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市场,发行量与价格同步攀升态势明显
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这一现象通常反映了中国银行业市场的一些积极变化和趋势:
1. "市场流动性充足":同业存单发行量增加,可能意味着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足,银行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
2. "银行间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同业存单市场的扩大,银行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加剧,促使银行通过提高发行量来争夺市场份额。
3. "监管政策的影响":监管政策的调整,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等,可能会影响同业存单的发行。
4. "利率市场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同业存单的发行量和价格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5. "投资需求增加":银行可能因为投资需求增加而发行更多的同业存单,以满足资金需求。
以下是具体可能的原因:
- "资金需求增加":商业银行在业务扩张、资本补充、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筹集资金。
- "利率上升":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同业存单的发行价格(即利率)也会上升,这反映了市场对资金的渴求。
- "监管环境变化":监管机构可能放宽了对同业存单发行的限制,或者对同业存单的利率设定更加灵活,从而促进了发行量的增加。
- "投资渠道多样化":随着金融市场
相关内容:
春节假期后,在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出上扬态势。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一年期AAA评级同业存单发行收益率为1.90%,较春节假期前(1月27日)上涨20个基点。发行利率上涨的背后,是银行面临负债端资金压力下,同业存单发行量和净融资量齐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总体而言,受内外部因素影响,近期银行负债端流动性压力有所加大,加之节后资金面持续偏紧等因素,共同推高了银行对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
发行量攀升
春节以后,作为银行重要的负债管理工具,同业存单发行热度持续升温。Wind资讯数据显示,2月10日至2月14日,市场上同业存单发行量达到7903.40亿元,较上一周(2月3日至2月7日)3910.70亿元的发行量增加3992.70亿元,较春节假期前一周(1月20日至1月24日)增加4105.60亿元;净融资规模达到5728.10亿元,较上一周同样增长明显。
中国货币网公开信息显示,2月19日,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银行合计超50期同业存单完成发行。同日,泰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潍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齐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57家银行公布2025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其中,多家银行的备案额度较2024年度有所提升。例如,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计划发行额度为6938亿元,较2024年度增加1043亿元。
据华创证券固定收益团队统计,“本周同业存单到期规模为5013.1亿元,周环比增加2837.8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春节后同业存单发行量与净融资额增长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推动:一是,企业存款流失、非银存款转向理财以及居民存款意愿较低等因素导致银行面临一定的负债端资金缺口,银行不得不通过加大同业存单发行力度;二是,2月份同业存单到期规模环比1月份大幅增加;三是节后资金面持续偏紧。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逆回购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以及企业缴税等因素共同导致市场资金面偏紧,多重因素共同推高银行对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
利率现“倒挂”
当前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整体上扬之际,长短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呈现“倒挂”。以1个月期及一年期AAA评级同业存单为例,截至2月18日,1个月期AAA评级同业存单收益率为1.9056%;而一年期的收益率为1.8725%。
兴业研究固定收益部研究员黄之豪等人认为,长短期限同业存单收益率出现“倒挂”与资金面偏紧有关。
明明认为,银行面临大量同业存单到期续借和负债端资金缺口的双重挑战,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长期限同业存单的利率定价更容易受到货币宽松预期的影响,而短期限同业存单则受到存量产品到期重置的担忧影响。非银机构在资金偏贵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融出资金,对同业存单的配置需求较弱,从而加剧“倒挂”现象。
对于后续同业存单供需走势,明明表示,一方面,银行可能继续加大同业存单发行力度以补充资金;另一方面,非银机构对同业存单的配置需求短期内可能仍较弱,随着市场资金面的变化,以及理财基金等资管产品规模增长,需求将逐步改善。