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荐股晒股现象汹涌,专家警示,涉嫌违法违规风险
平台荐股晒股行为如果涉嫌违法违规,通常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1. "内幕交易":如果荐股或晒股的行为涉及到未公开的内幕信息,比如公司即将发布的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这属于内幕交易,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2. "虚假信息":发布虚假的股票信息,误导投资者进行交易,这种行为是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
3. "操纵市场":通过人为操纵股价,使得股票价格失真,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判断,这种行为也是非法的。
4. "未经授权的荐股":如果没有相应的证券从业资格或相关授权,个人或机构擅自进行股票推荐,可能构成非法荐股。
5. "误导性广告":如果荐股或晒股信息含有误导性内容,可能违反了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专家指出这些行为涉嫌违法违规,提醒投资者应谨慎对待以下问题:
- "核实信息来源":对于平台上的荐股信息,要核实其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有官方或权威机构的认证。
- "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应基于自己的研究和判断进行投资。
- "风险意识":了解投资风险,不要因为一时的盈利预期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 "法律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违规的股票交易活动。
投资者在参与股票交易时,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避免因不明真相或追求短期利益而
相关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社交平台上“荐股”“晒股”现象的背后,存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一些所谓大V暗箱操作,私自拉群聚客以谋求盈利,涉嫌违反《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平台职责有所缺位,部分平台为了迎合流量、吸粉需求,对荐股、晒股用户是否具备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质及发布内容是否合规等并没有尽到很好的审核责任。部分用户基于对平台的使用习惯和使用信任,“跟风”投资以致利益受损,一旦发生纠纷,平台也将“难辞其咎”。
针对平台荐股、晒股乱象,中国证券报记者分别向视频号、小红书、B站、快手就平台立场、应尽责任、整改措施等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视频号、小红书给予了回复,另外两家未予回复。
11月8日,微信视频创作安全中心发布10月份违规账号及内容处理公示:2024年10月,累计处罚4874个违规账号,包括多个违规推荐股票的账号。
“种草”之风刮向股票
最近一段时间,A股成为不少股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各大社交平台关于炒股的内容也多了起来。需要警惕的是,有不少账号怀着“割韭菜”的恶意,利用投资者尤其是新股民证券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又渴望赶上行情赚取收益的心态,以种种套路违法违规开展“荐股”或类似“荐股”的活动。
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很多与炒股相关的视频,都有引导粉丝加微信的功能。记者搜索“炒股”关键词后,搜到了一个用户名由生僻字、错别字、繁体字共同组成的视频账号,在账号的备注里,该用户用“谷友交琉,薇号”的方式留下了一个微信号。记者尝试加了微信后,就立刻被引导下载特定软件进行炒股交流。该用户告诉记者,只要下载特定软件,后台会通过客服帮助申请账号,然后被拉进群,可以免费得到看群消息的机会,免费试用两个月,也可以实地参与学习培训。该用户还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实时群消息,记者看到,群管理员在群里发号施令:现价买入XX股票,仓位一成,10%的收益止盈。当记者询问该用户是否具备证券投顾资质时,该用户称:“我们又不是机构,要这个干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