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业务进展追踪,事关这一业务,陆续获积极反馈
这句话可能指的是关于券商行业的某个具体业务,近期券商公司陆续收到了来自监管机构、合作伙伴或客户的反馈信息。以下是对这句话的几种可能解读:
1. "政策反馈":可能是关于新的监管政策或行业规定,券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监管机构或相关部门给予了反馈。
2. "业务进展":券商在开展某项业务时,如股权融资、并购重组等,相关方对其业务进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3. "市场反应":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投资建议等,市场参与者给出了相应的反馈,这可能涉及对券商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的评价。
4. "合作项目":券商参与的合作项目,如与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的合作,合作伙伴对其业务给予了反馈。
具体来说,这句话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业务类型":是关于股票经纪、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证券研究等哪个具体业务?
- "反馈内容":是正面评价、负面意见,还是改进建议?
- "反馈来源":是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客户、合作伙伴,还是其他?
为了获得更具体的信息,需要结合具体业务背景和最新行业动态来分析。
相关内容:
布局北交所做市业务。
近日,多家券商陆续收到了北交所做市资格申请的反馈意见。5月31日,证监会向上海证券反馈了意见,要求补充说明分管领导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做市异常交易监控机制的情况、内部管理情况等。4月24日,证监会向国元证券反馈了意见,要求说明做市标的筛选标准等。
“北交所做市交易业务作为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业务,既拓宽了做市交易业务的服务维度,又能优化盈利模式。开展北交所做市业务是公司完善服务链条,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的一次积极尝试,是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财达证券表示。
多家券商陆续接到反馈意见
5月31日,上海证券申请北交所做市业务资格事项获得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意见一共有6条。
证监会要求上海证券补充论证拟分管高管现有分管工作与上市证券做市业务是否存在利益冲突、是否符合业务隔离、是否具有管理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补充论证首席风险官是否具有对上市证券做市交易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
监管要求全面梳理上海证券最近两年被采取监管措施、自律措施、行政处罚等情况及相关事项的整改情况,并论证公司是否符合“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管理有效,能有效控制现有及申请增加业务的风险”条件。
“申请材料中关于公司现有各项业务经营管理情况的说明,仅说明了经营业绩,未按照行政许可服务指南要求对是否存在重大风险、是否存在取得相关业务资格后较长时间未实际开展业务或者停止开展业务的情况作出说明,请补充。”证监会表示。
此外,证监会还要求补充说明上海证券建立健全北交所做市异常交易监控机制的情况;补充上海证券去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并补充更新现有业务经营管理情况的相关说明。
非独上海证券,国元证券的这一业务申请也获得了反馈。4月24日,证监会向国元证券反馈了5条意见。
证监会要求国元证券在上市证券做市业务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做市标的的筛选标准和做市业务审核小组人员构成的原则,并在相关制度中予以固化。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公司董事会、执行委员会、自营业务委员会、资产与负债委员会—做市业务审核小组—做市业务部的管理决策体系分级授权情况,并就分管高管现有分管工作与分管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是否符合《证券法》关于“证券公司必须将其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做市业务和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分开办理,不得混合操作”的规定进行论证。
“根据申请材料,做市业务部目前主要开展新三板做市业务,请补充该部门新三板做市业务开展情况。此外,该部门设部门经理、投资经理、做市交易岗、做市研究岗、合规管理岗、风险管理岗以及技术支持岗等岗位,请补充说明上述岗位及人员是否根据不同做市业务区分团队,或同时从事上市证券和新三板做市业务。”证监会表示。
此外,财信证券、首创证券2家券商也在4月12日获得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
布局北交所做市业务
上述4家是已经获得了监管反馈意见,记者注意到,还有更多的券商是已经递交了这一业务资格的申请材料,正待监管的意见反馈。目前,开源证券、广发证券等已经递交申请资料。通常而言,在监管的反馈意见落实之后,这一业务的资格就可能获批。
3月底,西南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开展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的议案》。同意公司申请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资格,并在取得监管部门核准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规则开展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同意授权公司经理层根据监管要求办理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申请、备案等相关手续。
券商的布局缘于政策的调整。去年9月1日,证监会对北交所做市门槛进行了下调。此前,为实现稳起步,北交所做市商资质管理参照科创板,但科创板门槛较高。为扩大做市商数量,提升市场流动性,证监会对北交所做市准入条件进行了调整。业内人士预计,根据下调后的净资本、分类评级和业务排名要求,符合扩容资质的证券公司在20家左右,其中多数为深耕新三板做市、参与北交所业务热情较高的中型券商。
北交所官网信息披露,目前北交所的做市商一共有17家,以头部券商为主,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等都在其中。
原标题:《事关这一业务!券商陆续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