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当心陷阱,揭秘“导师”背后的圈套,别让金钱落入他人之手→
在炒股过程中,确实需要警惕一些所谓的“导师”可能存在的陷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1. "虚假身份":有些“导师”可能并非真正的专业分析师,他们可能利用虚假身份或者伪造的资质证书来误导投资者。
2. "高额回报承诺":如果有人承诺高额回报,这往往是一个警示信号。股市投资本身就有风险,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3. "诱导开户":一些“导师”会诱导投资者在特定的平台开户,这些平台可能存在不规范操作,甚至可能是诈骗网站。
4. "私下交易":避免通过私下交易,因为这样很难受到监管保护,一旦出现问题,追责难度大。
5. "高额手续费":一些“导师”可能会收取高额的手续费或者咨询费,这实际上是在消耗投资者的资金。
6. "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能无法获取到与“导师”同等的信息,这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识别和避免这些风险:
- "核实身份":确保与您交流的“导师”有合法的资质和身份证明。
- "谨慎投资":不要轻信高额回报的承诺,投资前应充分了解风险。
- "正规平台":在正规、受监管的平台上进行交易。
- "独立判断":不要完全依赖“导师”的建议,应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判断。
- "了解规则":熟悉股市的基本
相关内容:
近日,湖北武汉警方通报,捣毁了一个利用虚假股票交易平台软件进行诈骗的团伙,共抓获44名犯罪嫌疑人,查证涉案资金近千万元。
今年6月,武汉公安局江岸分局接到多起报警,报案人称自己在股票交易“导师”的指导下炒股亏损严重,感觉像是被骗了。

受害人:首先通过电话联系加了我的微信。通过微信联系,他承诺肯定能够赚钱,能够翻倍的赚钱。
在“导师”承诺跟着炒股肯定能够赚钱的诱惑下,一些股民准备在其推荐的股票交易平台进行股票交易,并对这个交易平台进行验证。

受害人:对它的验证就是资金的自由出入,我偶尔提取一点钱出来,然后能够及时到账,我就认为钱能随时进出,认为这是一个正宗的炒股机构。
“导师”带领层层圈套 多人被骗
经过简单验证后,股民开始放下戒心,跟着“导师”炒股。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盈利,但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受害人:第一次操作时盈利,然后第二次在他带领下操作就亏本,原来账面有9万块钱,突然第二天我进去的时候账面只有1万多块钱,觉得有一点措手不及,感觉上当了。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谌家矶派出所民警 陈庆松:股民向我们反映的情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向他们推荐股票的时候都跟他们承诺,在这个平台炒股有配资、有杠杆、有高收益,这些股民就信以为真,他们下载软件后就把钱充到这个平台。
受害人在尝到一点甜头后,“导师”便要求他们加大资金的投入。此时,受害人其实进入了更深的圈套中。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谌家矶派出所民警 陈庆松:这个时候嫌疑人就来操纵(股票交易),让受害人的钱在这个平台里面亏损,在推荐股票过程中穿插一些垃圾股让受害人去买,受害人操作之后账面余额会大幅减少,就会告诉受害人说是因为你自己操作不当。
表面上看,受害人的资金亏损属于正常的股票交易所致。但随着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这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谌家矶派出所民警 陈庆松:这些股民使用的炒股平台和真实的股票交易平台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虽然这个炒股(平台)软件上面的数据是实时的,但是是这些犯罪团伙从股市的数据中复制粘贴过来的,被害人看到这些数据和(真实)股市是一样的。(因此)被害人在这个炒股软件上盈利和亏损的金额就仅仅是数字而已,他们充值的钱早已进入了嫌疑人团伙的银行账户里面。

在掌握了这个诈骗团伙的诈骗事实后,7月底,警方先后在武汉、南宁、太原、杭州抓获团伙成员44人,查获涉案电脑20余台、手机80余部,并查证涉案资金近1千万。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总台央视记者 吴绍钧 向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