈”状态。由于A股IPO审核加快,此前在港股上市的徽商银行和哈尔滨银行先后在上个月宣布重新启动A股发行工作,加入排队行列。

输血?保证金

单周净流入近万亿创新高

在资金不断流出的同时,大量场外资金加速驰援A股。

根据投保基金最新数据显示,6月1日至5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入9078亿元,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上周证券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增加额为2.27万亿元,减少额为1.36万亿元,日平均数为2.94万亿元。此外,股票期权保证金净流入0.84亿元,日平均数为6.29亿元。分析人士称,上周正处于新股密集发行期间,导致打新资金大幅流入二级市场,从而使保证金大幅流入,投资者对A股的热情有增无减。

之前的5月25日至5月29日当周,沪深两交易所新增A股开户数442.80万户,创历史新高,新增投资者164万人,环比增长83%。

输血?新基金

募资规模月内有望破万亿

在大盘强势崛起的助推下,资金借“基”入市提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今年以来成立新基金362只,首募规模合计9154.99亿元,新基金首募整体的规模在4月末刚超过5000亿元,5月至今成立的新基金首募规模已达到4050.46亿元,5月25日至29日一周新增基金开户数合计达到202.13万户,再创纪录。

本周处于发行档期的新基金数量达到63只,且多数将在本月底完成募集。如果按照平均单只基金25.22亿元的首募规模计算,新成立基金规模或在本月突破万亿大关。

输血?集结号

增援资金蓄势待发

此前有报道称,地方社保基金预计明年开始全面入市。据测算,按照全国社保基金入市的比例上限规定,投资权益类资产(主要指股票)的最高比例不超过30%,按全国社保基金2万亿左右的规模保守估计,地方社保基金全面入市后,将至少带来6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QFII资金持续流入A股,其投资行为已成为市场风向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29日,外汇局累计审批QFII额度增至736.15亿美元,获批机构增至268家,其中,4月份新增QFII额度14.66亿美元。此外,中国结算统计月报也显示,4月份QFII在沪深两市新开立4个A股账户,其中沪市3个、深市1个,开户总数870个,这也是QFII连续40个月开立A股账户。

从7月1日开始,内地和香港的基金可以互相销售,南北进出额度为各自3000亿元。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杨灵修认为,基金互认将为A股带来新的海外认购资金,意义重大。

分析人士表示,牛市预期明确,资产配置变化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目前仍有数千亿乃至上万亿增量资金有可能入市。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发布于 2025-05-22 18:30
收藏
1
上一篇:连续大宗折价交易揭示的市场信号与意义 下一篇:遭MSCI拒之门外,A股与海外机构准备尚不成熟,市场前景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