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深圳楼市奇观,排队购房与免费送房并存,魔幻现象背后真相揭秘
2021年的深圳楼市确实经历了颇为魔幻的变化。以下是这一现象的一些具体分析:
1. "深圳楼市火爆":
- "原因":深圳作为一线城市,经济发达,人口流入量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此外,深圳近年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吸引了大量高收入人群。
- "现象":2021年,深圳部分区域的房价上涨明显,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部分楼盘开盘时,购房者甚至需要排队等候。
2. "有人排队买房":
- "原因":购房者对于深圳楼市的信心较强,认为房价将继续上涨,因此选择购房投资。
- "现象":在2021年,深圳部分区域的楼盘开盘时,购房者需排队等候,甚至出现通宵排队的情况。
3. "有人亏到免费送房":
- "原因":随着深圳楼市的火爆,部分投资者盲目跟风购房,导致购房成本增加。然而,房价上涨并非一直持续,部分区域房价出现下跌。
- "现象":2021年,深圳部分区域的房价出现下跌,部分投资者为了尽快脱手,甚至选择免费送房。
4. "政策调控":
-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如限购、限贷、限售等。
- "效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上涨,但并未完全遏制房价波动。
总结:
2021年深圳
相关内容:
光怪陆离,已经不足以形容深圳楼市的魔幻了!
人人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比蜀道更难的是在一个月内飞上火星,然而比飞上火星更难的,则是成为深圳的一名房东。
在深圳楼市的空气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打新”,这个炒股界的词汇在深圳,已经演变成了买房的专用词,而当深圳人听到“打新”时,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买房,而不是股票。
所谓打新,就是用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如果中签的话,就买到了即将上市的股票。网下的只有机构能申购,网上的申购本人就可以申购。
在深圳买房打新的意思为:投资购买新开发好的楼盘。打新需要准备好名额、资金、选筹和资料,只有4个方面的条件全部符合,才有机会参与认筹打新。
2020年华润城润玺一期上市,是一场让全城轰动的“打新”逐利的资本游戏。1171套房,1.5万人认筹,冻资9690人,总冻资金额339亿元。
不到2日售罄,收金将近200亿。第一天选房结束时,200平米最低总价2600万元的大户型基本售完。与之而来的则是炒房号、茶水费、关系户、假摇号等有违市场原则的丑闻,甚至出现了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诚意金”的高门槛。
为了抑制疯狂的“打新”,深圳市也在不断加码调控。网红盘沙井万丰海岸城开盘时,根据无房优先、社保排序的原则,最低的准入门槛变成了:
缴纳社保278个月。
个人购房者,除非在深圳交满23年社保,否则没有买新房的资格。
而沙井片区的另一处网红小区华强城,则由于毗邻地铁站、户型方正、准现房交付、价格适中等优点,引来万人关注。具体执行方案:先计算积分,排名靠前的5600名意向者入围,支付认筹金获取摇号资格,再依次摇出600名幸运儿,按先后顺序选房。
披露的数据为:2.6万(未经官方证实)意向者提交积分资料,前5600名中支付认筹金的有5178位,初步计算中签概率为556/5178=10.7%,远高于今年6月开盘的光明金融街融御华府(394套新房,中签率约4.3%)。
按照官方公布的入围及格线62.4分,可以反推出最优条件为夫妻无房双深户交社保共24个月(夫妻累计),最不利条件为单身无房缴满社保74个月。是的,如果你是单身,连摇号都会鄙视你的。而最高分则达到了109.5分。按照正常人能理解的最优方案,可以算出当事人为缴满20年社保的深户无房夫妻!也就是说:夫妻双方深户无房缴满5年社保可积72分,排2218名;夫妻双方深户无房缴满10年社保可积84分,排522名;夫妻双方深户无房缴满15年社保可积96分,排80名;
什么叫呼吸的痛?这就是了。
连带着,一二线城市燥热不安。从深圳、广州,到上海、杭州,越来越多的城市的楼盘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二手房都推出官方指导价,上海增值税免征年限上调到5年,又加上5年限售;广州收紧房产;杭州开始限购法拍房……
就像老话说的,上有政策,下,就会有对策:
有深圳业主名义上按照指导价卖房,却给自家“字画”挂出了天价:

也有不差钱的深圳业主按指导价卖房,引来哄抢,享受了一把开发商的待遇,全款优先,摇号购买……
但是,面对火热的房价,很多人没有感受到楼市另一面的寒冬凌冽。

燕郊楼市传来消息,又又又有人扛不住了。
一名叫“厚土”的网友发帖,“赠送(燕郊)天洋城房产,先到先得,自己还贷款”。很多人以为又是哗众取宠的骗子,但经新京报求证后发现,居然是真的。

原来,“厚土”在2016年冲进燕郊楼市,买了套40平米的房子,到现在已经亏掉了首付,几年房贷也白交了。据他本人所说,“越还贷感觉越亏,还不如现在亏个首付。”
燕郊“免费送房”,虽然听起来魔幻,但只是中国楼市中被套牢故事的一个缩影, 回顾整个2020年的房价,哈尔滨,天津、郑州在跌,石家庄、济南、青岛、太原都在跌,甚至不少城市的房价“跌回一年前”。
虽然排队抢房,躺赚几百万的故事频频上演,但买错一套房,代价也是极为沉重的。
很少有人清醒地意识到,当前中国楼市的分化,到底有多么剧烈。
就拿让网友“厚土”欲哭无泪的燕郊来说,这里是河北的三河市,因为2017年出台限购,正在飙升的房价被突然腰斩。

其“腰斩”的根本原因,就是配套设施差,想逛个超市去个医院很难,电影院书店更是凤毛麟角,只能算是一个“睡城”。一座城市,缺乏足够的经济、产业、人口,根本不足以支撑飞起来的房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跌幅会达到三成了。
首付都跌没了,难怪心态要崩。
2020年,中国楼市的南北分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很多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房价都受到了重挫。
在国家统计局监控的70城中,北方城市有48.2%在下跌,南方城市只有24.4%。
哈尔滨、天津、郑州、太原、济南、青岛、吉林、呼和浩特……房价都跌回了一年前,这些都是北方重要的省会城市/直辖市。
但是南方房价下跌的多为中小城市,如北海、韶关、常德等。
随着天津房价的下行,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房价榜单Top10的城市中,也会和GDP排行榜一样,只剩下北京这一个北方城市。

除了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也在分化,不同地段的表现,可能是天差地别。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的二手房数据:

同样在广东,去年东莞和云浮之间,涨跌幅度的落差高达55%。
在江苏,涨幅最高的淮安,和最低的苏州落差约40%;
在浙江,年涨幅最高的嘉兴,跟最低的湖州,落差约20%;
上海的黄浦区涨幅高达24.89%,而金山区下跌了0.74%,落差约25%;
深圳涨幅最低的盐田区(10.69%),也远远追不上福田区(38.41%)……
难怪总有人说,看新闻到处在涨价,回到自己的小区一看,房价还是趴着没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