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震撼揭晓,A股立案调查名单正式公布,重点关注517家公司

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震撼揭晓,A股立案调查名单正式公布,重点关注517家公司"/

关于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名单,通常是由中国证监会(简称证监会)官方发布的。由于我无法实时访问互联网以获取最新的官方信息,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517”名单。
一般来说,当证监会决定对某家公司或个人进行立案调查时,会通过其官方网站或其他官方渠道公布相关信息。如果“517”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日期或事件代码,那么相关信息可能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查询:
1. 访问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查看最新的公告和新闻。 2. 关注证监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最新动态。 3. 咨询证券市场分析师或专业财经媒体,他们可能对这类事件有更深入的分析。
请注意,获取此类信息时,应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相关内容:

就在大半夜,站在退市边缘的江苏吴中又现利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董事长被立案。

这家公司现在应该改名叫*ST苏吴了,毕竟从年初开始就没消停过。

先是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直接甩到脸上,接着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黑料一个接一个往外蹦。

有股民在评论区怒骂:-这哪是上市公司,分明是连环炸雷体验馆!-

要说最蹊跷的,还得数它家2024年的业绩大变脸。

年初还锣鼓喧天地宣布靠医美业务翻身,净利润从亏6个亿直接跳到赚1.38亿。

可你猜怎么着?股价就像坐上了滑梯,从11.99元一路俯冲到2.6元,完全跟业绩唱反调。

老股民都懂这个理儿——业绩和股价背道而驰,八成是剧本拿反了。

审计机构早就看出不对劲,在年报上盖了个-无法表示意见-的大红章。

这相当于医生给病人下病危通知书,明摆着说账本有问题。

果不其然,马上爆出控股股东偷偷搬走7.69亿的猛料,直接把公司送进ST病房。

有财务专家分析:-这操作堪比现实版《人民的名义》,不过这次赵德汉换成了上市公司。

-

更刺激的还在后头。

子公司2.42亿的陈年旧账突然被翻出来晒太阳,再叠加上市公司自己的烂摊子,退市警报直接拉响最高级别。

散户们刚在年报扭亏的喜讯里缓过神,2025年一季报就泼来一盆冰水:净利润暴跌7000多万。

公司轻飘飘甩出个-计提9000万减值准备-的理由,评论区瞬间炸锅:-当散户是小学数学没毕业?-

控股股东的骚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

这边刚被曝出掏空公司,那边立马拍胸脯保证-经营一切正常-。

二级市场上,股价从立案公告那天开始表演自由落体,四天跌掉三成,ST帽子戴上后更是加速跳水。

有投资者晒出账户截图:-年初投的20万,现在账户里就剩个零头,连顿海底捞都吃不起了。

-

村里这次出手调查,散户们倒是举双手支持。

但看着股价从云端跌进泥里,账户缩水八成,不少人急得直拍大腿:-调查能不能搞快点?等公司真退市了,我们找谁要钱去?-

更扎心的是,就算退市成真,被大股东搬走的钱能不能追回来还是未知数。

看看这公司的操作手册,简直就是割韭菜全流程指南。

信披违规打头阵,资金占用当主菜,财务造假收个尾,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证券律师提醒:-现在关键要看能不能让实控人真金白银赔钱,否则又是罚酒三杯的老套路。

-

散户们这次算是被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有老股民总结出避雷口诀:-业绩暴增莫上头,查查谁是受益人;股价背离要警觉,利好出尽快跑路。

-

特别是那些突然转型热门行业的公司,从房地产跳医美,从教培转新能源的,十有八九都是故事大王。

今年A股的监管风向明显转严。

数据显示,光上半年立案调查数量就超过去年全年,问题公司正在被批量清理。

有私募经理透露:-现在去上市公司调研,董秘接电话声音都哆嗦,生怕下一秒就接到监管电话。

-

但监管力度加码也带来新问题。

就像江苏吴中这个案例,从年初立案到现在,调查结果迟迟未出。

有投资者吐槽:-我们等得黄花菜都凉了,大股东说不定早把资产转移干净了。

-

业内呼吁建立投资者赔偿速裁机制,不能让散户既亏钱又耗时间。

回头看这家公司的坠落轨迹,简直就是问题企业的标准模板。

2015年蹭互联网金融概念,2020年追新冠药热点,2024年押注医美风口。

每次转型都精准踩在炒作节点上,但净利润始终在亏损线上挣扎。

有分析师毒舌点评:-人家是跨界经营,它是跨坑经营,专挑监管空子钻。

-

现在最惨的还是死扛的散户。

有人年初听信-困境反转-的故事重仓杀入,现在账户绿得发慌。

股吧里流行起新段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吴中在心头。

-

但真正割肉离场的却是少数,多数人还在盼着奇迹发生。

这场资本闹剧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对监管层来说,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把-零容忍-落到实处;对上市公司而言,玩弄财技终究要付出代价;而对散户来说,永远记住-事出反常必有妖-。

就像菜市场大妈说的:-哪有那么多馅饼掉下来?低头捡钱的功夫,小心别掉进坑里。

-

眼下最现实的悬念是:江苏吴中会不会成为2024年退市新规下的典型案例?

被大股东掏空的7个多亿能不能追回?

数万散户的损失能否得到补偿?

这些问题,或许要等调查结果出炉才能见分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注册制全面推行,A股-应退尽退-的时代正在到来。

有券商整理出高危公司避雷指南:

审计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的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超过80%的

三年内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

现金流与净利润长期背离的

热衷追热点搞跨界并购的

这份名单在投资圈疯传,被称作-韭菜保命五件套-。

回到江苏吴中这场风波,最讽刺的莫过于公司名称。

-吴中-二字本取自苏州古称,承载着江南文化的厚重底蕴。

如今却成了资本市场反面教材的代名词,实在令人唏嘘。

有当地网友调侃:-建议改名叫‘’,反正钱都被大股东变没了。

-

这场资本荒诞剧给所有人上了生动一课:

在股市这片深海里,看似肥美的大鱼,可能早就被人在肚子里塞满了鱼钩。

散户想要不被收割,要么练就火眼金睛,要么牢记-不懂不碰-的铁律。

毕竟在资本市场,活得久才是真本事。

发布于 2025-05-23 07:03
收藏
1
上一篇:方正证券接连出售资产,布局背后,是战略调整还是下一盘大棋? 下一篇:国联证券再下一城,拿下民生证券,迈向“投行一哥”宝座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