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竞相“打补丁”融券合同,中信建投、山西证券更新两融偿还规则,市场影响几何?

券商竞相“打补丁”融券合同,中信建投、山西证券更新两融偿还规则,市场影响几何?"/

券商竞相对融券合同“打补丁”,即对原有的融资融券合同进行修订,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券商的风险管理和合规调整。
中信建投、山西证券等券商更新两融偿还规则,可能对市场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风险控制加强":券商通过更新规则,强化了风险控制措施,有助于降低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2. "市场流动性影响":规则调整可能影响市场流动性。例如,提高保证金比例或调整融资利率,可能会减少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
3. "投资者行为变化":投资者在新的规则下,可能会调整投资策略。例如,提高保证金比例可能使部分投资者减少融资规模,从而降低市场波动性。
4. "市场情绪影响":券商的规则调整可能会引起市场对风险的关注,进而影响市场情绪。如果规则调整被认为是积极的,可能会提振市场信心;反之,则可能引发市场担忧。
5. "行业竞争格局":券商之间的规则调整可能加剧行业竞争。一些券商可能会通过调整规则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6. "监管政策适应":券商的规则调整可能是对监管政策的适应。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券商需要及时调整业务规则,以确保合规经营。
总体而言,中信建投、山西证券等券商更新两融偿还规则

相关内容:

quote>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界面新闻编辑 |

1月22日,有两家券商规范两融业务开始生效。

1月19日,中信建投证券、山西证券两家券商相继发布公告称,自1月22日起,公司将禁止投资者通过融资买入的证券偿还融券合约。

就在此前,广发证券曾官宣,决定禁止融资买入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调整自1月15日起生效。对于发布上述两融业务最新偿还规则目的,上述券商均表示是为了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两融业务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该举措能够减少市场做空的融券量,也减少了投资者对于一部分私募基金及其他投资者通过融券做空的担忧,对提振投资者信心有重大意义。

去年,监管出台相关政策给“两融业务”戴上“紧箍咒”。据界面新闻不完全梳理,新规施行后,多家券商对照调整融券业务要求并通知客户,并且对融券合同“打补丁”。

多家券商相继对两融业务进行合同修订

1月19日,中信建投证券在其官网宣布,自2024年1月22日起,公司将禁止投资者通过融资买入的证券偿还融券合约。

同日,山西证券也明确表示:为防范两融业务风险,决定禁止融资买入的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即仅允许使用信用账户内该证券总持仓数量超出融资买入持仓数量的部分偿还相应融券负债。本次调整自2024年1月22日起生效。

早在之前,就有券商发布了相关公告。

1月9日,广发证券公告称,为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两融业务风险,公司决定禁止融资买入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即信用账户中现券持仓少于融资合约数量时不允许现券还券。本次调整自2024年1月15日起生效。

对于发布上述两融业务最新偿还规则目的,广发证券表示是为了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两融业务风险。

界面新闻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目前围绕加强穿透式管理,券商已经在行动,层层摸排调查。

业内人士称:“自去年10月融资融券业务新规开始实施,多家券商相继对两融业务进行了合同修订,以修补业务漏洞并加强了对客户交易行为和交易目的的穿透式管理。这一举措旨在防止客户参与违规行为或为违规提供便利,从而降低风险。”

有两融业务从业人士表示:“两融业务与经纪业务、回购交易业务及融资租赁业务等一起纳入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两融业务调整对券商短期业务影响不大,监管未限制券商跟投部分的融券卖出。从长期来看,监管肯定融券业务作为基础业务在平抑市场波动中的重要作用。融券规模仍较小,交易规模占比非常低,融券做空难度较大,而融券业务有助于平抑股价的异常波动,促进市场定价效率的提升,未来还将有券商效仿上述券商操作路径。”

他指出,此次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的通知,旨在加强信用业务风险管理。对于证券公司而言,两融业务相较于传统经纪业务具有更高的风险敞口,该通知有助于预防极端事件下多层杠杆可能对市场造成的冲击。

他表示,调整融资融券负债偿还规则有助于优化“两融套现”的合规风险,因为“两融套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显示负债和可支配的现金流,间接实现套现,这与业务的初衷相矛盾。

市场融券余量和余额均现下滑

“收紧两融业务对于稳定市场波动至关重要。”一位华北头部券商财富管理专家认为。

他表示:“首先,两融业务的风险等级与杠杆密切相关。两融是一种杠杆融资方式,投资者只需投入一部分自有资金,就能获得更大的投资额度,从而增加投资收益。然而,这种模式也伴随着高风险。若股票价格大幅波动,投资者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甚至超过本金。其次,两融业务的风险等级与市场风险紧密相连。股票市场的波动是两融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当市场行情不佳时,投资者不仅难以获利,还可能出现亏损。最后,两融业务的风险等级也取决于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些投资者更倾向于高杠杆投资,以追求更高的利润。但这种做法也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

一基金从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在实践中,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选择将套现的资金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的债务,并将质押融资的负债转换为‘两融’负债。这一策略既实现了融资和增加杠杆的目标,同时也规避了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达到特定比例时需要履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但是,当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两融’担保品的价值波动风险可能会与股票质押风险相互传染。这种行为不仅规避了信息披露义务,而且还具有较高的风险传染性。”

2023年10月,由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关于优化融券交易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相关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投资者在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战略配售股份,以及持有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让的大股东或者特定股东减持股份等有转让限制股份的,在限制期内,投资者及其关联方不得融券卖出该上市公司股票”,该条融券新规于10月16日起实施。

新规实施后,有的券商更新整体两融合同,有的则以补充协议方式,或签署承诺书等等,行动时间有所不同。包括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国金证券、华福证券等在内均已完成了协议补充或业务调整动作。

除了“限售股不得融券”,新规的主要举措还包括:提高融券保证金率,由50%提高到80%,私募保证金率提高到100%;限制上市公司通过专项资管融券借出;加大对各种不当套利行为的监管,扎紧扎牢制度篱笆。

今年来看,融券业务数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调整也是监管呵护市场的重要举措。融券新规下发四个月以来,市场融券余量和余额均出现下滑。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1月19日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10月,发布通知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管计划出借证券,并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截至目前,融券余额较新规实施之初降幅达23.4%;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更大,达到35.7%。此外,新规发布后存在高管战略投资者的新股上市,上市初期均未发生出借,说明新规的落实效果是良好的。

根据中证金融公司网站数据,截至1月18日,两融余额为1.63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54%。其中,融资余额为1.56万亿元,融券余额为690.49亿元。在股市震荡下跌过程中,近期两融余额也持续处于下降状态,18日的两融余额为2023年11月6日以来新低。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全面注册制下,融券业务扩大券源和降低成本,将为股票多空策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一些股票多空策略执行层面的机制不断完善,将为股票多空策略运行创造有利交易环境。

发布于 2025-05-22 20:13
收藏
1
上一篇:又有两家券商优化两融负债偿还策略,新规今日正式生效 下一篇:“仅隔10天券商再出两融新规,两家券商调整负债偿还规则明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