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投行业务再陷风波,连续遭遇监管点名,尽职调查不规范收警示函
申万宏源因投行业务在尽职调查方面不规范再次被监管机构发出警示函,这表明监管层对投行业务的合规性要求正在加强。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 原因分析
1. "尽职调查不规范":这可能包括未充分调查发行人的财务状况、业务模式、内部控制等方面,导致发行人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
2. "监管加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监管机构对投行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更加严格。
3. "市场风险":投行业务的不规范可能导致市场风险,如欺诈、误导投资者等,影响市场稳定。
### 影响
1. "声誉受损":申万宏源作为一家知名券商,受到警示函会影响其市场声誉和投资者信心。
2. "业务受限":监管机构可能会对申万宏源的部分投行业务进行限制,如暂停新项目审批等。
3. "合规成本增加":申万宏源可能需要增加合规人员、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符合监管要求,这将增加成本。
4. "行业影响":此事件可能引发行业对尽职调查规范性的重视,推动整个行业合规水平的提升。
### 行动建议
1. "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尽职调查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尽职调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完善内部制度":建立更加严格的尽职调查流程
相关内容: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事涉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债券承销项目核查不到位,又有两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被罚。
12月24日,新疆证监局发布对申万宏源证券(000166.SZ)、五矿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具体来看,经查,申万宏源作为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3新化01”公司债券的主承销商,对发行人非经营性往来占款、贸易业务收入、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核查不到位,尽职调查工作底稿不规范;五矿证券作为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3新化K1”公司债券的主承销商,对发行人非经营性往来占款、贸易业务收入、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核查不到位,个别财务报表科目分析核查不充分,尽职调查工作底稿不规范。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严监管信号不断释放,监管部门持续重拳出击,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严惩券商投行违规行为。易董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今年年内监管部门对券商出具的投行业务罚单总数多达102张,其中,因尽职调查不规范而被处罚的情况多达93次。
值得一提的是,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内,申万宏源及其全资子公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曾多次收到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仅四季度以来,申万宏源及其投行子公司就接连4次被监管警示。

根据北交所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申万宏源以114.09分排第18位,排名较此前有所下降。
人事方面,今年9月,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公司相关领导岗位调整。郑治国不再担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转任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9月5日,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曾公告称,申万宏源投行副总经理王昭凭被监察机关依法留置。王昭凭已因个人原因辞去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副总经理等职务。
根据申万宏源三季报,该公司前三季度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约为6.53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