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债基点评,债基3选2攻略揭秘,干货长文预警,投资必读!

阳光债基点评,债基3选2攻略揭秘,干货长文预警,投资必读!"/

标题:阳光债基点评丨债基3选2策略揭秘:干货长文预警
正文:
一、前言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债券基金作为稳健的投资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债基产品,如何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解析债基投资策略,助您在众多债基中选出适合自己的“3选2”。
二、债基投资策略
1. 确定投资目标
首先,投资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是追求稳健收益,还是追求较高收益?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明确投资目标有助于缩小选择范围。
2. 关注债基类型
债基类型众多,包括国债、企业债、可转债等。不同类型的债基风险收益特征各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债基类型。
3. 评估债基业绩
债基业绩是衡量其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投资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评估债基业绩:
(1)考察债基过往业绩,尤其是长期业绩;
(2)关注债基收益与风险匹配程度;
(3)对比同类债基业绩,了解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关注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管理经验、投资能力等因素对债基业绩具有重要影响。投资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基金经理:
(1)查阅基金经理的简历,了解其从业经历;

相关内容:

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又到了阳光债基点评栏目时间了,今天给大家带来是3只债基的点评,包括2只中短债和1只短债基金。具体内容如下:

读者留言:老师,国泰立享中短债债券,创金合信鑫日享短债债券,创金合信恒兴短债债券这三个怎么样?想在他们里选两个(11月25日)

(1)基金类型

创金合信鑫日享短债债券E 是这三只中的短债基金,其基金招募说明书介绍到:被基金所指的短债主题证券,系指久期在397天(含397天)的各种债券。其他2只则是不超过3年。所以虽然很多平台标注的都是中短债和中低风险,但是债券期限来看,鑫日享短债的风险更低。

(2)近1年最大回撤

有点出乎意料, 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C 拔得头筹,近1年最大回撤为0.18%,低于其他2只的0.29%,0.57%。从基金季度报告发现一些不同,该基金的企业短期融资券占比61.58%,一般,企业短债融资债券期限为3个月、6个月和9个月三个档次。所以从回撤控制和实际持仓来看,国泰利享中短债则是更低风险。

(3)前五重仓债券

国泰利享中短债是政策银行债和超短期融资债券,理论上波动更小, 创金合信恒兴中短债债券C 则全是政策银行债,重仓债券违约风险几乎没有。鑫日享短债比较多样,包括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国债、同业存单以及政策银行债。

(4)券种方面

恒兴中短债的利率债占比为49.94%,属于利率债和信用债各半的,其他2只则以信用债为主。不懂分辨的朋友可以看看 《一文学会看债基持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买错债基了!》 (个人主页可阅读,11月17日发布)。正常情况下,利率债因为影响因素较少,波动反而会更大,这一点从近1年最大回撤上也能得到一点佐证,但利率债的违约风险几乎没有(注:利率债主要是指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和地方政府债)。

(5)历史业绩

有不少读者朋友是直接根据收益排行榜配置债基的,甚至阳光有时候侧重这一点,近3月肯定是回撤小的更占优,国泰利享中短债近3月涨幅0.22%,鑫日享短债近3月涨幅0.17%,恒兴中短债则是0.05%。但是第3季度涨幅则是恒兴中短债0.82%,鑫日享短债0.66%。国泰利享短债0.56%,市场行情不同的时候也是有差异的。

(6)现任基金经理管理时长

恒兴中短债现任基金经理管理时长3年多,其他2只为2年多。值得注意的是恒兴中短债和鑫日享短债,谢创都在,应该是主要负责鑫日享短债的。

(7)基金合计规模(各类份额)

国泰利享中短债217.89亿元、恒兴中短债133.05亿元,鑫日享短债95.36亿元,规模都不小。恒兴中短债和鑫日享短债有大额限购。

(8)持有人结构中机构占比

从C类(鑫日享是E类)来看,恒兴中短债机构占比11.99%,其他的占比不足1%。

(9)总结

这位读者朋友的需求是3选2,其实很明显的一点就是,阳光一般不会全部配置1家基金公司的同一基金经理,避免同一基金公司债券违约或是赎回踩踏,所以肯定是选择一只国泰和一只创金合信的。当然,即使三只对比的国泰利享中短债也是很不错的。

(10)个人偏好

如果考虑均衡性的话,国泰利享中短债加上恒兴中短债会是更好的搭配,因为利率债持仓比较多,恒兴也更符合中短债的配置。

如果考虑稳健性的话,那么国泰利享中短债和鑫日享短债则是更加低波动搭配。

具体的选择就看你的需求啦,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你(本文数据截止11月24日净值更新)。

2022年9月正式起航!

阳光要用1年时间以文章形式解答1000名读者朋友的问题。截止11月25日本文发布,已累计回复30个。

更多读者问题持续回复中,欢迎留言...

风险提示: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于 2025-05-22 19:57
收藏
1
上一篇:证券账户开设指南,新手小白也能轻松掌握,不懂怎么办? 下一篇:揭秘基金名称中的“AC”暗号,揭秘金融界的神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