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营商环境测评,你说了算!深度解析优化策略背后的“独门秘籍”
标题:营商环境好不好?你说了算!一文带你读懂唐山优化营商环境“那些招儿”
正文:
近年来,唐山市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一些唐山优化营商环境的“那些招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1.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唐山市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
2.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为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类型,大幅减少企业办事环节。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1.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市场主体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结果公开,确保监管公平公正。
2. 推进“互联网+监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能。
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1. 建设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服务。
2. 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腿,最多跑一次窗口。
四、优化法治环境
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2. 优化司法服务。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司法
相关内容:

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入,唐山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也让企业和百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收回的511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77.81%受访者认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64.38%的受访者感到办事更加高效便捷了。
优化营商环境正其时
滑动阅读该部分
2017年8月,唐山市政协十二届二次常委会议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唐山市营商环境”进行了专题协商,并将协商成果报送市委、市政府,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对《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唐山市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中所提出加快简政放权、推行多证合一、实行清单管理、优化政务服务和构建综合考评体系等方面的建议,在优化唐山市营商环境工作的具体方案中得到了积极采纳和很好落实,并在“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联审联验机制和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能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在收回的511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77.81%受访者认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64.38%的受访者感到办事更加高效便捷了。
(一)市级减权和县域扩权积极推进。市、县两级着眼激发市场活力,深化简政放权,坚持市级减权增效能、县域扩权强动能。唐山市先后分四批取消、下放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39项,事项总量由229项精简至90项。将“成色足、含金量高”涉农领域相关审批事项下放到县级,进一步扩大了县域发展管理权限,为创新创业降低了门槛。
(二)“最多跑一次”事项明显增多。市、县两级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着力清除办事难点、堵点、痛点,认真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清单,切实让企业和群众分享改革便利。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分两批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616项,占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总量(725项)的91.6%。
(三)行政审批服务更加便捷。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采用流程再造、一窗受理、即时办结、联验联审、网上审批等集约高效的方式和手段,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通过流程再造,每件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4.3个工作日压减到3.2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25.2%,办理环节压缩14.58%。国土、住建、税务三部门不动产登记在6月4日采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运行以来,审批效率明显提升,至8月底累计办理二手房交易业务2218宗,办理时间从7天压缩到平均50分钟。
(四)投资项目审批效能显著提升。印发了《关于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效能的意见》,将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67个工作日和59个工作日,实现了省内审批时限最短。加大完善联审联验机制力度,聚焦服务项目建设,印发了《唐山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优化了企业投资项目流程,评估评价事项实施“多评合一”,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截止今年9月份,共办结投资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审39个,总投金额248.03亿元。
(五)“多证合一”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实现了“50证合一”,并大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企业办理手续实现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核发一照、加载一码”,进一步降低了创办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了便利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至9月份,全市共办理“多证合一”营业执照114233份。
(六)“以评促改”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唐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及市直部门考评排名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大力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唐山市新增市场主体46214家,市场主体总数突破50万户。

找差距补短板,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滑动阅读该部分
市委提出打造“四最”唐山品牌以来,在精简审批事项、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唐山市营商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有差距。
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涉及审批监管的公务人员数量不足。受上级编制冻结影响,市行政审批局在岗人员仅占编制总数的1/2,导致人员力量和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效率的阶段性提升;公共服务热线开通近十年来,仅有5名在编人员,临时聘用的30余名接线员,因工资待遇低,留不住高素质人才;多数县(市、区)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部分县(市、区)因缺乏专业人员,对部分下放审批事项承接还有一定困难。
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力度还需加强。问卷调查的受访者有31.41%认为,唐山市亟需进一步强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32.46%受访者表示因对相关政策和办事要求了解不够全面,进而导致材料准备不足和多次跑腿。“信息孤岛”造成行政许可或登记事项网上申报、审批少,现场跑办多、重复跑办多。
三是审批与监管还存有脱节现象。有的职能部门以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已划转到行政审批局为由,推诿相应监管职责,致使一些审批或者许可事项、特别是被取消的审批事项处于无人监管、无力监管状态。在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有25.13%受访者认为,唐山市在审批和监管服务的协同方面还有待强化。
四是宣传引导力度不够。问卷调查中,有27.23%的人对唐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出的“四最”唐山品牌完全不了解,大部分受访者仅听说过“四最”品牌。市行政审批局非工作日办事预约服务实施以来,也很少有企业和群众知晓而预约。
五是唐山市市民中心周边的交通不够便利。市民服务中心专用停车位严重不足,群众反映到市民服务中心办事比以前快了,但是进入停车场却慢了很多,由于堵车等原因导致出租车也不愿意去,且公共交通线路少,交通很不便利。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滑动阅读该部分
唐山面临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应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着力打造“四最”唐山品牌,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流程再造,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应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优化营商环境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系列会议精神,从优化精简审批流程入手,按照对行政审批过程、行政审批行为、行政审批服务以标准化促进行政审批规范化的要求,通过标准化的运行模式,实现行政审批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出路、想办法,学习借鉴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加快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推行政务服务负面清单管理,有效缩小权力寻租空间,让审批权力、审批行为、审批流程更加透明;同时加强对公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监督检查,以政务效能不断提升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聚焦热点难点,强化基础保障力度。一是针对各级行政审批局和公共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贯彻落实全省机构改革的相关要求,想方设法切实解决人员不足、岗位缺失等问题。二是监管执法应“多帽合一”,加快实现各执法部门的职能整合和流程再造,切实消除“取消审批事项”、分段监管出现的“缺位”和“重叠”等现象,对一般性生产经营行为和非主观故意、轻微违规行为可实行监管容忍,对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的领域实行严管严控。三是完善税收便民机制,优化网上办税功能,方便自助办税(费)和就近办税(费),使纳税人缴费人办理税费更加便捷,切实降低办税缴费成本。四是优化投资资金评审机制和监管机制。财政部门应与产业部门进行合理分工,对各类融资助渠道优化整合,创新政府财政投资资金使用方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破解企业融资贷款难题。
整合公共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数据融合共享。建议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推进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和“智慧唐山”建设,形成整体突破,强化各部门信息数据资源系统采集、开发和应用体系化建设。将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捷、高效的优势,加大市民公共服务热线整合力度,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立统一的呼叫预约服务调度系统,推行移动办事,提供个性化主动精准服务,真正实现“数据来跑路、群众不跑腿”,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办审批”,使市场主体更具活力,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完善机制体制,加快唐山市诚信体系建设。唐山市应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领域关键人群,率先探索推进信用建设的可行路径和有效手段,建立全市统一的诚信数据库,健全信息异议处理和信用修复机制,提高信息准确性。加大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金融诈骗、制假贩假、不正当竞争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为企业和创业者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标准,把“四最”唐山打造成知名品牌。世界银行每年都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跟踪评价,选取了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作为评价中国的样本,2017年我国排名为第78名。该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了开办企业、获得信贷、企业纳税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评价结果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跨国企业的主要参考。唐山市应对此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分析,对标上海和北京的经验做法,进一步细化量化优化唐山市营商环境、打造“四最”唐山品牌具体指标和考评体系,把“四最”唐山打造成与国际评价体系接轨的知名品牌。
——报告来自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优化营商环境协商成果落实情况
唐山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品牌。截止10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524459户,同比增长11.97%。
一
以“审批事项最少”为创新创业降门槛
二
以“收费标准最低”为社会各界释红利
三
以“办事效率最快”为招商引资拓空间
四
以“服务水平最优”为群众企业添便利
——来自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报告

●
声音
●
民革唐山市委
建议唐山市广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作法,采取财政投入、银行贷款、PPP项目和组建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和运用适合唐山市的PPP模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唐山基础建设和应用平台建设。
省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 甄德恩
建议通过第三方建立科学符合唐山市情况的评价体系,开展常规性的评价,推动政商关系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

市政协委员、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张冬云
在打造“四最”唐山品牌、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中,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加大监管力度,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运行;加大引导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文字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长城视野编辑整理
编辑:金宗明
还有这些值得关注
READING RECOMMENDATION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